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过程评价的思考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劳动,教育
  • 发布时间:2023-12-02 15:15

  杨伟

  (重庆市黔江区城西小学校)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完善,使得小学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对此,作为小学劳动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该学科的重要性与现实性意义,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本文将以小学劳动教学为主,制定一系列的评价方法和模式,促进该课程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3)11-024-01

  引言: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开展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劳动教育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和能力,可以培养小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品质,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作用和优势。但是就现阶段的小学劳动教育现状看来,由于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陈旧,导致劳动教育并没有取得突出的成就,然而劳动教育又是德智体美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何开展高效的小学劳动教育成了当今广大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即将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

  (一)分层性劳动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级不同,他们的思维发育、身体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切实的考虑小学生的这一特性,根据小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劳动教育要求,实施分层性劳动教育活动。比如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就需要将劳动教育更多地集中于主观思维意识的培养上;针对中年级的小学生,则是需要强化他们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的同时,还需要实施合理的劳动锻炼活动;小学生则是需要切实地落实劳动意识以及劳动行为。以植树节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为例,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就需要结合不同年级小学生的不同能力,安排合理的劳动任务,设置不同的劳动目标,充分实行分层性劳动教育理念。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为他们布置挖土劳动任务,让他们可以在劳动过程中切实地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在这一劳动时间活动结束后,教师还需要为他们开展劳动教育宣讲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小学生呈现劳动视频资料,促使小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和感受,形成一个良好的劳动意识;针对中年级小学生,教师就可以为他们布置栽树苗劳动,鼓励小学生在完成劳动任务以后,结合自身体验谈一谈切身感受,有效促进中年级段学生劳动行为以及劳动观念的培养;针对高学生则布置一些抬水浇水的劳动,要求在完成劳动活动以后,结合自己感想写一篇劳动主题作文,有效增强植树节劳动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二)解释职业教育的目标

  基本素养是帮助学生制定终生发展目标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它是基本的,具有全面的功能。学生基本素养的发展不能仅仅基于对特定学科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综合各学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入对学生的工作教育,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解工作,提供帮助并不断形成适合学生的正确工作态度。例如,在道德和法治课程,艺术课程和中文课程具有很多关于工作的内容以及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素质。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障碍,以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可以将工作价值观纳入培训活动中,例如道德和法治课程,不断深入实践,而不是加强工作教育和其他课程的重要性。无论是课程的持续链接,课程的设计还是内容的选择,其主题都是“幸福需要奋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学生工作幸福感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到有意识和自发的创造力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幸福的基础。另外,迄今为止,学校作业教育主要是基于实践的,教师可以使用它来使学生不断探索综合实践的好处,帮助学生在各种工作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并实现关键的工作素养目标。

  二、小学班级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方法

  (一)构建“一核五维”评价模式

  除了课程设计,评价方法也是小学班级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应当构建一核五维的多元评价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并发挥主动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评价模式既注重对于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劳动态度的考核,也注重学生的进步程度、劳动感悟和综合能力的进展,应当既注重过程管理和即时评价,也注重学分认定和结果量化评价,并将这两种评价模式结合起来。所谓一核指的是劳动方面的核心技能,在评价指标中进行具体化描述,让学生能够学会基本的扫地拖地、抹物件、洗衣服、整理物品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劳动知识,对这些基础性的重要劳动技能进行权衡较大的比重。五维指的是劳动意识、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的综合性培养。在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时,要同时注重从这五个维度进行思考和衡量。

  (二)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

  在进行劳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态度、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情感等方面的横向评价,也要注重包括自我反省能力、劳动认知能力、劳动改进能力等纵向方面的评价,应当在评价指标当中注重对学生个人之前与之后的变化进行定性评价,也将学生置身于广大的班级乃至学校范围内进行整体定位,提高学生在劳动时的竞争意识,并设置好良好的劳动氛围。应当注重劳动指标明细化考核与落实,教师应当在自身的有效劳动指导基础上,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劳动的重要性与光荣性,并对劳动素养评价指标和劳动实践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将班级劳动、主题劳动、服务劳动和公益劳动结合起来,在劳动教育评价中形成多样式方式、多元化结果导向和多样化资源整合,充分利用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的双向作用,排除艰难,对学生的劳动学习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成长。

  结束语

  总之,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不仅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评价工作做得到位,才能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提供理论与现实的依据。对此,小学劳动学科的教师应该创新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制定多种多样的评价依据,以此确保劳动教育的过程性评价有序进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娜.小学劳动教育的现实起点与有效策略分析[J].家长,2021(14): 175-17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