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的党校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探究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党校教学,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7-08 14:42
摘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使我国民族精神得到大力弘扬的途径。党校的主要目的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党政人才,党政人才必须坚定文化自信。通过佳酿党校传统文化教学,提升党政人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度,在提高党政人才自身品德修养的同时,增强国家党政人才的文化自信,继而引领更多的党员群众建立文化自信。本文对党校传统文化教学的必要性进行论述,然后结合现状提出了教学策略及建议,供相关人士参考。
1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五千年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诸多优秀思想文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不仅是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尊重,同时也是建立对国家和民族文化自信的手段。如今,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党政人员应肩负的使命。党校作为党政人才的教育单位,更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
2 党校加强传统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党校这个党政干部教育的重要平台。文化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国家领导人对坚定文化自信进行强调。我们的文化自信既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同时也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党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阵地,借助这个平台,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是最有效的途径。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了将传统文化纳入到党校和行政学院的教学课程体系中[1]。因此,党校加强传统文化教学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政治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充分发挥出党校资源和职能的有效途径。
加强传统文化教学有利于推动党政人才培养教育水平的提升。党政人才的培养重在思想精神理念的熏陶,只有从思想意识上提升,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党政人才。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志,不仅具有哲学价值,同样有政治价值和实践价值。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党校的教育工作体系中,才能更好地传承、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让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发挥。通过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党校教育内容,提升党政人员的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提升党政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党校教育有效性。
3 党校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现状分析
党校对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缺乏专业性。长期以来,党校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以研究马列主义为根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较少。虽然现阶段很多党校已经开设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但是没有相应的专业研究人员进行课程研究。在任课老师的选择上也缺乏更加专业深入的了解考量。对传统文化课程的编排上大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在课程时间上放在最后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课程安排在晚上或下午。
传统文化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党政机关单位在选聘人才的时候更多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对于传统文化的要求不多,这种情况会不自觉的影响到党政人才的学习动机。很多学员参加党校培训为的是提高理论知识和思想素质。党校对学员考评的内容主要是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考勤情况,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情况缺乏相应的考核内容[2]。
4 文化自信理念下党校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一是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党政机关单位在选派学员参与党校培训时,应在传统文化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标准,通过明确提出要求来提升学员认真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校要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设置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虽然党的理论宣传教育重要,但是不能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编制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合理设置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时间。在传统文化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兼顾到学员实际情况,包括学员的文化素质情况,学员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分配等。通过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确定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授课时间、需要的学时,具体授课内容。总之,党校要合理分配好理论学习和文化学习,引导学员能够较好地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在学员的培训考核中,要将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包括现场答辩中,考试测验中,论文主题中,获得的结果算入到考核的总成绩中,提升学员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起到良好的引导和督促作用[3]。
二是优化师资力量,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专业度。充分正视党校在传统文化教学专业度方面的不足,深入挖掘党校内部师资潜力,同时向外部寻求支持。通过双管齐下,加快避免党校在传统文化教学专业度方面的欠缺。对党校内部师资进行整合,成立传统文化教研部门,配备必要的硬软件设施,为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工作提供基础场所和条件。制定传统文化教学科研机制,激发党校教师积极投入到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工作中,加快推动传统文化教学创新进步。党校积极加强和外部的交流,主动聘请外部知名专家、学者、教授传授和讲解传统文化教学的方法和思路,引入新鲜力量,活跃党校传统文化学术研究氛围,拓展党校教师视野,提升党校教师传统文化教学专业水平。
三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模式创新。传统文化虽然传统,但是在教育培训模式上不能因循守旧,要勇于创新。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扩大传统文化教学课程内容资源。采用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方式,提高教育培训的灵活度,让学员能够从多种角度,多样化途径中深入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开设传统文化教学公众号,传播传统文化相关节目、文章等信息咨询。组织参观实践活动,让学员亲临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创新教育培训的模式方法,为学员们创设学习平台,注重激发学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感悟,融入到实践。
5 结语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新时期内,坚定文化自信是一项政治任务,同时也是一项教育任务。党校作为教育培养党政人才的重要单位,应积极承担起传播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任务,加快避免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的短板,完善教育教学条件,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水平,培养学员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姚宁宁.传统文化融入党校教育的路径思考[J].赤子,2019(13):13.
[2]孔磊.对基层党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9(1):10.
[3]何娇.文化自信视域下党校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J]. 青年时代,2019(1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