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理念下小学体育课堂的建设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构建
  • 发布时间:2023-01-03 14:10

  【摘要】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以生为本理念已落实到各个学科,是全新教学要求。在小学体育学科中,若想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还需优化教学模式,应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开展中以其实际需求为主,采用不同方法将小学生兴趣激发,使其能产生足够动力与热情,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训练与学习中。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掌握好相关技能,得以提高小学生多项能力与学习质量,实现教师理想教学目标。

  前言:

  在当前以生为本理念下,很多学科已改变了教学策略,对于小学体育学科而言,更要对授课模式加以优化和调整。在教学开展中,教师应将小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从其爱好、需求、性格特点等方面出发,采用新颖且丰富多样的方法将小学生兴趣激发,使其能以高涨的情绪主动积极的融入学习与训练中。确保小学生能掌握好体育技能,让身体得到有效锻炼,从而身心健康发展,得以实现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坚持以生为本理念,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体育这门学科包含诸多内容、知识与技能,可锻炼学生身体,使其身心健康成长。然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对于单一听讲形式学习通常热情不高,且课堂参与度偏低,不利于小学生高效学习。因此,在课程开展中,教师就应根据全新教学要求,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将小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从其爱好与特点着手,用新颖且吸引人的方法传授知识或加强训练。比如小学生性格活泼且好动,最为喜爱的就是游戏,教师可利用这一点,将课程内容与趣味游戏相结合,能调动小学生参与热情,使其主动融入课堂。在游戏中扎实掌握好体育技能,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确保小学生学习与训练效果明显提升。

  例如,在体育学科跳绳运动中,如果课堂上,让小学生以毫无新意的方式一味枯燥训练,只会使其产生厌倦心理,氛围也会变的过于沉闷。因此,教师在以生为本理念下,应将趣味游戏与跳绳训练相结合,可快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比如:跳绳需掌握好身体协调性,教师可以将小学生4-8人分为一组,开展跳绳跑接力游戏、集体跳绳游戏、花样跳绳游戏等。跳绳跑主要指以跑步跳绳为主,能在锻炼速度的同时强化小学生跳绳水平;集体跳绳可提升团队默契与合作意识,让小学生把握好协调性;而花样跳绳可使其保持新鲜感,让训练变的更具趣味性。利用如此各类丰富的游戏,可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使其能主动融入其中,通过游戏代替训练,轻松掌握跳绳技能,得以显著提高小学生训练效果与体育学科教学效率。

  二、立足以生为本理念,注重学生兴趣激发

  在小学体育学科中,若想构建高效课堂,仅依靠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只会让小学生产生厌烦与抵触情绪,使其在课堂未能扎实掌握技能。因此,教师应根据更高教学要求,对授课模式进行调整与优化,并立足以生为本理念,在课程开展中,注重小学生兴趣激发。比如,教师可从其喜好与需求出发,利用多媒体加以辅助,将难度较大的体育技能与动作要领用视频、动画展示,必要时可进行拆分与慢速播放,让小学生清晰了解每个动作。如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小学生兴趣激发,使其拥有足够的动力以高涨情绪,从而主动融入课堂,让小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与训练中更加主积极,得以提高其学习质量,确保小学体育学科能达到理想教学目标。

  例如,在体育学科足球运动中,一些难度较高的技能和动作要领不易于理解。对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加以辅助,用视频或动画进行展示。比如:传球、抢截球、带球过人及各种射门等技能,在动作要领上都有较高难度,为了让小学生能理解透彻,教师可用视频呈现出来,难度大的部分可以进行拆分或慢速播放,让小学生能通过观看有更清晰的了解。这将远比教师枯燥讲解与演示要有趣的多,能将小学生兴趣激发,使其能在学习中更加专注。同时教师也可播放精彩的足球比赛,让小学生认真观看,使其能被现场热烈的氛围及足球的魅力所影响,从而产生高涨且兴奋的情绪,并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更加主动积极。如此一来,就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质量与足球训练效果,确保体育高效课堂得以实现构建。

  三、注重以生为本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在小学阶段开展体育课程,对改善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同时能减轻小学生学习压力,使其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但前提必须是用对教学方法,效果才更显著。因此,教师应以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为目标,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注重以生为本理念,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比如,此阶段小学生精力旺盛且拥有强烈的好胜心理,教师可开展适宜的竞技比赛。一方面能将小学生积极性与热情调动起来,使其产生高涨、兴奋、积极的情绪,从而主动融入课堂,另一方面,能让小学生所学技能在比赛中得到运用,并掌握的更扎实。

  例如,在体育学科篮球运动中,根据以生为本理念,当小学生掌握了相关技能,也经过了一定训练,接下来就应该将所学运用于实践,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比如:教师应开展篮球竞技比赛,可将小学生合理划分若干小组,让各组实力处于平衡状态,在指定场地进行热身活动,在教师讲解规则后听口令开始比赛。教师可充当裁判,从旁给予指导,让小学生能尽快适应比赛。然而,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尚小,体能方面还相对薄弱,教师应适当缩小比赛场地,并减短比赛时长,一般保持在20-25分钟左右即可,避免让小学生过于疲劳。如此开展竞技比赛,能激发其好胜心理,促使小学生快速、主动融入其中,既能让所学篮球技能得到有效运用,从而扎实掌握,还能活跃课堂氛围。确保小学生学习质量、各项能力与教学效率逐步提升,让体育高效课堂实现成功构建。

  总结:

  小学体育学科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锻炼其身体,减轻学习压力,让小学生放松身心,感受快乐。因此,为了构建体育高效课堂,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理念,以小学生的喜好与需求为主,根据课程内容创新与应用不同教学方法。促使小学生兴趣能被激发,调动其参与热情,让小学生能在学习与训练中更加主动积极。在扎实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实现小学生学习与训练效的果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会丽.以生为本,激活小学体育课堂[J].中华少年,2020(13):130+133.

  [2]杨丹.“以生为本”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19(04):89-9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