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学科中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积极心理学,小学体育教学多样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8-25 16:59
程国辉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文化小学 1370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近年来,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障碍的极端案例不断出现,在高质量教育的发展中,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心理健康的教学。小学体育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形成坚强的意志、正确认识成败、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和主动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体育教学
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更加受到重视,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长期教育体制的限制,还存在体育在小学体育学科中的重要性、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受教育水平等问题等。由于各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教育问题,往往会产生悲观情绪和负面情绪。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运用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不仅强调学生体育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而且比以往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1 积极心理学对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积极意义
1. 1 实施预防措施,创造正确和积极的体育价值观
对于小学课程,学校体育课应该是体育课中最重要的部分。一些同学拒绝与同学互动。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直接干预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小学生尽早形成正确、积极的运动意识,帮助小学生健康、完整地成长。
1. 2 与运动员一起培养坚强的意志
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技术动作的习得和动作的构成,而且是性格特征的形成,学会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是研究人的积极心理特征,实现人的潜能。在B. L. Fredrick (1998)的研究中,兴趣、满足、喜悦、自豪和爱具有发展人们即时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积极并改善身体、智力和社会协调。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增加人们的个人资源,例如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会扩大我们个人的知识和行动资源,而消极情绪会消耗这些资源,因此积极情绪有助于克服消极情绪。
建立积极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和训练中获得快乐和成功,鼓励、表扬和引导学生努力工作,逐步参与体育运动,享受锻炼和活动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1. 3 提高总体教育质量
与其他文化学科相比,体育不仅锻炼身体,而且促进人际和谐,增强记忆力,发展竞争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压力管理能力,这是有意义的。体育活动的意识和习惯无疑有助于学生进行优秀的文化学习。
2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存在的问题分析
2. 1 专任体育教师严重短缺
据统计,我国中小学专任体育教师严重短缺,约30 万人的缺口。专任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综合体育教学实施理论、体育教学课程实施的领导者和执行者。从目前我国专任体育教师的数量来看,大部分学校缺乏专任体育教师,这给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2. 2 训练负荷难以理解
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是体育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两个标志,在教育路径的其他领域也是不可替代的。意志力的发展往往依赖于身体生理功能的加强,而这种锻炼的效果取决于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如果过大,对学生意志的培养效果太大,可能影响学生的健康,甚至危及学生的生命。因此,学生只有精确地保持训练负荷,才能锻炼身体,提高耐力。
2. 3 学生对体育教育的态度消极
小学生天生好动,体育成为绝大多数小学生最喜欢的科目之一。小学生骨骼仍在缓慢生长,运动量普遍偏低且不均衡。在学习需要一定难度或负荷的运动技能时,运动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会感到害怕,害怕自己做不到。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他们将逐渐对这项运动失去兴趣,甚至可能产生厌恶感。另外,小学作业普遍难度大,有些学生误以为体育不属于课堂,认为体育不重要。
3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
3. 1 通过竞争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人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竞争,竞争是自信和勇气的体现,拥有竞争精神是不断自我完善的前提。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对小学生后代过度保护的情况更加明显,他们被剥夺了培养竞争意识的条件,这是现代社会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竞技性强,体育活动的发展往往伴随着输赢。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组织各种体育比赛让学生参加比赛,另一方面失败的经历可以给学生相应的挫折和激励,帮助寻找有效提高学生应变能力的解决方案。失败是学生真正的进步。
3. 2 重视语言艺术作为激励机制的一部分
爱表扬是所有小学生的共同特点。适当的表扬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培养积极心理素质的目的。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大部分体育教师忽视了表扬的重要性,不仅损害了主观能动性甚至自信心,而且导致自信心下降,产生消极心理、策略失误、甚至影响发展方向。在教练一味批评的同时,心理上难以忍受的小学生情绪起伏较多,会影响比赛的状态。在那种情况下,如果教练把它改写成“好吧,如果我们能把传球动作标准化就好了”。因此,重视语言科目作为激励机制的一部分,是提高小学生积极心理素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3. 3 开展联合活动,促进学生团结合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只能靠团队的力量来解决。我们需要提高这项技能,以便我们能够适应。开展体育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团结协作,激发交流的欲望,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直面问题和困难,为勇于成功创造平台,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
结束语
总之,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以积极为导向,在当前教学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将其与体育运动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消极心理,引导学生积极心理学的教学走向正确的方向,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左海燕. 浅析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J]搏击(体育论坛),2011,4(3):12~13
[2] 百度百科. 积极心理学[EB]http:/ / baike.baidu. com/ view/911556. htm,2012 -04 -13
[3] 龚俊耀.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体育运动心理价值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9(02):42 -43
[4] 秦钰. 浅议体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J]中国农村教育,2019(27):36 -37
[5] 胡煜. 体育院校《积极心理学》课程设计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4.
[6] 洪晓彬,刘欣然. 积极心理学对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启示[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01):67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