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式面点的差异及融合创新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式面点,西式面点,差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6-17 16:29
摘 要:目前,人们对饮食方面有着更高的需求,单一的中式面点或西式面点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需对二者进行融合创新。本文对中西式面点的差异进行探讨,提出了中西式面点融合创新的策略,以共同发挥二者的优势。
由于历史和文化等诸多原因,中式面点和西式面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包括原材料选取、造型和烹饪方法等方面。一般来说,中式面点主要以主食的形式存在,而西式面点则更多得体现在休闲食品当中。目前,随着饮食文化的发展,公众对日常饮食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将中西式面点进行融合创新,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1 中式面点与西式面点的概念与特点
中式面点历来都是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其以各种谷物为主料,并以肉类、果蔬类或坚果类为辅料,其色香味俱全,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式面点不断创新,为世界各国居民所熟知。西式面点则起源于欧美国家,其主要原料为面粉,以黄油、砂糖、蛋类和乳制品为辅料,其同样具有色香味俱全和营养价值较高的优点。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西式面点烹饪方式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烘焙为主,而中式面点则涵盖了蒸、煮、炒、煎和炸等多种烹饪方式[2]。
2 中西式面点的主要差异
2.1 食材选择上的差异
我国北方地区制作面点时多选用高筋面粉,而南方则多选用糯米粉,并常辅以蔬菜和肉类等食材,糖分的添加量相对较低,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因此,全国各地产生了各种类型的面点,这些面点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西式面点则不同,其由于地域原因,乳制品的使用相对较多,辅料多以果仁为主,同时为了提升口感,糖分的添加量也相对较高[3]。
2.2 形态种类上的差异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式面点的外形种类颇为丰富,涵盖了各种几何图形以及随意的自然形状,这些不同的塑形方式造就了不同的面点形态,特别是在一些传统节日中,一些特殊的形象被用于面点加工,这不仅进一步丰富了面点的形态,还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和食用欲望。而西式面点的加工,更侧重于“效率”,对于面点形态的重视程度较低,其在加工过程中,多使用固定的几种模具。因此,西式面点的形态种类较少,大多是棱角分明的单一样式。
2.3 技术和工具上的差异
由于近代西方国家的科技起步相对较早,因此其较早应用大规模的生产工具进行面点加工,面点的成品多是统一样式,且在材料的用量和成品的口感上基本没有区别。中式面点则不同,由于其较多采用手工制作,因此不同成品之间的差异较大。
3 中西式面点的融合创新策略
3.1 紧密结合公众的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各种西式面点在国内得以普及,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的普及程度更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中式面点的发展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式面点要想取得长期的发展,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吸收西式面点中的优点,对传统的中式面点进行改良和创新,制作出更多的品种,以满足公众的不同需求。
3.2 从营养学角度加强融合创新
中式面点中通常以各种谷物为主料,辅料添加较少,因此蛋白质含量较低,特别是在酥型面点中,猪油的大量使用易导致人体胆固醇含量升高,对人的身体健康较为不利。在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可借鉴西式面点中的成分配比,适当添加蛋类和乳制品,以增加面点中的蛋白质含量,同时,使用脂肪含量较低的奶油或是植物油等取代猪油,这样就实现了对中式面点的融合创新,并深度契合了当今人们生活中所追求的健康理念[4]。
3.3 在加工工艺上融合创新
中式面点多以手工方式进行加工,往往需要耗费较长时间,且由于手工加工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成品之间存在差异。一旦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疏忽,则会影响面点的口感,易使面点的市场竞争力受到影响。因此,在中式面点的加工工艺创新方面,可借鉴西式面点的统一化生产标准,在原料选材和加工方法上加以优化创新,避免以往因“少许、适量”等模糊的解说用语而造成制作工艺粗糙的情况发生。同时,在传统的中式面点烹饪过程中,使用煎、炸等烹饪方式较多,因此用到了大量的食用油,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为此,在中式面点加工工艺的融合创新中,要适当借鉴西式面点中的烘烤方式,降低食用油的用量,在保证面点口感的同时,确保营养成分均衡[5]。
3.4 在造型和选料方面的融合创新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式面点的受众群体,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生活元素,进一步丰富面点的造型,如可采用卡通人物形象造型进行面点的设计,或将建筑元素融入其中,以增加儿童群体对中式面点的关注度。同时,针对西方国家民众对中式面点喜爱程度逐年上升的情况,可积极将中式和西式面点中的要素加以有机融合,整合二者之间的优势,打造适合西方国家民众需求的中式面点产品,如抹茶芝士蛋糕。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让中式面点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更重要的是,这对于我国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播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在原材料的选取上也要加以创新,以往的中式面点多以谷物杂粮为主料,辅料添加量极少甚至没有,因此口味较为单一,而西方的面点材料则过多使用糖类,由此可见,中式面点和西式面点在原材料选取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在融合创新的背景下,选择面点原材料时,要在谷物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乳制品、果仁和蔬菜水果等多种配料,达到营养成分均衡的目的。
3.5 在面点制作师方面进行融合创新
中西式面点的融合,离不开广大面点制作师的刻苦钻研和积极实践。因此,提高广大面点制作师群体的综合素养成为推进中西式面点融合创新的关键途径,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可通过开展面点制作比赛,面点师可以在竞技和交流中,发挥自身的特长,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整体而言,开展面点制作大赛,能促进面点制作行业在竞争中不断前行,提高面点制作行业的发展活力,有利于面点制作行业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4 结语
无论是中式面点还是西式面点,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因此,在二者的融合创新过程中,要注意将各自的优势进行有机融合,在保留中式面点精髓的基础上,融入西式面点中的优势与经验。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创新,确保制作出种类更为丰富的面点,丰富人们的饮食文化。
参考文献
[1] 贺芝芝. 浅谈中西式面点的差异及融合创新[J]. 现代食品,2020(19): 62-63.
[2] 买吾丽达·木沙江. 浅谈西式面点的创新与发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8):97.
[3] 赖华万. 注重改革与创新 提升中西式面点教学效果[J]. 中国食品,2020(9):126-127.
[4] 魏媛. 对西式面点的造型分析与创新发展[J]. 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2019,16(12):52.
[5] 刘芳圆, 周文达. 各有千秋的中西式面点[J]. 中国食品,2019(12):138. 作者简介:陈瑾(1990—),女,汉族,山东威海人,本科。研究方向:中西式面点。
陈吉洪(1964—),男,汉族,山东威海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烹饪、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