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初中英语,活动组织,有效
  • 发布时间:2023-01-02 11:19

  【摘要】2021年7月24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希望能够在教育领域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繁重作业以及在学校外参加过多补课班,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休息时间不足的情况。我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初中英语活动组织的情况,然后总结出一系列适合现在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活动有效组织的方式。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能促进学生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发展。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对话的质量和效率。如何提高课堂提问效果呢?我通过研修总结出以下粗浅的策略:

  一、观念先行,奠基课堂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必须以确立教师有效教学观念为导向。有效教学观念主要表现在对教学和学生两方面的正确认识上。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不仅涉及到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而且关系到教学形象的塑造、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思想的凸显等诸多方面。另一方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力,教师乐于“倾听” ,学生敢于提问,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教学中师生双方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到达“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如我在教《鸟的天堂》的第三段群鸟纷飞场面时,完成了预设教学任务,正要总结此段,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一位学生冷不丁地站起来,满脸疑惑地问: “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就离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怎能看到课文中所描绘的众鸟纷飞的情景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乱”了起来。此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从同学们的议论声中,我就知道刚刚那位同学提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谁能帮他解开这个谜底?

  生: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就离巢觅食,但这是在树木较稀少的地方出现的情景。像这棵“独木成林”的大榕树上虫子、果子、嫩叶等食物一定非常丰富,鸟儿当然不愿再远行了,成天都会在榕树上活动。

  生:我还有补充,这儿不但自然生态环境好,人们的保护意识也很强,这儿的人们不许捕鸟,怕破坏自然环境,这样,有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有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啊!

  师:说得好,同学们思路开阔!由和谐的自然之美想到了人们的精神之美、行为之美。

  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把头脑中生活经验的积淀付诸于对文本的理解,将问题解释和想象得多么贴切、自然又合情合理。学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因此,教师要从尊重学生出发,应怀着宽容与鼓励、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看到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的优点。正是善于把学生的对话逐步引入正题,从而使学生的对话热情一浪接一浪,对话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使文本在对话中创造性地延伸拓展,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

  二、活化课堂教材,精心设置问题

  好的课堂提问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促使其主动进入课堂,并激发自我思维。因此,教师需要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设置。教师精心设置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及深度钻研,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问题设置建立在深度钻研教材、循序渐进、难易适中以及明确有序的基础之上,以实现问题的有效设计,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在关键内容处开展有效提问

   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为例。教师可合理利用诗歌中的诗眼,对学生展开有效提问,以取得事半功倍、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在内容“矛盾”处开展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诸多内容“自相矛盾”之处,但其仅仅看似矛盾实际上却是作者着墨的关键点。教师对课文内容看似矛盾的地方进行提问,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还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时机恰当处开展有效提问

  实践表明,提问环节若过早开展,学生没有充分准备,便难以回答,进而降低互动性;若太晚开展,学生对文本内容已有了深入了解,便难以激发其探究欲望,无法发挥课堂提问的效用。因此,时机的选择对于开展有效课堂提问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4.在思维关键处开展有效提问

  基于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活化教材内容、精心设置问题,改变提问风格,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增加发散性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发散性提问的答案并非唯一的,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往往出乎教师预料。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大多属于信息式问题、即答案明确或唯一。在教师的预料之内,而此种问题并不适合学生的交际性语言实践。

  以《将相和》中第二个故事为例。这个故事情节虽较为简单,却表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及爱国之心。针对这个故事,执教老师通常会设置以下:1.蔺相如在“渑池会见”中展现的形象特点有哪些?2.他的勇敢、机智、爱国分别体现在哪些句子里?3、在朗读这些语句时怎样才能表现出蔺相如其人的特点?乍一看,上述问题设置得环环相扣、清晰明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此提问会对学生产生诱导,进而禁锢其思想,使其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建议教师摈弃上述问题,精心设计一个问题。如在‘渑池会见”中,秦王、蔺相如的较量结果是平手还是决出了胜负?此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使学生绞尽脑汁地思考,并对课文进行朗读、最终激活思维。这一做法,能够训练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培养其发散、创新思维。

  四、端正文本价值与学生独特体验,追寻有效提问的平衡

  教学实践中,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与教师对文本价值引导之间,就要寻求一种平衡,精心设计提问,既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差异性又要注意适时引导,让独特体验与价值引导在有效提问中协调发展。

  如我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课时,让全班学生评价你喜欢的人物,很多孩子说喜欢孙悟空,但突然有孩子说喜欢白骨精,因为她有很多计谋,为了一个信念坚持到底。当学生对文本的价值观出现偏差时,我为了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还点头默许。而接下来便有很多学生也纷纷附和,就这样费尽心机、想方设法害人的妖怪被学生当成了喜欢的对象。事后,我才认识到:这不是尊重学生,而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一种曲解。因而,我在第二天进行弥补:同学们,昨天有的同学说喜欢白骨精,因为她会想很多计谋,为了一个信念坚持到底。那么白骨精费尽心机想达到什么目的?她的出发点是什么?这时学生们才意识到白骨精的出发点是残害别人,她越会动脑筋,诡计越狡猾,对别人的危害就越大,是不值得喜欢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当学生个性阅读偏离正确的价值观时,教师要用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要善于把学生的对话引入正题,引导学生展开切实有效的讨论,在潜移默化当中达到育人的目标。

  总之,语文课堂提问只有遵循了有效性的原则,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有效提问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邵珺《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提问策略》.

  [2]凌晶《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设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