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初探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 发布时间:2023-01-03 14:07

  【摘要】九年级是化学教育的基础,品德方面的教育也尤为重要,可以确保学生带着高尚品德成长,将学生爱国热情持续激发,学生将带着自豪感与责任感参与各阶段的学习,凭借高水平的思想品德教育将化学美内化为自身的品德美。学生将在德育教育成功渗透下运用化学知识与技能保护自然环境,凭借进取意识献身科学。为此,初中化学教师必须结合初中生成长特点,在各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运用化学知识传递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到祖国山河独有的壮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为祖国强大而努力奋斗。

  化学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将学生成功培养成理想崇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了尽快达到化学教育的目标,化学教师必须重视各阶段德育教育的渗透,确保初中生能够带着正确观念与良好心态参与化学知识探索,懂得如何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化学问题,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激励学生带着凌云壮志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基于此,本文对初中化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科学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力求将化学与德育教育水平同步提升,为学生全方位健康成长夯实基础。

  一、培养辩证思维,融入持续发展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和世界的未来,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养成伴随其终身的良好习惯并获得人格品质的成功塑造。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对德育教育做到科学与有效渗透,积极融入环保理念,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教师可以对污水处理与再利用相关内容做到重点讲解,借助微课方式向学生展示出污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学生将带着正确观念去探索可以解决污水处理问题的化学知识,同时通过生活现象的解释,感受物质变化特点,明白物质自身是客观存在的,有利于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学生能够在接触新知识时产生认知矛盾,从而对矛盾产生原因进行探索,完成化学知识的牢固掌握。例如,氧气供给呼吸,氢气可燃,但在用作燃料时可能出现爆炸。学生还发现二氧化碳可以满足生活中的灭火需要,但也会形成温室效应,让学生在矛盾中学习化学,主动了解化学能源的使用与节约,探索新能源利用价值,能够纵观全球,带着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远大理想成长。

  二、借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个性品质

  学生所应具有良好品质的成功塑造,需要学生带着正确学习目的与浓厚的探索兴趣去理解化学知识,同时凭借极强耐挫能力与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依托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能够从不同层次对学生个性品质进行成功塑造,将非智力因素的内驱动力全面释放,促进学生带着探索精神去探索新知识,获得能力的持续发展[2]。可见,化学教学德育教育渗透工作的开展比基础知识的传递更加重要,教师必须借助化学实验方式对学生顽强毅力与科学态度进行全面培养。第一,刻苦精神来源于兴趣的激发和科学的学习目标,教师需要运用有趣的实验让学生看到化学所具有的重要性,感受到化学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的推动,而意识到自身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与能力,才能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从而将学生斗志激发。第二,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化学概念的由来,完成快速记速并灵活使用。教师应实验中出现一些“异现”时,紧抓教育时机,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使之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探索精神。例如,在学习“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时,教师采用分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在理论上氢气燃烧时出现的应该是淡蓝色火焰,部分学生却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是淡黄色火焰。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尝试探明原因,找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敢于质疑并大胆验证自身想法,获得坚毅品质塑造。

  三、利用化学成就,渗德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化学内容具有丰富性,涵盖诸多德育元素,教师必须结合学生成长需要,将德育内容成功渗透至教学各环节。具体而言,一是借助化学史完成德育渗透。我国在化学发展史上留下极为辉煌的业绩。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史的合理利用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我国科技工作者在1965年研发出结晶牛胰岛素,核糖核酸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合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将带着积极性探索化学知识并灵活运用,实现核心素养的成功培养。二是,依托化学成就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例如,运用多媒体等设备展示出人工肾脏的研制过程,学生能够看到人工肾脏一代一代的进步,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作用,激发出学生潜在求知欲望,学生能够热爱科学并勇于进取,形成伴随其终身的探索意识,旨在为国家富强而努力。三是通过化学高科技完成德育教育渗透。教师可以借助镍钛合金的特点让学生看到何为具有“记忆力”的金属,了解其在卫星与医药等方向的应用。险此之外,教师还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融入纳米技术、新型材料等内容,结合生活中的食盐加碘、工业酒精制酒和不健康卤肉等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索,希望可以成功鉴别化学物质,从根本上实现“学以致用”,发挥出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成功与有效渗透可以成功塑造学生必须具备的良好品格,也引导学生带着积极性与主动性参与化学知识的探索。学生能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自觉思考并不畏艰难,通过多种手段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极强的耐挫能力,为其深入探索与反复实践夯实基础,实现学生化学能力与道德素养同步提升,达到化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与宗旨。

  参考文献:

  [1]于艳艳. 优化初中化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思想[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9):271-272.

  [2]杨慧芝,李俊柱,陈禹娜,葛泰亨.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初探[J]. 科教导刊,2021,(02):174-175.

  [3]梁淑瑶,范艳花,柏. 如何将德育渗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4):37-3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