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如何做好初小衔接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初小衔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07 10:57
索朗德吉
仁布县康雄乡中心小学
摘 要:一些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之后,在语文学科方面表现出学习方法不适应、学习难度不适应等现象,严重地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如何帮助小学生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语文学习衔接工作,就成为了一个重大课题。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帮助学生增强知识储备,培养语文思维,提升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无缝衔接地进入到初中的语文学习过程。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初小衔接
1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现状
从当前教学成果来看,我国小学六年的教学课程无论是教学方案还是教学模式均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此类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小学教学改革工作的进程,对学生的学习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规避此类问题,相关教师应该不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模式,重新设定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可以在健康的环境中学习。除此之外,传统小学教学模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很难改变现状,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受到了一定阻碍,基于此,教师应该改变传授学生知识的流程,不能因为传统教学而产生限制,需要以开阔的思维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六年级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此阶段中学生的发展与初中学习具有一定关联,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压力,此时教师应该做好学生初小衔接工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了解初中教学的特点,改变传统思维带来的局限性。但是现如今的教师在初小衔接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教师对于此项任务只是教育学生,而不是通过某种方式确保学生可以适应初中教学速度,忽略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此过程并不利于学生初小衔接,甚至还会让学生的学习更为困难,基于此,教师应该改变此类现状,寻找新的教学方式。
2 初小衔接措施
2.1 扎实基础。小学生在六年级时,为了达成初小衔接目标,教师应该不断带领学生扎实基础,不断提升,尽量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断巩固自身知识点,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六年级时,教师应该站在此角度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由于小学语文是初中语文的基础,小学六年级时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便是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求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内容,巩固语文学习。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要求学生总结小学六年所学习的知识点,从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和框架,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比如说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时应利用思维导图将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分类,要求学生按照语文学习的类型进行自主复习,总结不同类型的语文知识的学习方法。比如,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主要目的是确保学生能够背会古诗,并且了解古诗的意义。但是初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还会让学生感悟古诗中所涵盖的情感,基于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话术表述古诗中所蕴含的意义,并且带领学生感悟每一句的思想情感,以此提升学生此方面的能力,为初中教学奠定基础。
2.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一个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于一些知识难点,学生会勇于探索,克服困难,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也是很有利的。因此语文老师要帮助学生培养一个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伟大浪漫诗人徐志摩所写的诗歌《再别康桥》一文中,要求学生先做好预习工作,利用互联网了解这首诗当时所处于的一个背景和环境,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并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一个预习考核,通过鼓励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养成一个好的预习习惯,并通过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讨论,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和作者有一个情感共鸣,感受作者对康桥的不舍和留恋以及对漂泊的忧伤之情。这种自主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3 运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多培养学生的思维,这时候语文老师就要丰富起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是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多元,可以吸引到学生,并且要有一定的严谨性和科学合理性。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图片,音乐等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适应快速学习的节奏,让初小衔接有一个好的效果。在新课程革新的要求之下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符合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培育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从中获取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保证其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利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化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能力。初中语文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环节之中应依据学生现实的学习情况,融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断调整其教学的方法,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保证学生能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从中学习和了解到更多专业的知识内容。
2.4 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心理生理上的衔接。小学生进入初中的学习之后,不仅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方面也会有许多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地从过去较为依赖老师转变为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意识,对一些问题也逐渐地有了自己的思考。广大教师要敏锐地抓住学生的这一变化,做好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就要注意做到有的放矢,在一些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的部分要坚决放权,让他们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开展学习过程,自主掌握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意识到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从而做到灵活学习、深入学习,从而有意识地培养一个正确高效的学习方式。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光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做到广泛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如《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以此来逐渐形成对于世界的思考。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小学生作文方面的训练。教师首先要让小学生认识到以看图写话为主的小学作文和以记叙文为主的中学作文的不同之处,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训练。例如,在进行“家长的风俗”这一主题的写作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这篇图画式的作文,先接到记叙文的写作当中。教师可以要求尝试进行记叙文的写作,要求学生对观察和思考,并且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记录下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贯彻到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巩固全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上紧跟教师思路,课下注意复习的习惯。另外,学生家长也要注意配合教师的工作,在家校结合的氛围中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提高语文成绩。
结 论
六年级是连接学生们从小学到中学的一个桥梁。这也就意味着,六年级比小学之前的其他几个年级要重要很多,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地位。因此,六年级的教育方法也要随着年级的变化而改变,这就要求,六年级的老师在日常的生活教育中,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式,要不停的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点,要以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品德素质的培养为主要内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语文的教学工作更具有真实性和效果性。为学生们可以顺利的渡过六年级这个阶段,成功的进入初中阶段,做自己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如何做好初小衔接[C]//.2020 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20:648-650.
[2] 欧洁.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如何做好初小衔接[J]. 课外语文,2020(06):61+63.
[3] 姚敏.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如何做好初小衔接的思考[J]. 小学时代,2019(20):3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