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在小学数学德育中的应用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互联网+"思维,小学数学,德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7-08 14:49
摘要:小学学校在构建立德树人教育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当能够与各个学科相联系,从而借助互联网网络,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不仅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也能够运用"互联网+"思维逐渐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不断拥有拼搏向上的学习精神面貌的同时,也能够在新时代环境下提高学校德育教育水平。教师在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当思考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在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德育的全方位和多层次渗透,呵护学生,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形成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引言:新时代环境下科技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加的便利,在互联网技术不断被人们所运用的过程中,教育教学也应当能够正视"互联网+"思维,注重小学数学课堂与互联网相融合的有效衔接。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更好的形成数学思维,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做人做事的正确方法和评价标准,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主动思考和探索,形成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德育品质。
一、教师创新思考,以兴趣作为德育开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能够找到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在不断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能够针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不同表现,借助互联网这种媒介快速的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学生在积极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的进行新知识领域的发展,并能够在"互联网+"思维的促使下,在自主学习环境中借助互联网技术,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不仅能够进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能够将数学课堂变成创新发展的实践课堂,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逐渐在构筑全新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形成德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思维,并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下更好的体验知识运用的乐趣。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以兴趣作为重要的开端,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潜能,逐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开始的时候,能够将学生的家居生活与小数进行联系,教师表示我们在生活中到处可以见到数学相关的问题和现象,在不断进行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应当能够发现家里饭桌的宽度,门的高度在测量的时候结果有小数的存在,它们代表什么,今天我们共同去探索生活中的小数吧。接着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们展现了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钱币找零问题,如果不好好学习小数在生活中会出现尴尬的一幕,学生在一边观看一边思考小数的读和写,最后教师看到学生们的兴趣正浓,采用互联网的技术制作了小数问答的小程序,在不断深化理论知识的同时,符合学生的学习短板,对学生展现不同的互联网学习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养成互联网学习应用好习惯。
二、丰富思维空间,构建多彩活动
在互联网网络走进人们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更好的开拓思维空间,形成有助于自身学习的多途径学习资源,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中学会运用互联网,去自主搜集资料,探索数学文化背景,在进行数学知识预习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我国数学科研取得的卓著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在形成爱国主义情怀,敢于进行自主表达和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在去除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同时,也能够将数学课堂与互联网科技相结合,从而在探究数学学习本质的同时,为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提高合作意识以及道德品质。
例如在学习青岛版三年级下册《走进天文馆——年月日》时,教师首先通过大屏幕的形式,能够展现天文观的实际参观背景,让学生感受到眼前一亮,接着教师在进行年月日日期特殊关注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馆藏的历史悠久和科技的魅力,年月日记录下历史的重要时刻,也能够让学生在与生活相联系进行数学日记记录,年月日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记录方式,在历史环境的衬托下,学生学会自主探索。教师组织实践天文馆参观活动,深化数学学习情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参观行为习惯以及重要的道德素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
三、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相互融合
"互联网+"思维在与小学数学课堂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能够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难点,通过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双重教育效果,学生能够通过线上教育,逐渐解决自身的实际学习难题,教师能够更好的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在让学生进行线下互联网知识探索的过程中,逐渐与教师的思维相一致,形成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例如在学习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时,教师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教学的开展,主要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进行深化,对对称产生了空间效应,对称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在进行线上测试以及对称寻找的过程中,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线上学习的乐趣。接着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民俗节日的实践开展,让学生扮演节日的主角,形成良好的民俗节日氛围,播放民族音乐,在节日中提高学生的民族精神,运用网络资源形成网络实践反馈模式,在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借助互联网技术桥梁,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行各业也都呈现出高效益的发展趋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培养学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教师可结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相互融合等策略,组织开展各类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吴寿武. "互联网+"思维在小学数学德育中的应用[J]. 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07):142.
[2]仇芳.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分析[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07):P.162-162.
[3]朱水梅.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J]. 教育观察(下旬), 2019, 008(002):107.
[4]欧国群. 浅谈数学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J]. 教育界:综合教育, 2019(5):3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