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其对策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计算教学,热点问题,对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1-23 16:17
【摘要】由于计算能力的提升不并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教学方式,使用教学创新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传播学生的学习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技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措施。
通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客观事实来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最终得出正确的数学答案。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
(一)数学学习兴趣不佳
在小学阶段,尽管学生对事物认知能力有限,但是他们能够保持对事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然而,在实际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没有从以前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脱离出来,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习惯性应用灌输教学法展开,因此学生在学习时的地位十分被动,此外,小学教育的基本水平确实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学习技能差,数学基础薄弱,而有些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解题能力较强[1]。即使很多数学教师改善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还是无法提高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数学教学效果欠佳。
(二)数学思维的培养缺乏
在传统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们在学习中较为被动,导致他们不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数学这一门学科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无论是公式的推理以及定理的背诵都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水平。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往往被忽视,导致学生真正的学习不能结合创新能力,思维水平等要点展开,因此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数学教学情境不够直接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应用不够直接。为了更好地反映问题的多样性和逻辑性,教师希望将每一点知识整合到问题中,这在许多情况下会导致数学情境中出现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理解这个数学情境,而不是正确理解问题的结构设计。例如,在开展统计表以及统计图的相关内容学习时,很多教师会让学生自行去制作图表,这就导致学生会将学习的重心放在图表、图的制作上,反而忽视了图表制作的原理[2]。这样的情境教学方式无法真正地发挥知识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选取生活情境需要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对此,很多教师在选择情境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生活情境的有效性,因此选择了很多情境在学生们生活中不是经常能够遇见的,这样一种情境的设计并不能够让学生产生实际的感受。此外,这样强行地将生活情境应用到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反而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负担,难以确保数学教学知识能够更为精确地传达给每个学生。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对策
(一)设计教学目标
在课程教学推进的过程中,为了使数学知识更加生活化,教师应当深入挖掘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在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之上灵活展开讲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化理念进行结合,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展开拓展,并且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内容。教师在为学生输送专业知识点的过程中也可以从学生周围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将课本的知识要点与生活进行结合,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例如教师在进行几何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钟表、粉笔盒等实际事物进行举例说明,通过与事物展开对照,最终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运用到生活中,做到学有所用。
(二)展开引导教学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之前,学生的思维过于天马行空,不利于学生获取知识。教师就需要启发学生思维,给予学生灵感。对此,教师必须利用这个机会充分利用这种情况,积极让学生参与发现和研究问题。针对一部分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课堂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一年龄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将一些游戏教学或者是情境教学融入于计算教学中,例如教师在教学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可以将西游记中的故事融入于课堂教学之中,最终帮助学生准确记忆乘法口诀,这样不仅仅能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抽象,同时也能够充分激发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而对于一些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喜欢展示自己,希望通过表现来获得更多人的认可,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展示的机会,并且及时对学生良好的表现进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运算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计算能力提高带来的成就感。
(三)加强课堂检测
首先,练习的形式很重要。测试练习必须有限、精确,并尽可能接近知识点,以便所有学生都能理解本周数学课的几个重点和难点。当堂知识检测一般来说包括综合复习知识检测、对数学新知识展开针对性知识检测、巩固性知识检测、拓展性知识检测等,并将其贯穿于学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其次习题的形式设计必然是当堂练习的关键,习题的设计要求教师适当做到能够立足全体学生的学情,紧紧围绕当堂教学中的目标,紧扣当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习题。教师要适当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习题难度适中,以一些基础性质的练习习题为主,适当重点设置一些发展性的和综合性习题练习。练习题的形式设计要适当多样化,激发全体学生进行练习时的兴趣,启发全体学生进行数学多维思考,达到复习激趣,启思的双重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时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构建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课堂练习环节时可以从操作题,以及作图题等多种练习方式出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此同时,在学生进行习题练习的过程中,既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在教学中发现难点也可以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在进行习题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并且总结解题的方式摸清解题的脉络,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结束语: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在小学课程推广过程中,数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加强数学课程创新力度,从而更好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教学突出的重点以及难点,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相对应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情境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提高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是菲菁.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再探索——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识计算》一课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1(33):3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