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飞
(重庆市南川区沿塘小学校)
摘要:小学生认知能力较弱,人生观、价值观处在形成的关键阶段,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入手,提升德育工作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心理学将会作为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地反映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持续地提升德育质量,推动班主任德育工作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为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学;小学班主任;德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3)11-016-01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于研究人的快乐、提升人的主观幸福感等一切积极情绪,具有较强的实质作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当前小学阶段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方式起到决定性作用,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处于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根据当前小学阶段的学生整体情况出发,结合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优化小学班级管理思路,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情绪发展的重视度,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完善,从而营造出较为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
一、结合赏识教育展现学生亮点
赏识教育主张的是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得以运用,并且要求教育工作者做到利用赏识鼓励的态度进行学生的教育与评价工作。赏识教育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基本教育准则,能够从根本上达到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目的,并且能够营造出更优秀且和谐的氛围,为学生向成熟心理发展提供发展基础。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到根据学生角度出发,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在学生体现优点或进步时,多采用赏识教育方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身的亮点,从而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国外著名的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与调查发现,学生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在不被赏识以及不被肯定的环境下,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各项综合能力仅能发挥出自身的20%~40%左右,一旦受到教师鼓励或家长激励的情况下,其能力能够发挥至 50%~60 左右。因此小学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角度出发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应建立在赏识激励的基础上,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多进行鼓励与激励,从而激发学生内心被鼓舞、被期待的心理效应,在教师的鼓励与激励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肯定自我并且提升自信心,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以热情饱满的情绪参与每一项知识技能的学习。
二、心理学视角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优势
小学生天真烂漫、充满活力、可塑性强,在心理学视角下开展班主任德育工作,可以发挥出多方面的优势。首先,心理学可以明显地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利用心理学来指导学生对某种道德现象进行理解,这样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对德育内容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德育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强烈的感受,进而对德育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其次,以心理学为依据,可以更好地促进德育工作中的知行合一,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心理学将对德育知识内在化为学生的直接感受,通过活动体验和德育教育实践,实现了知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统一,从而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小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最后,在心理学视角下,班主任的教育水平能够进一步提升。在心理学的指导下,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由单一的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变,更加注重学生内在的动力与感悟。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实践,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意识,能够以一种乐观态度去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从而逐渐树立起一种终身发展观念。
三、正确的引导班级舆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积极心理学人格心理、生命状态主要是在人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在所形成的一个复杂的因果活动中得到发展,因此内在因素、外部行为以及社会文化环境三者间具有较强的作用。所谓的班级舆论指的是在班级管理中风头较盛并且被学生所拥护以及提倡的言论和价值取向就是班级舆论,班级舆论具有较强的影响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正确的舆论能够引导学生培养优秀的品格,消极的班级舆论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正确的引导班级舆论朝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并且在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下,应利用优良的班级舆论培养学生建立优秀的个人品质,以正确的班级舆论树立班级氛围,为学生打造一个具有积极带动作用的班级环境。
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的给予正面评价,教师的正面评价教育方式能够确切的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并且能够在学生的心里树立积极的友善的形象,这种方式就是积极心理学的实际作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当下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应构建和谐、平等、公平、民主的班级环境,并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教师要与学生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应既是良师、也是益友,不但能够完成理论知识的传授工作也要完成学生心灵的辅导工作,改变传统学生“谈师色变”的畏惧心理,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养成,构建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要加强对小学生的指导,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以心理学的视角对德育工作进行优化,运用科学的心理干预方法,使学生能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行为,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班主任要创造出良好的德育工作环境,在生活中树立起榜样,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行为,不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世友.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策略[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2(10):32-34.
[2]杨玲.德育为本心育为先:漫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情感读本,2021(11):1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