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图形与几何趣味教学方法探究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小学,图形与几何,趣味教学
  • 发布时间:2021-07-08 14:46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图形与几何知识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趣味性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科学融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推动图形与几何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通过结合小学数学课程实际,探讨科学的趣味性教学开展策略,通过建设趣味性情境,设计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图形与几何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数学素养培养提供有效支持。

  1.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理念的逐渐成熟,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培养已经成为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复杂,需要学生形成较好的参与度,趣味教学的高效开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持较好的专注度。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时期,图形与几何纸质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起到积极作用,趣味教学活动的科学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图形与几何教学效果,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2.趣味性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图形与几何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几何思维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思维形成有效的培养。而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无法形成较好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思想的科学利用对趣味课堂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条件,能够为学生提供数学知识场景,引导对情境进行自主探索,实现对图形与几何的有效了解,调动其思维活跃度,使其能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构建积极的学习氛围。[1] 图形与几何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在情境创设中要科学融入生活化元素,提升情境内容的丰富度,使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生活经历和体验,对情境内容形成准确的理解,激发其探索热情,推动情境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立体图形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积木作为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对立体图形形成准确的认识,通过积木的拼接过程,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头等图形知识形成有效的了解和记忆,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事物,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记性自主判断,设置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如“长方体的各个面由什么图形组成?”等,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和引入数学游戏,锻炼学生的几何思维,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七巧板”,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进行自主探索,加深对几何知识的认识,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3.趣味性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策略

  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保证课堂授课效果的重要基础,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形成有效的锻炼。而以课堂练习为主的实践活动形式缺乏趣味性,无法保持较好的参与效果,教师要积极掌握先进的管理活动优势,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充分结合小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特点,对实践活动进行科学设计。[2]在实践活动中要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科学设置探究性任务,锻炼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能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对知识的高效构建。例如角的测量教学中,教师通过传授量角器的使用技巧,引导学生对教室中的角进行自主测量,使其能够通过实践过程形成对知识的高效掌握。在实践活动中要融入合作学习思想,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讨论和共同协作,形成对知识的高效掌握,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中,可以设置合作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把握小组成员结构,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为学习小组提供折纸等材料,引导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讨论和动手实践,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进行探索,通过合作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强思维发散度,学习其他成员的思维方式,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推动趣味性教学思想的高效渗透。在课堂授课中要设计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如知识抢答、手工作品评比等活动,构建积极的教学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趣味性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科学运用,推动了教育信息化高效发展,对提升数学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推动趣味课堂的科学构建。在课堂授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图形与几何知识进行直观的展示,有效锻炼学生的几何思维。微课资源的利用能够推动教学模式的科学转型,实现翻转课堂的建设,学生通过对微课的自主学习,对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形成有效的锻炼,实现对几何思维的培养。同时网络和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为线上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有效的条件,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结合,推动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3]教师能够通过网络途径与学生进行高效的互动交流,对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起到积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教育设备优势,如电子白板、几何画板等工具,强化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例如在轴对称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对相关图形进行变形,将轴对称知识进行生动直观的展示,并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进行自主探索,提升学习效果。

  5.结语

  小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构建环节,教师要结合图形与几何知识特点,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设计,融入趣味教学思想,科学创设知识情境,丰富教学实践活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巍巍.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趣味性教学策略[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0(1):60-60.

  [2]姚红珍.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趣味性教学研究[J]. 明日, 2019(16):164-164.

  [3]兰卡泽郎. 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的趣味性教学方法之我见[J]. 当代旅游, 2019(8):1-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