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评价改革探究

  谢国刚

  课堂评价具有激励、引导、判断、反馈等方面的作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推动课堂评价的改革,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还可以推动 “双减”政策的落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更关注终结性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评价其他方面的作用。为了推动“双减”政策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落实,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音乐课堂评价改革策略进行了探究。

  一、借助形成性评价,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可以借助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唱歌曲时,学生需要通过聆听范唱、朗诵歌词等方式感知音乐中的情感,然后进行有感情的表达。但许多学生在学唱歌曲时,却忽视了情感的领悟。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开展音乐教学时,采用提问、讨论等形成性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音乐的情感。比如在教学《采一束鲜花》这首歌曲时,笔者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听完这首歌曲,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针对学生的回答,笔者进一步提出问题:听完对妈妈的赞美,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吗?在这样的评价引导下,学生逐渐学会了深挖歌曲中的情感,在歌唱时也更注重情感的表达。教师借助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进行引导,最终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促进了“双减” 政策的落实。[1]

  二、丰富终结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学情

  所谓终结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评价,大多发生在学期、学年末。但为了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可以增加终结性评价的次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进而促进因材施教理念的落实。例如笔者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就按照单元整合的方式丰富了终结性评价:除了每单元结束之后进行终结性评价以外,还会将各个单元联动起来评价。比如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少年的歌”,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需要感悟少年的烦恼、活力等,另外还要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和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笔者在开展教学时,并没有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合,而是在每节课中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本单元结束之后,笔者就进行了终结性测评,重点检查了学生对该单元音乐情感和专业知识的掌握。通过测评,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不太熟练,于是在第二个星期继续进行了本单元的教学,直到学生深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对音乐学习更加深入,不需要再在课下或课外进行额外补习,最终使“双减”政策落地于音乐课堂。

  三、定性定量相结合,深化学生兴趣爱好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还可以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深化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在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笔者总结学生的行为,进行了这样的评价:对自然的兴趣比较高,可以从这一方面深化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这一定性评价,笔者采取了这样的措施:鼓励学生在课下搜索与自然相关的音乐,就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等资料进行分辨和整理。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不但会拓宽视野,了解更多与自然相关的音乐,比如《森林狂想曲》;还会感受到音乐在情感表达方面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喜爱。通过定性定量结合,教师设计的作业更贴合学生的兴趣,有效促进了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也使“双减”政策得以落实。[2]

  四、自评互评相辅助,促进学生三省吾身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方法,查漏补缺,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从而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例如在《外婆的澎湖湾》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模式,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中的节奏;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创动作贴合节奏的方式,打出带有切分节奏的音。在小组合作结束之后,笔者就鼓励学生进行了自评和互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自身水平有了清晰的认知。比如有的学生在对比同小组成员的水平之后,认为自己的节奏还把握得不太好,需要在课下继续认真练习,并设计了属于自己的计划。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查漏补缺,而不是将课下练习作为一种负担,其课业压力也会大大减轻。[3]

  五、建立电子档案书,充分发散音乐魅力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可以建立电子档案书,引导学生在回顾时感受自己的变化,进而提升其课堂学习质量,降低学习压力。电子档案书中除了有学生的终结性评价以外,还有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学生在吹短笛时的音、视频,合唱《妈妈格拉桑》时的照片等等。学生在观看电子档案书时,会再次回顾自己在学习音乐时的心情,重新感受音乐的魅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落实减负高效教育理念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推动小学音乐课堂评价改革的发展不仅符合时代的要求,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只有教师吃透教材、整体建构、发扬长处、补足短板,才能从宏观上去审视学生的艺术表现,恰到好处地去运用“评价”这个“魔法棒”。

  参考文献:

  [1] 匡霞. 小学音乐课堂评价方式改革途径分析[J]. 教育界, 2020,(14):8-9.

  [2] 肖肖. 湖光秋月两相和——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思考[J]. 新课程(中), 2019,(04):230.

  [3] 真宏俊.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思考 [J]. 新课程( 小学),2018,(12):280.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1 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重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情趣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ZQJK035)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江门市蓬江区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晁芳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