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是一种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图书, 童诗是专门为儿童写作的诗, 它们的生活性、场景化、图文性、适当留白, 与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便于低年级学生的消化接受和想象开发, 为他们的自主表达提供了语言支架和想象空间。如何抓住绘本及童诗要素, 展开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挖掘教材要素, 打开写话想象的大门
抓住教材中的绘本及童诗, 开展写话教学, 为学生的写话活动提供想象的砝码、表达的支架, 这是写话教学不可脱离的根本。
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儿童诗《影子》为例, 通过捕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影子”, 诗人展开了奇妙的想象,寥寥数语便将影子的活动刻画得生动有趣, 使形影不离的影子形象深入人心。
童诗虽短却给学生们的想象指明了方向, 将日常的事物拟人化, 赋予其妙不可言的生命力, 每个学生都有成为诗人的潜质。课后要求学生联系生活, 仿照童诗, 想想“日常生活中谁也是无处不在的”, 于是有了不少的佳作。
关于影子的想象尚未结束, 语文课本再次出现影子。千奇百怪的《手影戏》给学生带来新的视角, 影子是形影不离的朋友, 是千变万化的魔术师。课上联结二年级上册儿童诗《影子》, 要求学生转换思维, 观察生活中的人影,以“影子的名字” 为题, 指导学生开动思考的帆船, 仿照教师的写法, 给同学的影子正名, 赋予影子名副其实的身份。一组巧妙的儿童诗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诞生。
通过深挖教材中的童诗要素, 联结教材中同主题的篇目, 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能为学生的想象、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寻找共通要素, 奠定写话基础
写话的光彩夺目有赖于学生丰富的阅读储备。如何巧妙联结课内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为其写话活动提供足够的词汇量、丰富的句式、想象的钥匙, 是写话教学必不可免的准备环节。下面, 以二年级下册的写话“我的好朋友” 为例进行说明。
每个人都有自己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但落实到对好朋友的介绍, 往往是只言片语, 情深意浓却有口难言———这是本单元学生写作的尴尬现象。如何引导学生形象生动地介绍生活中的好友,是本课教师教学思考的重点。
仿写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写话的基本策略。通过学习与写话主题一致的人物绘本《我妈妈》, 借此打通课内外阅读的界限, 为学生的写话创作提供了言之有道的门路。教师通过节选绘本《我妈妈》的片段, 配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我是什么》的章节片段, 引导学生观察两篇文章对于人物性格的不同描述方式, 为学生的写话创作提供方向。
“纳入绘本素材, 创造主题写话” 是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新型策略。通过寻找与教材同主题的绘本或童诗, 深化学生对主题的认识与理解, 并以此为跳板, 将绘本或童诗变为写话的素材。下面, 以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话“问号” 为例。
本单元以“奇妙的大自然” 为主题, 揭示了大自然中奇妙的雷雨、神奇的指南针、令人叹为观止的太空生活。早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就已经把自然主题纳入了语文教材中。可见, 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是教材编者希望传递给学生的重要理念之一。
本单元的写话要求学生对大自然发问,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与想象,而好奇心的存在、天马行空的想象正是写作灵感迸发的心理基础。抓住“大自然” 的主题, 以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儿童诗《小小的船》为支架, 纳入绘本《月亮的味道》, 以该绘本为素材进行主题写话———我想问问你, ____。
绘本《月亮的味道》以一个奇妙的发问“月亮究竟是什么味道的” 进行立意创作, 一群“吃货” 想要尝试月亮的味道, 通过“叠罗汉” 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结尾画面翻转, 定格于水底的一尾小鱼, 以小鱼的心中困惑作为通篇的终结。以问题开始, 又以问题结束,对于月儿的探索始终贯穿全文。
在教学的过程, 以“你想尝尝月亮的味道吗” “你觉得月亮是什么味道的” “你要用什么方法到达天上, 去品尝月亮” 作为导入, 三个问题令学生从课堂伊始就接触“问题” 的奇妙。随着课堂的深入, 一张绘本图推出, 要求学生观察绘本图片, 数一数图片中的小眼睛,提出自己此刻的困惑。从被动接受教师的发问, 到学生主动的提问, 这是问题迁移的过程, 亦是好奇心迸发的原动力。在后续翻读中, 学生不断地感受着动物的智慧, 体验作者构思的奇妙。结尾处小鱼的发问亦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 出现了“水中的月亮是没味道的” “水中的月亮是鱼腥味的” “水中的月亮有海草的气味” 等答案。课后, 以“我想问问你, ____” 作为写作的主题, 鼓励学生继续对大自然发问, 并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 谈谈自己的奇思妙想。
责任编辑黄铭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