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飞
(重庆市南川区沿塘小学校)
摘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各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正式纳入基础课程,成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动态,利用游戏辅导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让学生在爱的关怀和情感的熏陶中获得良好的心理情绪,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3)11-018-01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不仅有利于优化教育环境,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而且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一、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针对“双减”带来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要进一步维护并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体现教育要求,要注意当下的热点问题以及学生的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鉴于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多属发展性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引导他们面对和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双减”实施后,学生拥有了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心理健康教师应设计相关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使其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此外,心理健康教师也应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其责任心,使学生在“双减”背景下严格要求自己。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立足于互联网时代,教师通过网络教学,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同时,心理健康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解决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课外活动有机联系在一起,创设趣味活动、戏剧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学生的精神交流,增强教学的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使学生主动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从而增强心理素质。
二、优化家校社合作
家校社合作有利于保持校内外对学生的一致要求,缓解学生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首先,学校要保障家长的知情权、话语权和参与权,与家长互通消息,传递“双减”的信息,倾听家长的声音,听取家长合理的建议。这种做法有益于增加家长在“双减”实施以及孩子教育上的参与度,使其了解“双减”的含义与意义,减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焦虑。同时,学校应欢迎社区心理健康志愿者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校外研学基地,或者利用社区公告栏宣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家庭也应引导孩子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服务社区,鼓励孩子参观各类企事业单位,体验社会职业角色;其次,学校可以建立大中小学联动机制,包括纵向联动以及优秀学校横向联动。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和退休心理学教师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改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优秀心理教师以公开课、视频教学录制等方式进行示范,传授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不同学校的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此外,学校可以推动高校教育科研人员深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一线教师进行互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资源,缓解心理教师教学压力。
三、关注学生的情绪,重视情感的教育
情绪是人心理外化的体现,教师通过对学生情绪的观察和分析,找到学生出现不良情绪的内在原因,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学生设计情感类的互动游戏,可以为学生舒缓内心的情绪。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绪的观察,了解引发学生情绪变化的原因,将每个学生的情绪表现做好记录,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游戏进行心理的辅导。例如,学生在课间玩耍时,会因为某一件小事,引发学生情绪的变化,甚至大打出手,甚至有的孩子嚷嚷着要报仇。这样的性格和情绪大多发生在男孩子的身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引发学生好动、性格易怒的原因除了先天性因素以外,更多的还是这类学生缺乏正确的心理沟通和引导,喜欢用偏激的方式解决问题,对于这类学生,教师用强硬的态度进行引导的效果反而不好。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情感体验类的游戏,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从内心深处进行挖掘,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抓住学生的情感需求,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用情感软化学生的内心,充分发挥情感的带动作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类的游戏,让学生在合作中增加同学情谊,用同学之情,师生之情感化这类学生的内心,鼓励他们尝试用真心与他人进行交往。
总之,游戏能拉近师生心与心的距离,能帮助老师打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表达。教师用多样化的游戏方式对学生进行共性与个性等方面的辅导,可以缓解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学生感受到了爱与呵护,学会了爱与表达。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了学生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晓敏,李莹.游戏辅导模式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2):40-41.
[2]程梅,杜青.游戏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读书文摘,2019(10):11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