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意义,渗透策略
  • 发布时间:2023-08-25 17:01

  赖红妹

  广东省兴宁市第二小学 514500

  【摘要】要想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以及国家统一,中华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精神纽带,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华传统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已经成为我国人民思想意识以及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的精神生活领域、经济生活领域以及政治生活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体现,同时它也是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支配的重要力量,这种力量对于现阶段我国高质量地落实小学德育的相关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及理论意义。

  【关键词】小学德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意义;渗透策略

  引言

  在小学阶段,德育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德育中,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充分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在小学阶段的德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相互结合已经成为当下所关注的焦点。

  1 小学德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 1 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以儒墨法三家为代表的入世理念。尽管三家核心思想各有不同,但在对人才的道德要求上却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儒家提出了以仁、义、礼、智为核心的道德要求;墨家提出了“大同社会”的兼爱道德要求;法家提出了对国家公民基于“公私之分”的道德要求。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儒墨法三家思想,将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总体而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有利于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集体责任感,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 2 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各有不同,但不同传统文化都反映了中国古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礼记·礼运大同篇》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 . . .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里描述了一种非常理想的社会境界,即:人人都应该为社会谋取福祉,人人都应该发挥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有能力的人更应该积极发挥个人才能,社会是没有不公平现象的,人们可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里其实就蕴含了“人人为社会贡献力量”“共建大美祖国”“诚实守信”等优秀传统文化内核,在教学实践中引入相关内容,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三观。

  2 在小学德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探究

  2. 1 深入挖掘文本教材,阐释相关传统文化

  现阶段,伴随着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现代化教育对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关注度更高。在编制小学德育教材时,虽然已经有意识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入德育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但客观来看整合的程度仍较低。德育教材仍然注重对德育知识概念等内容的讲解。因此,为能有效地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深度融合,应当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在深度挖掘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其与传统文化进行关联,进而在展现教学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性格及品质,帮助学生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挖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悬挂、张贴在学校的走廊、公告栏等,主动向学生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我国传统节日向学生介绍有关节日的来历、习俗等,充分发挥教育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 2 依托实践,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社会实践有课堂所不具备的优势,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理解和认同。在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应关注社会实践,以实践增强学生感悟,以实践丰富学生视野,以实践提升学生认知。第一,开展传统文化主题实践。在校内外开展传统文化相关主题实践,以传统文化内涵影响学生心智,以传统文化蕴涵的民族精神外化学生的行为,实践“知行合一”的教育。譬如,定期举行成语大赛、诗词诵读比赛、诗歌默写大赛、经典伴我行阅读,书法比赛、古诗词接龙比赛、手抄报比赛,绘画比赛等等,以各种实践增强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第二,组织传统文化研学之旅。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组织学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既可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也能丰富学生知识学习体验、情感体验。研学之旅是一种有计划和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可选择传统优秀文化专题,开设文化旅游路线,引导学生游览当地名胜古迹,参观具有历史气息的古建筑,走进当地博物馆、文物馆,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积极情感,以历史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真正在社会中学习。

  2. 3 创新德育管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道德素质都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对于参与德育学习和传统文化学习的态度大多源于兴趣,激趣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管理中顺利渗透的必要举措。基于此,在新时期的小学德育管理中,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需求以及传统文化渗透目标,融入具有创新元素和趣味元素的德育管理方法,整合德育管理目标和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既可以为德育管理模式注入更多活力,充分激发学生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也能提升德育管理模式与学情特点的适应性,彰显学校以人为本的教学精神,从而显著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管理中的渗透效果。首先,小学教育主体在创新德育管理方法时,必须先明晰学生在德育素质发展中的兴趣需求和心理期待,借助学生喜爱的模式向学生呈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驱动学生道德素质和文化品格的横向和纵向延伸,增强学生参与德育学习和传统文化探索的内驱动力,使当代小学生的关键能力品格在创新的德育管理模式中真正有所提升。其次,创新的德育管理方法依托于多元化管理手段的整合运用,教育主体只有先解决德育管理方法的单一性和滞后性,才能打破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和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沟通屏障,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因此,小学教育主体在优化德育管理方法时,应该有效引用传统文化资源,辅助使用先进教育技术和手段,构建充满活力的德育管理体系,疏通学生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学习渠道,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品德情操和个性品质,帮助学生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引领学生怡情养性,德学并进,从而为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改革发展开创一片坦途。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小学德育中,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是德育教师的具体职责,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德育中,有效向学生传授德育知识,使学生了解德育的学科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德育以及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科. 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探讨[C]/ / . 2020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三). ,2020:1515 -1518.

  [2] 甘克甜. 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J]. 试题与研究,2019(20):118.

  [3] 陈丽英. 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J]. 天津教育,2019(05):30 -31.

  [4] 卢蓉惟,王?,冯晶,刘源,刘亦茵. 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研究[C]/ / .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 ,2018:1109 -1113.

  [5] 袁金艳. 探析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J]. 教育观察,2018,6(20):19+33.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