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策略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8-12 14:04
张小玲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势在必行,教师需要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实践的机会以及方向指导,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确保学生能够广泛接触多元化的信息,进而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善个人的思维体系。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严重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学生缺乏自主探索的意愿及动机,成为了知识的容器。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影响,将文字、图形、视频、音频融为一体,鼓励学生自主实践。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多引导学生、激励学生,积极打造多维互动课堂,不再完全放任自流,严格筛选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始终坚持创新导向。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之下掌握自主探索的策略,不再停留于知识表层一知半解和囫囵吞枣。
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受到了应有的关注,教学地位有所提升,教学创新不容忽视,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以及学科素养。教师则需要坚持多措并举,主动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重担,尝试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对策,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在现代化、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的引导下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新知识,参与实践活动,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对小学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信息技术学科的时代属性比较明显,与信息技术存在密切联系,学科知识的更新换代周期相对偏短,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教师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有效整合多种教学对策和手段,围绕教学创新的现实条件以及基本学情进一步调整育人思路,确保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契合时代发展的诉求,逐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但是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比较有限,没有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导及肯定,过于关注绝对性的自由,难以真正做到松弛有度。首先,学生天马行空,一知半解,对学科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比较片面和浅显,活学活用的能力不足。其次,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结合学生的身心质量规律主动调整教学思路及节奏,对学生基本学情的理解和认知不够深刻,无法面向全体学生,主动挖掘学生的优点以及不足,违背了公平教育的初衷。导致一部分教育资源被浪费,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极速下降。最后,教师没有主动总结经验教训,在理性分析的过程中严格筛选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无视学生的模仿性和好奇心。学生自主拓展及延伸的能力不足,往往比较被动,等着教师给出最终的答案。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学生的思维相对比较闭塞,无法实现融会贯通和事半功倍。
2 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意义
2.1 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教学体系中,信息技术学科所占有的比重比较高,尽管与语数外等主科存在明显的区别,但是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及发展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十分关注学生对基本电脑知识的理解及认知,学生需要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下主动学习网络知识,形成基本认识,掌握较为简单的基本操作,对计算机程序设计有一个简单的认知。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适当拔高教学难度,严格按照循序渐进以及由浅入深的教育准则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有效扫清学生的认知障碍。如果教师能够以创新教学为基础进一步调整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路及方向,就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释放学生的天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铺路。学生也不再畏惧信息技术学习,而是保持极高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信心。
2.2 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知识视野越来越开阔,能够接触海量信息,学习能动性更足。如果教师能够以全面创新信息技术教学为切入点,灵活利用多种计算机促进现代化信息和资源的有效普及,就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学生也会掌握不同的用网技巧,始终保持良好的好奇心,自觉完成学科知识学习任务,保持着良好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会站在学生的视角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想方设法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根据学生存在的各种疑难问题给予学生相应的解答,逐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求知欲,不再等着教师给出自身最终的答案,学会尝试多种学习对策,全面开拓个人的视野,提升思想境界。
2.3 有助于承担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
在初步接触信息技术知识时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好奇,能动性也比较足。教师则需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准确切入新知识,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支持的理解及认知,避免学生停留于知识表层。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控最为关键,这一点比较考验教师的基本功,教师需要关注对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的理性分析和综合考察,深入了解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城市小学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相对偏高,能够主动尝试新的教学对策,全面促进教学创新及改革。但是对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所获得的优质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对信息技术教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不够深刻,自身的信息课程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只能够局限于理论讲解。如果教师能够意识到这一负面影响,主动创新教学对策,抓住发展契机,稳步提升自身素质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围绕教学创新组织趣味十足的教学活动,就能够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重担,践行历史使命和社会使命。
3 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要求
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导致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所发挥的教学促进作用不够理想。教师需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重新定位信息技术教学,坚持创新理念,融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和时代色彩,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完成学业。首先,教师需要尽量避免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导,真正实现严宽相济、张弛有度。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散、大胆探索,获得更加广阔的学习时空氛围,主动接触新知识和新资讯。有的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往往沉迷于网络,在创新教学时,教师还需要强调课堂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让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其次,教师需要留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严格筛选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正确利用以及引导学生的模仿心和求知欲,简单讲解上网搜索的技巧。让学生能够自主识别信息真伪,学会自我过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主动承担起一定的教学责任,严格筛选教学信息,让学生能够在绿色安全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新知识,逐步开拓视野。最后,教师需要注重角色定位,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变动情况,着眼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度以及个性化发展诉求,充分满足学生的内心渴望。坚持公平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学生公开表扬,真正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成长及发展护航。
4 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策略
4.1 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明显,涵盖诸多知识点,十分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教师需要主动串联零散知识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打破教材结构。不再完全按照书本中的简单顺序一一落实教学工作,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偏好以及课堂表现主动整合教学内容,简单重组知识点以及章节板块,让学生能够全程参与,保持极强的好奇心。在打造品质课堂和高效课堂时,教师需要多留心注意学生的身心表现以及成长规律,分析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态度以及印象,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正能量以及学习能动性,自主自觉地学习新知识,不再直接停留于知识表层。一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不够感兴趣,认为这门课程索然无味,教师也将工作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够重视,最终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教师则需要主动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在促膝长谈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与想法,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整合利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刺激学生的多项感官,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自豪感、求知欲以及熟悉感,进而重拾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信心,实现大胆质疑、自主求解。教师可以趁热打铁,简单介绍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让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这种以教材为参照的课堂教学模式备受关注及好评,能够强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更易于学生接受,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2 整合利用类比迁移教学法
一种教学模式所发挥的非常有限。为了体现协同作用,教师需要注重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在对比优缺点的过程中探索全新的教学路径,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学习框架和思路,进而产生更多的学习能动性。构建主义学习观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公,主动性比较足,学生会调用个人已有的经验背景自主迁移、大胆探索,完成知识选择、加工和处理任务,进而获得更多的新知识。教师可以借助迁移教学法主动串联多个知识点,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自主认识和编码新的知识,逐步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输入,进而实现牢固记忆和自主反思。比如在围绕文件选取的相关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图形选择不同的工具,让学生自主对比相同之处。另外,在讲解文件移动和复制时,教师也可以按照相应的操作步骤明确具体的操作对象,然后打开目标文件夹让学生自主模仿,为学生后续的知识迁移做好准备。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确保学生能够实现新旧迁移,主动更新个人的知识库,整个课堂教学质量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4.3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教师需要结合整个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融入不同的学科问题,精心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不再敷衍应对。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尝试利用多媒体工具设置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认知能力,让学生自主模仿、大胆探索,产生更多解决问题的冲动和意愿。比如在围绕文字处理系统引导学生自主操练时,教师则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自主分析Word文档的文字处理方法,通过简单示范来减轻学生的学习与压力。让学生产生一定的代入感以及熟悉感,进而实现深入理解和快速吸收。
4.4 将演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时,教师需要适当放慢教学节奏,深入分析理论板块和实践应用板块之间的区别及联系。以学生的自主操作和深入感知为基础,稳步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经历整个学科知识学习的全过程,不再浅尝辄止和走马观花。演示教学法的出现频率较高,教学效果可以得到保障,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理解负担。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以及薄弱点,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生动直观地演示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分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学科概念、学科原理以及学科规律,保持极强的求知欲,主动与外界进行交流。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教师则可以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基本演示与实践指导的有效统一。通过课堂巡视给予学生技能练习的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扫清学生的认知障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能更好地鼓舞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满足个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下逐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4.5 公开表扬和激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心理学的研究结论分析可以发现,小学生十分注重外界对自己的认可,如果教师以及家长经常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学生就会保持求知欲,非常自信,能够自主端正学习态度,纠正偏差行为。为了全面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教师需要坚持启发教育和表扬教育,在公开场合表扬学生、激励学生,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以及正确做法,为学生树立榜样,主动向优秀同学看齐。
5 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势在必行、大有可为,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学科教师需要坚持多措并举以及教无定法,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充分凸显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和育人优势,掌握现代化的教学对策,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方面,需要严格管教学生,另一方面,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坚持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有效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稳步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逐步形成良好的小学信息技术素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静宁县阿阳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