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审题能力,培养教学,方法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21 15:52
刘福兰
(福泉市道坪高坪小学贵州福泉550509)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数学中最容易出现计算出错以及审题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刻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因为这会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绩。从目前小学数学的试卷来看,很多学生就是因为缺乏一定的审题能力,导致他们的解答出现失误,甚至得出了一些无关的信息,这样他们在解答问题的时候就会进一步出现错误。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教学;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7-032-01
小学阶段,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属于一门较难的学科,学生在做数学题的过程中,影响学生做题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审题是否准确。因此,小学阶段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不断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尽量减少学生由于审题失误而失分的情况,这样也能够避免学生由于审题受挫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等情况的发生。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哪些方法来提升学生审题能力呢?
一、进行思想观念引导,树立严谨的审题态度
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没有明确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目的,在学习活动中普遍缺乏严谨的态度。大部分学生在审题时候的状态,就是进行大致的浏览,凭借主观感觉就开始解题活动,结果经常发现审错题、会错意的情况。在以前,这种现象经常会被归纳为马虎、不细心的小毛病当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严重影响学生的解答正确率,还对其他方面的学习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严谨的审题态度。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反面案例的故事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认真审题的严重后果。在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当中,只有十分钟的答题时间,却有一百二十道题需要解答。学生们拿到卷子赶紧埋头做了起来。结果还是时间不够用,大家都非常沮丧。最后教师站出来说,如果你们认真审题把题目要求看清楚,都可以通过这次考试,但是你们没有,所以非常可惜,因为任何事都不会有重来的机会。其实考卷上的规则很细致,很多题目并不需要按部就班的完成,比如十道计算题只要完成两道就可以,填空题只需要完成第一小题就可以。可见,不认真审题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还有,教师还可以借助儿歌等形式,让学生进行朗诵记忆,从而树立严谨的审题态度。“做题先审题,态度要严谨,不做小马虎,弄清题要求,下笔有顺序,轻松好成绩。”另外,教师也可以把这项内容作为基本的规定要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这方面的思想认知。
二、强化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的基础即是强化对照,在教学之中的概念构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同类型题目的总结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精确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之中创立现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协助学生建立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和解读概念之中的关键词,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同时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而当学生对概念有一定的理解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各种与概念有关的问题的询问,如辨别题、填空题等,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譬如对于那些难理解的概念,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多次比较分析,比较其中的差异,这样才能获得不错的效果。而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通过强化概念教学,也有助于学生掌控知识,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在强化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图像来协助学生理解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通常而言,人的形象思维能力要高于抽象化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之中的一些问题比较复杂和艰难,学生不能接纳和理解。这时,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解读题目之中的关键词、单词和句子,更要应用“画图”等来强化学生对于概念的来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进行错题归纳整理,提升良好的审题能力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审题错误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也可能是语言理解能力不到位,还有可能是过于轻视导致的失误。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导致审题失误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错题整理,并进行原因归纳和探究,不断提升改进意识和能力,逐步培养良好的审题能力。
四、减少马虎、定时检查
在考试刚刚完成时,很多学生都会感觉自己做得很好,但是考试成绩一下来就很生气,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思路都是正确的,但是因为不认真答题计算错误,进而导致直接丢掉分数。所以,检查试卷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有些学生因为不认真读题看错了题目中的数据信息,还有的是在草稿纸上算出了正确的答案,但是由于草稿纸上的数据乱七八糟,这里有一个式子,那里有一个答案,导致抄写时一不小心就抄错了,又有的学生是因为在计算时把括号漏掉等等。这样一来,他们大多数分数都是因为马虎造成的,倘若学生能够在试卷完成后进行细心地检查,就会及时地避免很多错误,进而提高相应的分数。所以,老师要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审题能力给予高度重视,促使他们逐渐养成认真审题以及完成题目后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数学素养。
五、加强实践,提高学生解题效果
审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发现其中的信息,并将获得信息记录下来,以此降低解题难度。对于小学生来讲,解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可以采用实践的方式进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将阅读内容以实践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实践可以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够提高学生审题能力。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建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模拟演示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解,以此了解问题题意,确定解题方法。为了增加解题的直观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问题描述内容进行画图,将问题信息展示在图片中,以此完成审题任务。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提高解题效果,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审题能力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审题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审题能力的高低,对学生能否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能否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并为学生提供自主审题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使审题能力内化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玲.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6(04):95-96.
[2]李世英.浅谈小学生数学细致有序审题习惯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39):179-180.
[3]杨利锋,魏晓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