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柯宇杨胜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
摘要:在未来的教育中,学科教学不再是孤立的分科教育。数学教学除了专业的数学知识技能传授以外,还需要带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承担更多的育人任务,跨学科融合教育也正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跨学科融合教育是在尊重学科差异的基础上,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一种教学活动。从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来看,其更加强调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因此,培养学生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语言也一跃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正因如此,本文在探索跨学科融合教育的方法途径时,将会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旨来展开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3)11-013-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进行课程知识的跨学科融合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多元,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数学与美术、语文、科学课程的联系中总结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一、基于数学触觉的跨学科融合
根据课标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描述,数学教育还需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探究,用数学的触觉感受现实世界。只有充分调动感官系统,亲身感受现实世界的数学现象,才能真正发展“接地气”的数学素养。在单学科教育中,学生或许能运用数学知识,熟练地计算出各种几何图形的面积,但如果给他们一块真实场地去测量时,因为不规则或斜坡等因素,学生的学科知识可能会与现实状况产生偏差,出现单纯的学科技能并不能支持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因此,数学教育离不开个人数学触觉的培养。例如,在认识尺子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不能用尺子的情况下,如何测量某件物品的尺寸?然后顺势发起“感受身上的‘尺子’”活动,鼓励学生用手去触碰、用脚去丈量、用身体上的“尺子”去测量,让学生理解除了用眼睛、思维和语言以外,还可以运用触觉去感受现实世界的数学。在这种跨学科活动的影响下,学生能够体验到数据的力量与能量,这不仅能够为他们以后学习统计与概率及其他方面的数学知识积累感性经验,还能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发现数学的实用性以及数学与自己的具身关联。
二、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在阅读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数学教学不仅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基本解题能力的锻炼,还要基于学科素养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从数学阅读中提升文化素养。对此,教师可以将数学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从数字成语或古诗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在数学阅读中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文化素养。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字入诗趣味多”活动,挖掘古诗中有趣的数学问题,像是“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诗句中都包含数字,通过对数字作用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相应写作手法的妙处。又如,阅读王安石的《定林所居》后,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怡然自得,同时发现诗中每句都有“溪”字出现,所以同类项是“溪”,思考在数学中合并同类项时用到了哪些运算律,并举例说明。这样的教学能够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与科学学科有机融合,在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基于跨学科融合的数学教学改革可与科学学科有机结合,通过开展科学实验引发学生主动探究,将枯燥的数学符号和概念变为趣味性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高效。例如, “杠杆大探秘”科学实验中包含数学课所学的数据分析与统计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包括科学课中习的关于杠杆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方案,然后在实验中做好数据记录,利用已掌握的数据分析与统计知识,归纳总结杠杆平衡与质量和距离的关系。这个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为教师专业成长提速
教师除了关注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其他领域的知识、技能,才能在跨学科融合教育中得心应手。而教师在跨学科教育领域研究越深入,其综合素质水平就越高,在应对现实中的教学问题时就可能会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5G 网络、云平台这些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教育教学进行跨学科融合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教师应该深入思考跨学科融合教育的路径方法,实现其特殊的育人价值,最终实现为教育赋能,为自身的专业成长提速。
总之,跨学科作为新课标的一个关键要求,需要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专题探索中拓展视野广度,提高学习深度,提升学科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