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民间美术资源,小学美术,应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07 10:56
燕 玲
阜南县第一小学祥源校区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开展中,通过民间美术资源的有效融入,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本文通过各种策略的提出,比如培育学生良好的美术鉴赏水平、美术资源的应用、实践环节的设置等措施,以此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平台。作为小学美术任课教师必须依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发展的方向,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同时提高美术成绩。
关键词:民间美术资源;小学美术;应用
引 言
在民间美术资源的有效应用下,对于学生民族情感等方面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教师要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探讨热情,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各种活动的有效开展,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审美水平,以此实现教学的目标,保障教学质量。
一、重视学生民间美术鉴赏能力的培育力度
在民间美术资源不断发展的趋势下,所流传的民间美术作品数量较多,质量较好。小学美术任课教师在授课中,要充分从思想上意识到民间美术鉴赏能力培育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育工作的开展,可以选择部分民间美术作品进行学习,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故事的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学习思路,使其对民间艺术的学习有更加深入的研究欲望,促使其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1]。
以《花手帕》这一课时为例,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能利用一方纸折出不同的形状,利用点染、浸染的方式,染出不同颜色的花手帕,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图案以及色彩所产生的变化,同时,培育学生形成耐心细致的优良学习品质,强化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2]。在正式的课程内容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体搜集有关点染以及浸染方式的作品,让学生通过视频以及图片的资料观看,学习不同大家对点染以及浸染方式的应用,了解点染的技巧,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鉴赏,对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技巧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逐步掌握点染以及浸染的技巧和方式,感悟中国优秀传统民间文化的魅力。
二、合理引入民间美术资源
在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开展中,单一的民间美术资源的授课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为进一步发挥美术美民间美术资源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民间美术资源引入的过程中,必须要依照其授课的内容合理引入,通过多个方面的统筹分析,选择符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内容进行展开,可以通过各种活动的参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与当地的民间艺人进行联系和沟通,邀请这些民间的手工艺者进行表演,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强化学生对美术民间美术资源的认知和理解,将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以此保障想学美术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以《盘泥条》这一课程为例,通过本课的知识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利用泥条盘柱的方式制作不同形式的陶艺作品,强化学生对泥塑的技能把握,提高对立体造型的能力,发现学习思维,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在实践中,由于缺少相应的技巧和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选择周围有一定行业口碑的陶瓷实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进一步了解陶瓷制作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以及记录,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制作,这种方式能强化学生针对本课的知识理解。通过学习,可以灵活运用泥条盘住的方式制作各种手型以及足行器皿,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最终的创作作品更加的具有特色[3]。
三、强化学生民间美术实践力度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侧重于理论知识层面,还要着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日常授课中,通过民间美术资源的有效融入,要适当鼓励学生主动创作,主动分析,可以结合其实际需要融入民族区域特色,以此提升学生美术实践水平。在美术创作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展开各种比赛活动,促使其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状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比赛结束之后,对其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此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教师可以将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刺绣进行展出,让学生在正式的课程内容开展之前进行刺绣方面的材料准备,就起刺绣的主题可以进行创想。通过各种刺绣比赛活动的开展,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在刺绣的形象上可以不做明确要求,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师给予学生讲述刺绣有关的知识要点时,对于图案的精细化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诸多的难度,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当转变形式,让学生欣赏刺绣作品,了解中国刺绣的四大门类,比如说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学习刺绣的技法:乱针绣、满地秀、挑花,了解刺绣的用途,主要是用于生活的装饰以及艺术品装饰等。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了解,让学生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发掘民间艺术的魅力[4]。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等途径搜集相关的视频图片,比如说西藏布达拉宫所保存的元代《刺绣密集金刚像》,苏秀代表作品《金鱼》、《小猫》,越秀作品《晨曦》、《百鸟朝凤》。
在对这些艺术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使其对不同中国刺绣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知,在观看完所有的视频以及视频之后,可以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抒发个人的观点和想法,阐述自己对中国刺绣作品观赏完之后有什么样的心得。通过这种平台的搭建,可以促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搭建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对中国刺绣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探究欲望。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总体论述,小学美术任课教师在具体实践活动开展中,必须要立足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民间美术资源的融合学习,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可以展示和发展的空间和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思想意识,促使教学的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殷一琳. 吉林省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J]. 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74-175.
[2] 顾晓红. 靖江泥狗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实践分析[J]. 流行色,2022(4):122-124.
[3] 王凯丽. 例谈生活化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巧用[J]. 教育界,2022(28):2-4.
[4] 李思文. 挖掘民间艺术 丰富小学美术课堂[J]. 名师在线,2019,0(14):8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