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策略建议
  • 发布时间:2023-01-02 11:30

  【摘要】现如今,大数据已与全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基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也已成校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与此同时,怎样在现代化教育的前提下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首要问题。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为例,首先分析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信息素养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几条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建议,以供参考。

  引言: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就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对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结合师生互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不但能够进一步激发出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还能大幅度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对在校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技术素养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老师不能单单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理论,还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对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课时少

  由于思政课程不是主流学科,因此,课时占比较少,导致学校领导和老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关注度不够,从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出现懈怠心理。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讲授教材的相关内容,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也逐渐懈怠。

  (二)老师上课方式传统,缺乏新意

  部分老师观念陈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缺乏创新精神,工作方式简单固化,忽视学生的课堂表现,同时对于教学改革持消极态度,没有职业危机感。再加上部分任课教师因为缺乏专业培训且又没有相关的教学经验,只能通过边教学边摸索的方式进行讲学,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概念抽象,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对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一些知识点过于抽象,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而且信息技术的串联性很强,学生一小部分的知识点的困惑,会影响整个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在很大程度地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与此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纪,自主学习意识较差,由于信息技术知识点对他们来说过于抽象,使得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缺少学习热情。

  二、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信息素养主要是指在学生成长阶段不单单促使他们掌握专业的信息技术文化,更是要注重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技巧,并且养成优异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思维品质。它能够很好地规避传统教育中的弊端,活跃英语教学氛围,最大程度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们的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其“引路人”,而信息技术的信息素养提升则是老师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能够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之上,引导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显示出来,再加上任课老师的积极引导,才能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提升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探究精神

  由于信息技术科目的繁杂性,而且其学习难度逐渐增加,致使许多学生都知难而退,自主学习意识较差,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缺少学习热情,导致任课老师教学成果较差。同时,部分老师教学观念相对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相对死板枯燥,无法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被动学习导致课堂效率差。因此,任课老师在日常讲习中不能只关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要注重创设情境教学以此激发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探究意识以及学习素养。只有率先激发出他们在学习中的探究的精神,他们对于课堂中的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建议

  (一)采取科学且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了全面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最大优势,首先需要对在校生进行合理分组,只有确保科学分组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实际接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在校生进行合理地分组。与此同时,老师应该保证每个小组的同学之间的互补性,需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暂差生共同进行学习,真正实现分组协作式教学的帮带作用。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小组,满足他们对理想组员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小组内部成员出现矛盾而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学习。

  (二)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其开展针对性教学

  想要全面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首先任课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次,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建设也应该进行科学合理地进行,结合本地教学需求以及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开展教学。例如,在学习完收发电子邮件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个人电子邮箱,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于学生普遍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然后让他们给班内最好的朋友写一封邮件,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老师加强课堂监督和管理

  老师监督学生学习是培养现阶段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基础。小学生在课堂中难免会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监督和管理。例如,老师可以用诙谐幽默的教学方式为他们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老师在合适的时间展开教学,并且提问和布置课后作业,让他们在课后完成。例如,在学习《编辑文档》这一课时,老师首先给学生布置编辑任务,可以是默写语文课文,也可以是对总结信息技术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编辑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监察学生文档内容,避免部分学生因为自身原因为了完成任务而胡乱敲键盘凑字数,对于这类学生老师要给予严重警告,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结束语

  总的来说,现阶段对于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因此,在教学过程里,任课老师还需要全面地考虑多种客观因素带来的影响,全方位站在学生的观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维持优异的教学关系,并且在此前提下,提升自身教研能力,摒弃守旧的教学思想,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位,贡献自身力量积极探索革故鼎新,更全面的探寻提升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教学模式,为他们全面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也为推动信息技术实精准教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轩颖,董雅楠.大数据时代下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新视点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33(04):82-86.

  [2]李飞.大数据技术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融合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02):14-16.

  [3]袁程,赵金涛.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3):110-111.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