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探究式教学,高中地理,运用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5-18 11:16
摘要:新课改倡导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新性开展地理知识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其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即对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展开了分析,以期能够为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一定的参考。
高中地理是一门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的重要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涉及的内容宽泛,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不能简单地利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形式,而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此背景下,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很多学者都对探究式教学展开了研究,并对其概念作出了解释。通过对学者们已有研究的整理和概括,本文认为: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在预设的学习情境下,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和点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多种探究形式,自主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问题,以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新课改倡导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新性开展地理知识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出将探究式教学有效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建议。
(一)合理创设探究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等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情境类型多样,一些生活经验、影视资源、时事热点等均能利用。例如,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且感兴趣的事例引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于自身有用,从而提高其学习意愿。如在学习“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时,可以选取学生所在地为教学素材,举例说明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往往会感觉到在城里住着比在郊区尤其是山区地方要更热一些;冬天有的郊区下雪了,但是邻近的市区却仅仅只是下了场雨,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市区比郊区气温高的思考。在导入相关情境后,为促进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要进一步细化,结合问题的难易程度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而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如学习“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时,可以细化出“城市热岛效应是什么”“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对策”等一系列问题。
(二)重视课堂互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经验、知识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一些地理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为了有效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是不错的选择。在分组时,教师要注重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成员的安排既要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能力水平,同时还要注重其性别和性格特点等因素,一般以4-6 人为宜,每位成员都要明确分工任务,以此提高全体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我国环境问题分布”“荒漠化景观”等图片、影象资料,引导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思考,进而由浅入深地提出“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如何形成的”“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为什么?”“如何防治荒漠化”等问题。在明确了探究任务之后,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并对需要解决的上述问题开展充分交流讨论,从而达到集思广益、互相启发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格外留心每个小组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并对进展不够顺利的小组实施指导,必要情况下可以帮助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温习回顾,帮助其得出案例探究的多元结果。
(三)注重交流展示,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中来,要让学生“敢展示”“会展示”。“敢展示”就是要参与发言讨论的学生不必顾及自身观点是否正确或恰当,而是要勇于将自身的想法、疑问等展示出来。另外,交流讨论并不是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唱主角,而是要让每个人都平等地参与进来。例如,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可以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本组的主要观点进行发言,其他学生再依次发言,或补充自身观点,或对错误观点进行纠偏。“会展示”则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从而能够将探究学习过程中掌握的重点内容充分展示出来,进而提高学习和交流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地理课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示意图、表格等形式,加强对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的归纳总结,特别是对学生认知较为模糊或是存在偏差的内容,要进行重点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立系统、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需求,合理采用探究式教学等创新性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地理学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苗鑫洋.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策略的运用研究[J]. 家长,2020(17):100+102.
[2]陈思明. 情境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J]. 高考,2020(33):47-48.
作者简介:肖艳红(1988.08-),女,汉族,四川雅安人,硕士研究生学历,雅安市田家炳中学,中学二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地理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