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教学,改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1-03 14:07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引入体育课,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当前小学体育课教学、管理模式依旧集中为填鸭式教学,教师通过口头表演来进行身体动作讲解,简单示范,就让学生开展实地体育运动。进而导致小学生课堂兴趣较低,认为体育课就是玩耍课,甚至对体育感到厌烦。这类枯燥且乏味授课方式,会阻碍体育运动开展。本次研讨是体育游戏方案在体育教学内的应用,旨在加深学生体育认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
1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
第一,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游戏是结合体育教学任务而设置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学生始终是运动的、身体力行地参与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游戏中不断增强。例如,教师在游戏中设置跑、跳、投、掷等各种活动内容,学生在参加这些游戏中,身体素质在不知不觉得到提高。第二,对学生具有减压作用。体育游戏具有娱乐性,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能产生一定的愉悦、刺激、紧张等感受。经过多次的游戏活动,学生因学习、生活造成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因此,体育游戏有增强学生的抗压心理素质和减轻学生压力的作用。第三,培养合作精神。游戏活动中需要学生之间或者小组内的有效合作,才能顺利完成游戏所规定的活动内容。因此,在反复的体育游戏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第四,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体育游戏都是围绕体育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在游戏中,学生无意识地接受教学,为熟悉、掌握动作要领奠定了基础,成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例如,在教学“弯道跑”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绕竹竿蛇形跑”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学生既锻炼了耐力,集中了注意力,又掌握了弯道跑的动作要领,为提高“弯道跑”的学习质量创造了环境,奠定了基础。
2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1根据学生年龄选择不同体育游戏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范围较广,一年级与六年级学生心理成熟度不可一概而论,在体育游戏选择时,要结合学生年龄适当选择。如:一年级与二年级低年龄学生,教学目标从队列、走路、跑步开始,可选择“接力跑”“垫子跑”“所有行动听命令”等简单有趣的游戏。三年级与四年级学生需要体育运动技能,可选择难度适中的游戏,比如:“踩石过河”“看看谁反应快”等。五年级与六年级学生较为成熟,体质也接近成人,可选择排球、篮球或足球等技巧较高的游戏。在体育篮球教学中,学生可自主开展趣味性篮球比赛,为避免学生受伤,可选择两两组队,考虑小学生体力,一起比赛,先投中的一队胜利,设置相应奖品,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比赛的同时,可激发学生掌握篮球基本方法,加强与队友之间的沟通交流,还能够在竞争内明确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思维。在现代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中,学生们虽然不用掌握和精通每一项体育文化、运动内容,但教师依旧要借助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现代社会各类体育运动游戏和玩法,打好理论基础,将“锻炼有利于身心健康”意志思维牢牢地扎入小学生脑海中,为学生今后长期体育运动工作打好基础。每位小学生身心素质都不尽相同,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很有必要进行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应该赋予学生更多选择,选择适当时机,促使学生自己决定运动项目,以此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而可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
2.2根据学生特点,设定游戏规则
为了构建更加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时,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与能力,做好游戏规则的设计,突出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分层性和针对性,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每个小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还能够不落下每个学生,并给予学生更多的体育运动自信心。例如,教师在开展“羽毛球”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突出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特征,做好游戏规则的设定,另一方面要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性和针对性。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一组,能力一般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能够确保每个小组学生的羽毛球体育能力和技术技巧水平相近,有助于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击球,以羽毛球不落地为标准,看看哪一组学生的连续击球数量最多。每个小组分别有两次机会,取成绩最高的一次成绩。针对羽毛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为其设定比较高的标准,比如,连续快速击球25次以上为合格,看看学生是否能够达标;而针对能力偏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连续击球15次,并且不限制速度和时间,只要羽毛球不落地即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游戏化教学活动中,还能为每个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运动自信心,帮助学生真正养成正确的体育运动情感态度以及审美情趣。
2.3以游戏活动为诱因,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一旦学生对游戏产生兴趣,那么与游戏相结合的体育运动也会成为学生的喜欢运动之一,相反,如果学生对于游戏完全没有兴趣,纵使教师如何教学,教学的效果也不能实现预期目标。例如:在《跳短绳》这一活动开展时,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路就是每两个学生一组进行单纯的跳绳练习,这样的教学教师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很多的学生未能深入地投入到跳绳的运动中。游戏教学的渗透,使得跳绳不再是单一性的弹跳运动,而是变成一个更具特色的游戏,如:在跳绳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摆绳规律和起跳踩点,教师可以将音乐的节奏与跳绳结合,首先为学生播放一首慢节奏的音乐,让学生在不跳绳的情况下对音乐踩点,根据音乐的节奏抬腿;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将音乐与跳绳结合,包含抬腿和摆绳,当学生逐渐掌握节奏后,然后教师逐渐变换歌曲,让学生自主分辨歌曲的节奏然后进行跳绳训练,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更换跳绳的节奏、方式,如:双飞、串花等等,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上,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深,其参与活动也会变得更加主动、自觉、积极,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4开展体育竞赛游戏,唤醒学生体育激情
体育课程本身就是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课程,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为学生开展体育游戏时,可以尊重体育这一特性,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开展体育竞赛游戏,从而达到唤醒学生体育激情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要合理地为学生分配活动小组,促进小组游戏活动公平开展,从而强化学生的身体水平,也唤醒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热爱,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例如:教师在为学生开展田径教学时就可以给学生组织简单的接力赛游戏教学,教师可以让四个人为一组,然后进行接力赛跑。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的小组荣誉感被激发,所以在游戏活动过程当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能够拿出最好的状态来参与本节课的体育课程。教师在游戏活动之后也要注意学生的身体,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按摩,放松肌肉,然后让学生慢慢地感受自己肌肉的变化,以此来让学生爱上这种感觉,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3结束语
身体是小学生将来生活以及学习的最大本钱,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体育活动十分重要,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运动技巧,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得小学生用更为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当中来。游戏活动是小学生最为喜爱的活动,将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与游戏活动进一步结合在一起,能够进一步活跃小学体育教学课堂的气氛,使得乏味枯燥的体育课程教学活动转变得更为有趣精彩。
参考文献
[1]於建伟,徐相波.浅析体育游戏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运用[J].田径,2019(1):12-13.
[2]汤凤霞.论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回归小学体育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1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