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计算思维,教学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1-03 14:05
【摘要】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实践者要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转变为学生灌输死板的计算知识的现象,并要高度关注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进行培养,让学生学会灵活有效地进行计算学习,掌握真正对自己成长和发展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从而能够助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极大胜利的取得。
以往,小学数学教师总是向学生传递一些只有考试才能用到的计算技能,学生只能死板地运用所学内容在题海中进行计算训练,进行数学计算学习的压力非常大,不能做到快乐进行计算学习,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进行培养根本无从谈起,难以促使学生向着比较好的方向进行发展。为此,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实践者要积极对自身机械的计算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改良,运用多种创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计算教学,让学生做到正确、快速计算出有关问题的答案,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强烈的计算学习成就感的取得。
1、有效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计算能力
“算理”是训练学生计算思维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算理,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计算问题,才能高效地得出答案。因此,在培养小学生计算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算理教学,以为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和计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列出27×41=(),43×46=(),84×13=(),43×90=()…晨曦小学四年级的260名学生做校服,每套校服65元,这些校服一共要花费多少元?等习题之前,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等知识点,让学生看到习题便知道考查的知识点。然后,学生运用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法则完成上述问题作答,并在解答中理解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法则,以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由上可见,计算教学的开展,从算理教学开始,可以为学生计算思维的提升奠定基础。和传统教学有所不同,现代教学可以借助科学技术。小学生爱玩,对游戏充满着热情。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开展教学,将计算设置为小游戏,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学生的实际参与中了解运算的意义。为此,教师可以制作各种计算卡片,既方便、又便于学生的接受和吸收,以保持了学生的计算兴趣,并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力,为他们计算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
2、端正学生计算态度,养成科学计算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学习习惯,可以防止学生出现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助力学生计算能力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为此,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实践者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规范计算,改正不良计算行为习惯,减少学生的计算失误,从而长久维持好学生强烈的计算学习动机,确保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高效性的稳定提高。例如,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在计算环节,我向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首先,要认真审每道题,不要图快抄错题目。其次,要按照规范的格式进行列竖式计算,将小数点对齐。另外,计算结束后,不要认为就万事大吉了,要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算。最后,我让学生带着我提出的要求,计算了10.51+3.6;14.21-6.9等算式,看了看学生有没有做到规范认真计算,很好地解决了制约学生计算能力发展的瓶颈。总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促进了学生计算学习自信心的树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借助多媒体能够使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同时也可以增添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推动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
3、创新计算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整体氛围
计算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入,有利于进一步凸显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主体性,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所实施的一系列个人活动和团体协作行为,尽量促进他们的思维活跃化,积极创建开放式的问题情境,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关于创建开放式问题情境的初衷,其关键在于计算思维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阶段产生的一项思维活动,而打造真实开放的问题情境,可以为传递计算思维提供更好的载体。当然,在此期间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对问题作出正确的描述,并尝试着将问题进行分解,同时辅助学生设计具备思维自动化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处于开放式问题情境中的解决方案更具多元化,也就是说这时的小学数学课堂应具备高度容错性,让学生能够理性地分析错误,并试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系列的“乘除混合”为例。1.创设以“购物”为主题的开放式问题情境:“小明与妈妈到商场进行购物,花20元买了4个面包,那么若需要买8个同样的面包,总共会花费多少钱?”2.对于这一问题,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将讨论重点放在购买的面包数量和所对应的钱数上,使他们根据已知条件来确定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了解哪些内容。3.经过思考和讨论将问题逐步分解,也就是先利用除法计算出每个面包的费用,然后再算出购买8个面包要花费多少钱。即“20÷4=5(元)”,“5×8=40(元)”。4.在此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试着建立起全新的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思考得出一个结论,即“20÷4×8=40(元)”,帮助学生更快地找到解题规律,提高解题效率。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进行培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计算技能,可以为学生今后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提供极大的帮助,从而能够取得极为满意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成效。为此,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实践者要积极运用切实可行的策略来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让学生取得有目共睹的计算学习成绩,从而不断促进高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的良好建设。
参考文献:
[1]郭定邦.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研究[A].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10-112.
[2]高莉.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策略[J]. 科幻画报,2019,(07):62-63.
[3]邵佳佳.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 读写算,2019,(19):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