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恶性黑色素瘤2 例临床病理分析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女性外阴,恶性黑色素瘤,阴道瘤体
  • 发布时间:2023-10-27 18:49

  李仕福

  (玉溪市中医医院 云南玉溪 653100)

  摘要:目的:分析和讨论女性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的病例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我院于2020 年2 月-2023 年6 月收治的2 例原发性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症状以及观察病理形态和免疫表现。结果:2 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阴道无明显诱因性的出血,显微镜下组织学特点为黏膜见弥散状,病变组织为乳头状和腺管状分析,瘤体细胞呈梭形、上核样、圆形等多种不规则形,且细胞核偏大、深染,存在有病理性核分裂征象,伴随有较少的色素沉淀。结论:外阴恶性黑色素瘤镜下组织学形态多种,伴随有弥散特征,以浸润性生长为主,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临床诊断需要结合镜下特征以及免疫检查进行确定,治疗方案首选手术切除,辅助以化疗和免疫治疗。

  关键词:女性外阴;恶性黑色素瘤;阴道瘤体

  外阴黑色素瘤少部分由皮肤细胞变性引起,少部分则由病毒感染所导致。当外阴出现黑色素瘤后,会存在有瘙痒并伴出血的情况,同时还存在有大量的色素沉着。外阴黑色素瘤多是以恶性的形式存在,治疗方面应以手术为主。需要根据生长的位置,对相关部位进行切除,如果肿瘤发展广泛,还需切除子宫以及盆腔淋巴结清扫。该病预后差,死亡率高,且早期症状无特异性特点,容易被忽视和误诊。为探究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信息和治疗方法,我院现对收治的2 例患者进行研究,同时复习和查找相关文献,以期为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分析和治疗提供参考方向。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我院于2020 年2 月-2023 年6 月收治的2 例原发性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61 岁、55 岁, 其中1 例患者以阴道无诱因性流血为首发症状,后伴有阴道赘生物,发病时已经绝经,瘤体组织原发于大阴唇,直径为1×0.6×0.5。另外1 例患者在无诱因性阴道流血外,还伴随有外阴存在包块和发痒疼痛的情况,发病时围绝经期,瘤体组织原发于小阴唇,直径为0.9×0.7×0.6。

  1.2 病理学检查方法

  将2 例患者病例标本均于浓度为10% 的中性甲醛液固定,脱水处理后,用石蜡进行包埋,而后做连续性切片,用HE 病理学染色技术进行染色,而后用ELiVsion 二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2 结果

  2.1 组织病理学检查

  2 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病灶,小阴唇原发者,直径为0.9×0.7 ×0.6,大阴唇原发者,直径1×0.6×0.5,显微镜下可见组织浸润,病变组织为乳头状和腺管状分析,瘤体细胞呈梭形、上核样、圆形等多种不规则形,同时可见有瘤巨细胞,且细胞核偏大、深染,存在有病理性核分裂征象,伴随有数量不等的炎症浸润,同时也伴随有较少的色素沉淀。

  2.2 免疫表现

  2 例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黑色素瘤相关抗原阳性者 2 例,S-100 神经细胞蛋白阳性2 例,1 例出现淋巴结转移阳性。

  3 讨论

  女性外阴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中老年人,以毫无诱因的阴道出血为首发特征,部分伴随有赘生物和包块,且外阴存在有瘙痒 [1]。本文中的1 例患者肿瘤原发于大阴唇,细胞形态表现为梭形,且呈现出弥散样分布,未见明显色素沉积,在活检时取材浅表,肿瘤细胞量少,且分布弥散样,另外1 患者原发于小阴唇,同样考虑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而后进一步病理检查探测,辅助以免疫学检查辅助鉴别,黑色素瘤相关抗原阳性、S-100 神经细胞蛋白阳性等均为阳性,可得出准确的鉴别结果,确诊为女性外阴恶性黑色素瘤。因女性阴道结构学组织复杂,且取材较浅表,病变范围较窄,误诊率较高。因此在进行检查时候,可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标记,如EMA 肿瘤阳性、P40 核阳性等提高鉴别率[2]。因其预后较差,往往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执行标准则根据肿瘤浸润程度以及病变面积大小而设定,一般早期外阴病变范围低于1.0mm,手术方式则为距离病变位置大约2mm 的位置行广泛性切除,同时不进行淋巴结的清扫。而病变范围大于1.0mm, 小于4.0mm 的且有淋巴结转移倾向的,需要根治手术。同时在切除外阴部分,还需要进行盆腔淋巴结的清扫。而病变厚度大于 4.00mm 的,需要手术后再辅助以化疗治疗和免疫治疗,再进行淋巴结的清扫。如果患者存在有肿瘤细胞累及尿道和直肠,则需要进一步的行盆腔脏器切除术,来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次报告中的大阴唇原发者结合临床症状,真皮浸润小于等于1mm,手术切缘距离病变组织至少1cm,不行淋巴结切除术。另外1 例小阴唇原发者同样直径同样较小,均采用手术局部切除术,术后做进一步化疗,临床建议6 个疗程为佳,期间定期随访复查。

  综上所述,女性外阴恶性黑色素瘤仅凭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困难,外阴恶性黑色素瘤镜下组织学形态多种,伴随有弥散特征,以浸润性生长为主,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临床诊断需要结合镜下特征以及免疫检查进行确定,治疗方案首选手术切除,辅助以化疗和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洁梅,张红平,崔璐,宁显璞.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2,31(02):140-143.

  [2]陈静红,尹如铁.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1,30(04):314-316+32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