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教学
  • 发布时间:2022-09-21 18:47

  【摘要】在过去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会不停地安排学生开展数学习题训练,并没有对学生本身的数学认知需求进行考虑。而学生在学习中,很难深层次地思考知识本质、规律,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导学法是随着教学改革深入而兴起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使用的时候跟教学内容设置等相结合,让学生可以在处理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思考、反思,并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引言:问题导学法以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抛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效的预习和思考。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其中,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来寻找答案,在讨论过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的思考,逐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路。

  一、问题导学法的含义和重要性

  著名的教育学者杜维先生曾经提出了问题导学法的基础理念,问题导学法的核心内容就是教会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对问题进行解决,达到数学教学的最终教学目的。问题具有引导意义,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后期的解决,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针对一个数学知识点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讲解,没有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而是将一堆知识灌输给学生。当数学知识点讲解完毕之后,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完成了,并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只是关注教师教学的效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由于传授的方式过于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在后期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只能重复记忆,没有经过理解而强加记忆的知识点只会让学生学习得更加困难。

  二、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合作探究

  导入教学情境是问题导学法的基础环节,合理导入教学情境可为高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数学教师可根据教授知识的类型和课程要求采用针对性导入方式,例如:可采用复习上堂课内容,引入新知识的方式进行问题导学,承上启下的情境导入方式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避免唐突导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需要教师有效引导,还需要生生互动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后,可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和解决问题。生生沟通交流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一步研讨问题,可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的精神。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巧设课前情境问题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开展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如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可以设置系统性的情境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会对课堂所要讲解的数学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也会提前对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设置问题之前,要合理地把控问题的难度,如果问题过于容易,那么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问题过难,反而会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在对问题情境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地融入其中,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在学习探索中存在问题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帮助。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周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问题,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日出和日落、一年四季的变化、以及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等,这些事物都存在周而复始的变化,而这种周而复始的变化其实就是周期性。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事例,最终引申到三角函数的周期变化上。可以拉近数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不再是书本当中的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迹可循。

  (三)通过共同的探究,得出答案

  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进度及时给予提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获得知识,解决问题。问题导学法的最终目的并不是通过书本找答案,而是教师提问后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最后的答案应该是来自教师的解答。如果缺少了自主探究的环节,学生对知识就不能充分掌握,也不能做到真正理解知识内容。所以,教师需要重视问题导学法中探究环节的作用,在教学中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切记不可一讲了之,如果那样,将问题导学法引入教学中将毫无意义。最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对学生进行引导,其目的是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感,将学生的探究能力更深层次地激发出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也会逐渐清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四)归纳总结,有效反馈

  高中数学教学可看作信息接收、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反馈的过程,可见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学反馈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又可开拓学生智力。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反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反馈过程中,教师可设置多种形式的问题,例如图表、判断、选择等,问题要精简,回答时间尽可能控制在五分钟左右。问题提出主要遵循三点原则:(1)及时性。教师需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较强的把控力,所提问题要有时效性。(2)准确性。反馈信息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故此,问题提出一定要有较强的准确性。反馈环节的问题是对学生真实情况的评估。(3)激励性。教师可通过反馈信息认识到教学的不足,为了提高反馈的有效性,应鼓励学生写出内心真实想法。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是教授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合理应用问题导学法,能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问题导学法有合理的认知,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展问题引导,让学生根据问题掌握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范多春.问题导学法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5):102.

  [2]周鹍.问题导学法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探析[J].新课程,2021(08):126.

  [3]徐朝元.问题导学法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52):75-76.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