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
  • 发布时间:2022-09-21 18:46

  【摘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为迅速、可塑性最强、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时期,而在这个人生中的关键时期,他们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工作部分,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密切相关,在整个小学校园教学过程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开展渗透式心理教育有其必要性。本文以小学班主任工作为出发点,在新课改背景下,深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成长。

  引言:小学阶段作为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关心,帮助他们打好未来发展的基础。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善于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也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以便更好地处理班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开展渗透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充分彰显了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特色。为此,小学班主任更应该在工作中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密切关注每一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转变教育方法,对小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的必要性

  在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小学班主任也存在其积极作用。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小学班主任缓解压力。小学班主任同样面临着来自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也会对小学生产生影响。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小学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学生的成长和班主任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中,不仅能够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小学班主任也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所了解,从而关注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并选择合适的方式缓解压力,在工作中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前,我国仍然有很多中小学奉行“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思想,传统观念因素的限制以及大多数父母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度不够高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了“心理亚健康”状态。小学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及时帮助那些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小学生扭转错误思想,为未来的健康成长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健康基础。

  第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日常工作中,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对其学习状态产生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良好心理状态的人往往对学习的投入程度更高。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其进入到学习状态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其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也有其必要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的路径

  2.1建设家校合作共育平台

  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信息化平台的普及使得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应该是割裂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渗透到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家长也必须参与其中,同学校、班主任通力合作,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因此,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尤为重要,建设家校合作共育平台,班主任可以及时将小学生的在校情况向家长进行反馈,让家长能够更加了解小学生在学校时的状态,并在家庭中采取契合的教育方式。同时家长也可以同班主任进行及时的沟通,共同探索更加符合小学生个人的教育方式,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此外,班主任也应该让家长了解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让家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重视起来,以便在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之后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2.2在校建立“天使陪伴小屋”

  大部分学校都在校内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在察觉到自己心理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但是,很多学生出于“我不是病人”的心理从而抗拒来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解决自己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渴望合群,不希望周围同学将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心理上“有问题”的人。针对这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可以在班内建立一个“天使陪伴小屋”,放置一个小信箱,鼓励小学生们勇敢地将自己心里的一些感受写到信纸上,班主任进行“天使的回信”并且向他们保证信件的保密性。班主任通过小学生所写下的文字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天使陪伴小屋”的咨询方式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写信,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状况灵活调整咨询方式,例如小学生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跟班主任约好时间面谈或者采用邮件形式来诉说自己最近遇到的一些难题或者是一些特殊的心理感受。班主任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调整,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小学生的意见和感受,做到尊重他们的意见,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

  2.3观看主题教育片

  班主任可以固定时间组织小学生观看心理教育宣传片,例如在班会或自习等,在观看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到共同观看、认真观看,为小学生做好榜样,并在影片结束之后,鼓励小学生彼此之间分享感受,班主任融入其中,同小学生展开交流,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后感。班主任可以根据影片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组织小学生进行思考,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印象,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思想当中,而不是一味地枯燥讲述,避免“机械式”教学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真人真事”结合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渗透到小学生的脑海中。

  总结: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引导者和参与者,他们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到小学生的成长方向。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班主任也要在工作中注意培养榜样的力量,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作用,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带动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其实不拘泥于形式,生活中、学习上的方方面面都能够对小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小学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自己的工作中时,要严密注意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灵活运用渗透教育的方式,不断探索出最适合本班级的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参考文献:

  [1]万应瑾.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44):223.

  [2]李艳花.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生(中旬刊),2020(08):25.

  [3] 李姝.小学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教育间的关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194-195.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