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中国画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析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初中,美术,教学
  • 发布时间:2024-10-18 21:39

  ■ 张志远

  中国画是我国民族艺术以及传统文化中的美育瑰宝,能够在美术教学中为初中生提供高价值、高水平以及高品质的艺术滋养与美育资源,助力初中生的知识积累、艺术启迪以及美育成长。为了促进中国画在美术教学中的推广应用,务实强化初中生对中国画的认知兴趣,教师深度研究中国画的概念简介,全面归纳中国画的艺术特点,还会探析中国画应用于美术教学的可行性以及价值性,科学诠释美术课堂上中国画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因此,初中生能够获得精品化、优质化、趣味性以及实效性的艺术成长氛围,建构高品质的艺术成长环境。

  美术教学是初中生接触美术知识、绘画技能、艺术滋养以及美育启迪的信息处理平台,能够直接影响到初中生的文化素养、艺术视野以及美育成长,进而加速初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落实。为了提升美术教学的品质性与价值性,教师开始将中国画融入美术教学之中,并积极培养初中生进行中国画学习的浓厚兴趣,为初中生提供高层次、高水平以及高品位的艺术精华与美育精品,助力初中生的兼收并蓄与科学发展。因此,初中生能够获得有趣味、新奇性、艺术化以及素养型的快乐认知环境,助力初中生的知识积累、技能训练以及素质发展。

  1 中国画的概念简介

  中国画隶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绘画,凝聚着民族智慧、民族精神、民族艺术、民族特色、民族信仰以及民族情感,以毛笔为绘画工具,绘画原料有水、墨与彩色颜料,画布主要是纸张与绢帛。中国画可以细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类型,在思想意识和艺术审美上体现出民族智慧、生活实践与意识情趣,凸显出中华民族对自然、文艺、社会、道德、政治、哲学与宗教等方面的认识。所以,中国画拥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思想情感等,能够为初中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趣味刺激、艺术启迪以及美育教化,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2 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第一,中国画具有突出的民族性,能够充分展示民族哲学观和民族审美观。中国画经常采用大小互融、主客互通、虚实结合、山水搭配、天人合一等表现手法,因而拥有较为独特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中展示出民族艺术的修养层次与审美境界,因而具有突出的民族性与传统性。

  第二,中国画拥有良好的艺术性,在绘画过程中非常重视艺术作品的审美构思,格外注重形象融合、意笔协同、物情相长、主客统一、不似之似等。这样,中国画能够借助形象性、鲜活性以及趣味性的艺术元素去生动塑造物象情韵和画家情感,从而使中国画展示出良好的艺术修养、审美层次以及生活情趣。

  第三,中国画含有较强的生活性,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虫鱼画中描绘出一个个鲜活性、有灵气、审美性的艺术元素,能够跨越时空局限打造新型物象空间。在中国画中,画家能够将风雨雷电、春夏秋冬、花鸟虫鱼、古今人物等多维元素融于一体,在虚实对比、疏密有度、点面相称、状物传情中独具神韵。

  第四,中国画存有优秀的技巧性与观赏性,不仅拥有工笔、写意、水墨等技法,还拥有丰富多彩的线条变化、墨色渐变、造型设计、取景布局以及焦点透视等,因而对于绘画者拥有较高的创作要求。可见,中国画与中国书法技艺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而且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趋向、审美情趣以及价值取向。

  3 中国画应用于美术教学的可行性

  第一,中国画应用于美术教学能够为初中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绘画作品,为初中生输送民族化、本土化、艺术性以及审美性的感官刺激以及认知体验,帮助初中生拥有良好的认知印记与探究效果。因此,初中生能够获得高品质、高价值的认知资源与研究素材,帮助初中生掌握古人高超的绘画技能、艺术水平以及审美情趣,进而感悟民族艺术、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智慧的博大精深与底蕴深厚。

  第二,中国画应用于美术教学能够为初中生提供赏心悦目、美不胜收、神韵独特的花鸟虫鱼、人物山水、春夏秋冬等绘画元素与生活元素,有效培养初中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良好情感。另外,中国画里面的趣味化生活元素能够帮助初中生逐渐养成勤于观察、精于思考的好习惯,帮助初中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有心之人,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审美体验。

  第三,中国画应用于美术教学能够为初中生提供林林总总、多彩多姿的优质绘画作品,能够为初中生带来更多、更好的高品质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实现初中生的艺术欣赏与美育顿悟,大幅度优化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提升美育的实效价值。这样,初中生就会拥有丰富多彩的绘画作品、艺术素材以及审美对象,为初中生架构一个有设计、高品质、趣味性、艺术化以及多元性的美育环境。

  第四,中国画应用于美术教学能够为初中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绘画作品、艺术启迪以及美育教化,能够切实提升初中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绘画鉴赏能力、艺术感悟能力以及审美想象能力,科学落实初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推动素质教育的科学发展。所以,中国画能够科学促进初中生的视野拓展、品位提升以及素质发展,也能够实现美术教学走向资源优化、内容创新、方法拓展以及提质增效。

  4 中国画应用于美术教学的价值性

  中国画应用于美术教学能够为初中生提供崭新的绘画作品、艺术素材、美育资源等优质教学内容,帮助初中生在见多识广中兼收并蓄,积累下丰富多彩的艺术滋养与审美体验。这样,初中生就会获得有品质、高价值以及趣味性的艺术素材,推动初中生的快乐欣赏、多维交互、灵感整合以及深度学习,建构高水平的艺术教育空间。因此,初中生能够在中国画的信息处理中积累下充足的民族文化、传统艺术、民族情感以及民族情趣,对初中生进行优质的民族教育。

  中国画应用于美术教学能够为教师提供新启迪、新方法与新拓展,为美术教学提供高品位、高层次以及高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大力夯实美术教育、艺术教育以及美育教育的信息基础,也借助中国画的趣味元素强化美术教学的主体支持。而且,中国画不仅是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宝贵资源,也能够成为美术课堂上的重要教学内容,帮助初中生初步掌握一定的中国画技巧,积淀良好的艺术信息与审美滋养。可见,中国画能够推动美术教学走向资源优化、素材创新与提质增效。

  中国画应用于美术教学能够加速新课程改革在艺术教育范畴内的贯彻执行,保质保量地落实美育教育活动,科学提升美术教学体系的设计性、体系化以及素养型,建构出高价值、高品位的育人空间。这样,中国画应用于美术教学就会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科学落实,着重培养初中生的美术知识、绘画技能、艺术修养以及审美素养。所以,中国画应用于美术教学能够帮助教师自觉践行科学育人观,以高品质的中国画元素加速初中生的艺术成长。

  5 美术课堂上中国画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

  中国画是教师引入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宝贵资源,是初中生进行高品位的知识积累、艺术鉴赏、审美体验的优质素材,非常值得教师去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5.1 实施电化教学培养中国画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中国画的艺术风范、美育价值以及民族特色,为初中生提供高价值、高品位、高效益的感官信息刺激以及情绪心理感染,帮助初中生获得深刻的认知印记以及良好的探究效果。因此,初中生能够接触到数量巨大、趣味横生的名品佳作,自然能够借助名家大腕的惊世之作折服初中生,加之多媒体设备超强的表现功能以及渲染价值,都能够起到学习兴趣培养的效果。

  教师在引导初中生进行中国画欣赏时要提醒初中生注意品评中国画的气韵、意境、笔墨与诗书画搭配,综合考量中国画作品的艺术元素。在电化教学中,初中生能够欣赏到郑板桥的中国画《修竹新篁图》与《兰竹芳馨图》、齐白石的中国画《墨虾》与《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张大千的中国画《桃源图》与《嘉耦图》、徐悲鸿的中国画《奔马》与《春郊立马》、马顺先的中国画《化作春雨润花红》与《最好新秋时》、饶森林的中国画《源远流长》与《江山如此多娇》、黄震的中国画《松下听泉》与《山明水秀》、丁朝北的中国画《观瀑四方谭》与《村静鸟声乐 山低雁影遥》、刘冠峰的中国画《秋山放牧》与《峡江帆影》等。教师还要在大屏幕的帮助下一边欣赏、一边品评、一边悦纳,共同悦纳中国画中的气韵、意境、笔墨与诗书画搭配,开心快乐地高效积淀中国画的艺术精髓。

  5.2 实施支架教学培养中国画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支架教学,先进行简要的艺术赏析,然后再开展初中生之间的自由研判与多维交互,以教师赏析为教学支架优化初中生的讨论起点与研究品质,实现教师智慧对初中生认知思维的良性干预。因此,支架教学能够为初中生创设简易化的中国画赏析过程以及知识积淀区间,自然能够帮助初中生快速体验到中国画赏析活动的快乐,科学培养初中生的中国画学习兴趣。

  在郑晓京的中国画《铁骨丹心》《墨兰》《墨竹》与《秋韵》赏析活动中,教师首先简述“梅兰竹菊”是中国画作品里的重要元素,隐含了作者高雅、闲适、淡泊、宁静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诉求,还要组织初中生深度挖掘中国画作品中的绘画技能、艺术魅力以及美育滋养。以《铁骨丹心》为例,作品中的核心元素是盛开的傲雪红梅,以“铁骨”为红梅树的枝干,以“丹心”为红梅树的花朵,铁骨嶙峋、曲折有致的枝干与娇媚鲜艳、红冠群芳的梅花交相辉映,凸显出力与美的和谐,因而能够形成“铁骨”与“丹心”、肉体与灵魂、物质与精神的相互协调、相得益彰,生动诠释出傲雪红梅花独有的孤傲、冷峻、无畏、不凡的勇士之美、刚毅之风。而且,《铁骨丹心》还具有优良的画面感与欣赏性,画面布局疏密有致、中心突出、有树有花、有鸟有型,因而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与教育价值。所以,《铁骨丹心》能够成为支架教学的优质素材,惠及初中生。

  5.3 实施分组教学培养中国画学习兴趣

  分组教学能够给予初中生更多更好的发言机会、交流空间以及表现途径,推动初中生将个人思维融入群体智慧之中,借助团队能动与集体合力去共同处理、深度挖掘中国画作品中的美术知识、艺术瑰宝以及美育滋养,实现初中生的共同探究、互助成长。因此,分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初中生快速体验到中国画的精妙之处,借助高品质的艺术佳品以及快乐探究氛围培养初中生的中国画学习兴趣。

  在金廷标的中国画《罗汉图》中,初中生可以集体讨论《罗汉图》的气韵、意境、笔墨与诗书画搭配,尤其是作品中一主一仆、一老一少、一直一曲、一中一副的人物元素搭配,还有《罗汉图》中的灰色、黄色、黑色的色彩搭配,能够渲染出浓浓的宗教风格与淡雅特色。初中生能够针对“罗汉”的造型如“袒胸赤足、盘腿而坐”展开讨论,也可以讨论“童子炷香”这一辅助元素的精妙之处,更可以讨论面部填色与衣纹流畅等处的高超绘画技能。另外,在《罗汉图》的背景元素中,山雾与白云混绕,岩石与树枝交映,在右上角再配有四言诗一首,从而使全画布局合理、结构匀称、中心突出、搭配得当。所以,初中生能够在集体讨论中慢慢整合群体能动,在集思广益中共同挖掘《罗汉图》中的艺术滋养。

  5.4 实施翻转教学培养中国画学习兴趣

  初中生在电化教学、支架教学、分组教学中习得一定的知识基础、国画经验以及赏析技能后,教师还要实施翻转教学,鼓励初中生在课下积极赏析中国画精品,然后在课堂讨论中共同深度探究中国画的艺术精髓以及绘画技能,以此实现初中生课堂讨论空间的最大化。因此,教师利用翻转教学将初中生的信息处理过程前置到课前,能够为初中生提供最充足的表现机会,科学培养学习兴趣。

  以黄永玉的中国画为例,绘画作品中含有浓浓的故乡情愫,如《商约黄昏雨》《朝露》《荷塘小景》以及《故乡的荷塘》等,描绘了以“荷花”为主的故乡景物,在荷花、蜻蜓、小鸟、水、鱼等艺术元素中隐含着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与赞美。而且,画风简洁、元素易懂,非常适合初中生进行独立赏析与集体讨论,因而教师可以将上述美术作品融入翻转教学之中,让初中生在课前进行独立赏析与深度思考,并在课堂讨论中集体整合初中生的团队智慧,实现初中生的畅所欲言与集思广益。所以,初中生能够在翻转教学中进行独立自主的深思熟虑,也能够在课堂讨论中各显神通、张扬个性,共同挖掘美育资源。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是初中生进行知识积淀、视野拓展、艺术感悟以及审美体验的生命乐园,能够为初中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艺术滋养与审美教育,科学提升初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且,教师自觉将中国画引入美术教学活动之中,为初中生提供高品位、高层次以及高价值的艺术形式,助力初中生绘画能力与艺术素养的水涨船高。为了深度挖掘中国画的艺术教育价值,教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自觉实施电化教学、支架教学、分组教学、翻转教学去科学培养初中生的中国画学习兴趣,为中国画探究活动融入强大的生命活力支持,实现初中生的深度学习、艺术感悟以及审美体验,实现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漓水初级中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