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主体性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思想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方式
  • 发布时间:2023-07-21 15:53

  柳佳丽

  (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第六中学8431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改变,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化,而教学目标也开始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建立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运用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7-034-01

  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倦怠心理,认为语文学习是无趣的,也因此出现了学习低效化的情况,进而造成了学习难度的提高。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一、巧用生活元素,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新课程标准的准确实施,要求教师鼓励学生钻研语文教材,重点提升学生对于语法以及修辞知识的应用情况,而一篇精美的文章能够引导学生产生遐想。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语文思维。然而,部分教学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所使用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学生难以在规定时间内掌握各种复杂的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巧用各种生活元素,实现因材施教。以《慈母情深》为例,此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真实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之处。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首次阅读文章,将文章中的生字生词找出来,借助学习一点通等各种工具书弄懂生字生词,促使学生能够顺利阅读文章,当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读到 “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时,应在第一时间内提问学生,小同门,作者为什么会在此时出现这种表现,并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仔细分析,领会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当学生彻底掌握了文章主题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回忆与母亲的点点滴滴,并鼓励学生说出哪些日常事件能够体现出伟大的母爱,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对于文章主题的印象,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母亲的感激之心。

  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教师都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即便教师布置了预习性作业,让学生提前阅读学习一下下一篇课文,但学生往往是敷衍了事甚至连看都不看。多数学生只会跟随教师的讲解而学习,离开教师离开教材后就变得无所适从。对此教师应以新课改为重要基准,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强调掌握学习方式的同时,养成更为优秀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分工和互相帮助,在合作过程中通过个体的学习来分摊学习任务,不至于一个人负责整篇学习导致无法完成,让学生通过团队的责任意识来主动完成自己的任务。由此可见,此种方式既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索语法运用之巧妙,还可以仔细品味休息表达之妙。以《乡下人家》为例,部分学生对于乡下的生活可以说是深有感触,但课文中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课文结构如何等也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进行阅读和总结。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工的方式总结一下课文主要讲述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学生可以在小组中每人负责一两个自然段,在阅读过程中提取关键词汇来进行总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以总结出课文结构包括瓜果、花、鸡、小河、吃完饭、虫鸣等,之后就可以联系到生活,在小组内部交流一下除了这些以外,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呢?打开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说一说家乡的树林、家乡的麦田、家乡有趣的事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表现自我提供了更多空间。

  三、借助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

  新时期背景下,新课标曾重点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以及实践性课程,”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重视语文教育的意义,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升语文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以及教学效果,保证最终显现的语文课堂能够符合新课改标准。通常情况下,要想确保语文课程能够符合新课改标准,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以及语文素养,而智慧课堂的生成能够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统一的资源以及学生管理。从另一种角度而言,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而教师也可以在线上准确判断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情况。教师还可以借助计算机以及网络等各种技术,并以平板为主要介质,为学生布置各种类型的语文作业,确保学生能够准确领会各种语法以及修辞的表达效果,从而为语文素养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巧设语文问题,比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圆明园的来历吗,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自己知道的圆明园来历讲出来,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应立即补充学生遗漏的部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圆明园的印象。圆明园也被称之为圆明三园,作为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占地面积为3.5 平方千米,建筑面积为20 万平方米,有着“万园之园”之称,每到盛夏季节时,清廷皇帝都会到圆明园避暑、听政以及处理军政事务。当学生对圆明园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近距离感受圆明园的魅力之处。当学生朗读完课文后,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圆明园辉煌时的图片影像,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文章主旨,作者运用反衬手法描写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落实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秋珠.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高阶思维培养路径探析[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05):71-74.

  [2]许振玉. 新课标视角下小学语文自主作业的设计、组织与评价[J]. 亚太教育,2023,(09):163-165.

  [3]刘金玉.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03):118-12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