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学生心理,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 发布时间:2023-07-07 10:39

  任重道 赵 越 龚石虎 杨智杰

  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基础性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虽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价值观,但在认知、思维等多个方面仍然存在不够成熟的问题,这使得高校学生常常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或者是被错误的信息误导,加之同时受到学业和就业压力的影响,从而很容易导致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此,需高校能够把握好学生的真实情况,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因此,文章立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关键词:学生心理;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引 言

  高校教育是我国完整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素质教育背景下,针对高校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高校教育工作不仅仅要做好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包括来自学业、就业、家庭、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压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但目前来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做好优化与完善。文章以此为前提,进行如下讨论。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一)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较少

  目前来看,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人数比较少,并且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更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辅导员进行,而辅导员年龄普遍较低,多为刚刚毕业的学生,缺乏工作经验,难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同时,从高校角度来看,也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更多是将教育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率方面,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当前网络化背景下,高校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通过网络看到了更加丰富的世界,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渴望,也产生了心理落差,从而引起了内心矛盾。同时,加之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以及网络负面信息的辅导,导致高校学生产生了诸多心理健康问题,还需做好正确引导。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保证良好的身心健康是高校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前提。高校学生需具备自我分析能力,能够把握好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学生早已习惯了中学时期的学习模式,这导致其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高校学习氛围,不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高校生活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种独立生活,学生离开家乡,独自前往外地,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判断和完成,也要面对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同样使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从而产生了心理健康问题。而从一些大三、大四阶段的学生来看,虽然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但即将来临的就业选择也会带来新的困扰。尤其面对当前就业难的局面,大学生是否能够找到自己满意工作,是否能够转变自己的身份,适应今后工作环境,同样是需要教师关注的问题,这也在客观上反映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有效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摆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位置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基础性内容,是为高校学生创建出健康学习、成长环境的重要保障。实践中,需能够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和学生群体情况,针对性建立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同时,教师在教学期间也要做好相互配合,需能够在其他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课程调整的基础上,将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之后,当教师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后,便需要及时反馈和处理。

  其次,高校需能够重视起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在教学期间增加对学生群体的关注度。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情况,选择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然后在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中,观察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良好的团队合作,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互相帮助、彼此分享中走出内心的孤独,融入到集体氛围中,从而缓解自身压力。

  最后,高校可建立专门的心理疏导工作室,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当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后,可选择与教师沟通,由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

  建立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是保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前文中也曾谈到,由于当前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忽视,导致现有教师队伍不能够满足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因此,高校应当积极引进更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并做好人才队伍的定期培训。期间,可导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方式,整理高校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业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家庭矛盾问题、就业问题等,然后在教师队伍的群策群力中,制定解决方案,助力学生更好成长。

  (三)把握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能够把握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期间,在网络时代下,学校可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自行选择实名和匿名的方式来述说自己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和教师要能够关注这些问题,并在这些问题中提炼出高频问题,然后在网络上制作专题,学生可自行观看,自行疏导。

  其次,重点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业是造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能够将就业相关教育融入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目前来看,高校学生面对就业是的困扰有很多,如是否能够找打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是否能够适应工作环境等。针对大一到大四不同阶段的学生,需采取不同的就业指导方式。如在面对大一阶段学生时,重点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在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提升中,为后续就业创造有利条件。而针对大三大四阶段的学生,则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可选择与企业合作,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情况,适应工作环境,潜移默化地完成身份转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实践中,需能够把握好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设计,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就业、家庭、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矛盾,为学生健康成长创建有利环境。文章从摆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位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等角度切入,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锦清, 王长丽, 宾晓芸, 银联飞. 学生发展视角下基于O2O 模式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2022,8(21):104-107.

  [2]  罗梦君.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评《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2022,17(09):1067-1068.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