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线上教学模式研究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小学道德与法治,线上教学,研究
  • 发布时间:2021-06-25 15:45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各类知识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对社会有所认知的第一个阶段。在小学科目中,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学是很有意义的,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方向,可以很好的健全小学生的三观人格。本文在特殊的教育环境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表现进行分析,结合实际考虑,提出教学改善的具体要求。

  引言: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学受到了国家重视,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引导小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的道理,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主动自主探究生活小事,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理念有了改善,作为传授知识、引领学生的教师需要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到社会生活准则,更有责任感与使命感,找到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学对自己产生的启发。

  一、特殊教育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表现

  (一)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运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教育一直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传统教学观念经历了时代的传承,有着一定的固定性。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在特殊教育环境下,学校都没能够正常开学上课,为了让学生继续学习知识,教师采取了线上教学的方式。教师在授课时,会不自觉地引导课堂走向,忽略了一些学生的想法,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在此科目的学习中不能获得足够的满足感。同时这种情况也会让学生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理解不够,无法完全掌握。

  (二)教师指导方式错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能力弱

  教师教学指导方式错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能力弱。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也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特色的学习方式,还处在摸索学习的初始阶段。在特殊教育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师对于教学方面更加侧重,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状态与学习进度,没有让学生形成一个自主学习的习惯,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就不能更好地完成。

  (三)应试教育模式转变较难,教师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在如今的教育理念中,应试教育仍是其中一大主观理念,并与教师教学联系过于密切,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更多关注在如何提高成绩上,没有更多关注学生对于本科目的学习兴趣与方法。特殊教育环境下,教师仍将应试教育作为主体教学观,总觉得学生学习的好不好,成绩是唯一的表现点,但是这并不是道德与法治真正的教学涵义,学生无法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结合到生活中,只是表面进行了学习。另外小学教师中觉得最重要的科目是语数英三大科目,道德与法治只是辅助科目,没有实际的作用,对于学生总体学习成绩没有多大影响,这种理念让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不能更好的提升。

  二、特殊教育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线上教学改善的具体要求

  (一)转变教学理念,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发展在特殊教育环境下,教师不用去到学校进行课堂授课,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备课选课。为了让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学更加完善,首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本科目教学的发展。不再只注重应试教育理念,要在本科目教学中结合素质教学理念。线上教学时多与学生互动,可以选出学生代表,找好课程节点,让学生代表多提一些问题,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动力。再由教师耐心细致的解答,让学生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有一个长远的学习方向。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加工和整合课堂教学资源

  在特殊教育环境下,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今教师通常采取线上直播授课,结合微课模式进行补充作业的形式,教学软件选择性很多,比如钉钉、希沃白板的知识胶囊功能等,都可以让学生在家中轻松有效的继续学习任务。另外线上教学要合理安排,加工和整合课堂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在家实际情况,安排好授课时间,做好统一化教学工作。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深入理解

  特殊教育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加贴近生活化,让学生在家中放松的氛围中加深对本科目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家也是更加关注于生活中的大小事,有利于对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实践应用,教师在教学时添加一些热点时事,比如在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时,可以结合2020 年春节,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由于新冠肺炎的爆发,所有公民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全体公民的身体健康与人身安全,都按要求隔离在家,这就是一种社会责任与合作担当。让学生可以体会教学内涵,加深理解。

  结语

  结合本文论述,在特殊的教学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师需要进行多方面教学,不只是讲求单一的课本教学,还要深入实际,结合高科技网络技术的发展,渗透学生生活。创新教学方式,让小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增强相关意识,有一个好的道德修养,从小事上就表现出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拥有对于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敏锐度,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万鹏.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J].名师在线,2020(16):37-38.

  [2]尤志华.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学生公民素养的探索 [J].才智,2020(15):95.

  [3]金妙苗.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回归[J].名师在线,2020(14):46-47.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