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型教学的高中语文学习活动创设
-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思维型,教学,高中语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6-17 11:06
通常而言, 语文课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基本课型, 再延伸还可开发出活动课这一课型, 它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自然转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下是基于“思维型教学” 理论而展开的高中语文学习活动的创设思考与实践。
一、引: 活动引入
在语文学习活动开始时, 教师通过设置真实的活动情境引入学习活动, 以任务为驱动, 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实现“动机激发” 的效果。
教学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时, 在学生学习新闻基础知识、研读新闻作品的基础上, 笔者设计举行了“做目光如炬的新闻品评人———好新闻评选大会” 活动。活动设置了学生主持, 模拟真实地评选大会情境, 由学生主持宣布大会开始, 努力营造真实的活动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 活动指导
在明确了活动任务之后, 学生虽跃跃欲试, 但对于活动具体如何开展往往不甚明了。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进行具体解释和方法说明, 这主要停留在理论上。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与新知形成碰撞, 形成“认知冲突”, 在不断地提问与解答中明了活动的操作。当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环节也可与后一环节合并展开。
在举办“好新闻评选大会” 时, 考虑到时间上的安排, 在大会如何开展、环节的设置上由教师提前预设。反思此次教学, 如果能交由学生共同商定大会开展流程, 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 为活动的开展出谋划策。
三、作: 活动开展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学生活动前的准备、活动的具体开展。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 可采取独立完成、两两合作、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自主建构” 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
此次“好新闻评选大会” 共由四项议程组成。前两项议程就是这次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
第一项是制定优秀新闻评选标准。要求学生基于课本中的几篇优秀人物通讯, 以小组为单位, 从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等方面自行制定新闻评选标准, 然后在班级内进行头脑风暴, 共同制定标准。
第二项议程则是撰写优秀新闻推荐书。根据评选标准, 从教师提供和同学们提前搜集来的新闻中评选出一篇, 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撰写一份优秀新闻推荐书。这两项议程均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但又包含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班级层面的公开合作, 体现了知识的“自主建构”。
四、结: 活动成果展示和总结
在活动开展之后, 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展示与总结, 这既是验收学生活动成果的时候, 也是对活动效果进行检验、复盘, 对整个活动的优缺点进行总结的时候。
新闻评选大会的第三项议程为新闻推荐书分享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宣读新闻推荐书, 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与分享。
最后一项则为评选最佳新闻品评人(小组)。提前为每个小组发放评分标准, 每组设置一位评委, 在展示分享的过程中, 他们就在为各个小组打分, 这一议程在班级内评选出了新闻评选大会的最佳新闻品评人(小组) 并进行颁奖。活动中的评分标准就成为了学生检验自己活动成果的尺度, 从而进行知识的“自我监控”。
五、迁: 活动迁移
与其他课型一样, 活动课的开展课程本身并非终点, 而是起点, 能把在这一学习活动中习得的知识、技能、方法, 运用到其他问题、活动的解决上,方算真正掌握, 因此也要注意知识的 “应用迁移”。但由于活动课本身重实践、重应用的性质, 在迁移部分可适当弱化或采取更灵活、更经济的方式进行。
本次新闻评选大会后, 笔者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 小组合作, 浏览学校微信公众号上的新闻, 从中挑选一篇基本符合优秀新闻评选标准的作品, 若不太符合可自行加以修改, 同时撰写推荐语。在这之后, 各小组评选出来的优秀新闻作品(附推荐语), 先进行班内展示与投票, 推选出一篇最佳新闻, 继而在年级展示与投票(网络投票), 得票最高的前3篇将与推荐语一起作为“我校好新闻” 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推送。在这个过程中, 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巩固, 同时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
虽然在语文学习时开展活动能有效发展学生思维,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 所谓语文学习活动, 语文学习是立足点,语文学习与活动二者不可偏废, 要辩证看待两者, 尤其警惕为了活动而活动,抛开语文而漫无边界地进行活动的倾向, 如此, 方能在坚守住语文本质、不失语文特色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