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天使(下)

  • 来源:章回小说
  • 关键字:阳光,天使
  • 发布时间:2011-04-27 13:36
  小梅两个二十分钟为两个孩子找到亲人的故事,在“宝贝回家”网站志愿者中广泛流传。

  2008年11月4日早晨,在湖南长沙摆摊做生意的五岁男孩李辰的父母,吃完早饭,便把熟睡的李辰放在家里,出门上班。他们刚刚离开,一个男人便撬门进入,将熟睡中的李辰抱走。那个男人带着孩子来到郊区一家小旅馆,要住宿。老板娘要那个男人出示身份证时,那个男人却拿不出。老板娘原本就看到那个男人带着昏睡的孩子有些不对劲,很是警觉。那男人提供不了身份证,老板娘说没有身份证不能住。那个男人说他出去打个电话,于是就把熟睡的孩子放下,出去打电话了。

  那个男人出去之后,老板娘便把孩子抱到另一个房间藏起来。那个男人回来之后,发现孩子不见了,就慌忙离开了。老板娘认定那个男人肯定不是好人。立刻报警。警察立即行动,当即将孩子解救了,并把孩子的照片及相关信息发布到网上。

  李辰的爸爸午间回家发现孩子不见了,便和妻子找了起来。找了五天,也不见孩子的踪影,才想起了报案。同时,他的一起来长沙做生意的一个同学,又帮他将李辰的照片和相关信息发到网上。

  警察把解救孩子的照片和信息第一次发到网上后,就被小梅收集到了。当小梅看到网上又出现了一张孩子照片时,眼睛一亮:这个孩子的形象立即同另一个孩子的形象重叠起来。那另一个孩子,就是几天前小梅在网上看到的李辰当天被解救之后警察发到网上的那张照片。经过比对,小梅确定两个孩子是同一个人。于是,小梅立即同李辰的爸爸联系。开始,李辰的爸爸并不相信。他说他找孩子都五天四夜没睡了,长沙的警察也都在帮找都没找到,你们宝贝回家登记一小时就说找到了,你们难道也是骗子吗。小梅实在说不通家长,又联系了那个帮助李辰爸爸登记的那个同学。同学看了“宝贝回家”网站的资料,认定真的就是李辰,李辰爸爸这才相信孩子真的找到了。

  小梅从看到李辰爸爸求人把孩子的照片和相关信息发到网上到找到李辰,前后只用了二十分钟。

  然而,比这个20分钟找到被拐孩子故事更精彩的,是小梅仅仅用二十分钟就为被拐二十一年的孩子找到了亲人。

  一天,“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志愿者“尘埃”通过对福建寻亲小伙肖来强进行DNA检验和对比,帮助他顺利找到了远在四川资阳的家人。通过志愿者,小梅得知肖来强被拐离家前的真实名字叫“赖强”。小梅在网上调查,发现前些年赖强的弟弟赖鹏曾经在网上发布过一则找寻哥哥的寻人启事。寻人启事中除了提到幼年哥哥的被拐经过和身体特征外,还曾经提到,1988年他的哥哥赖强被拐卖的时候,当地还有另外一名叫赖成的孩子同时被拐卖。

  已经回家的肖来强亦即赖强,记忆中已经没有关于这个与自己同时被拐卖孩子的任何印象,他寻亲成功后也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个孩子,因此,得知还有另一个孩子被拐消息后,小梅迅速与赖强的弟弟赖鹏联络,请求他帮助联系赖成的家人,网站将帮助这个家庭寻找被拐离家的四川孩子。

  这天,小梅在网上搜索寻亲线索,发现了福建小伙子苏永固在网上发布寻亲的信息。小梅决定帮助这个孩子。

  小梅通过QQ主动联系了苏永固。苏永固非常感激小梅,并告诉小梅,他快要结婚了,希望找到家,希望自己的亲生父母能够看到自己的儿子成家。

  紧接着,小梅一边仔细询问苏永固的长相等身体特征,一边不断启发他童年对于家乡和家人的记忆,挖掘任何可能的记忆线索。期间,苏永固忽然提到:有个跟我一起来的人,听别人讲好像刚找到家,所以我也想寻到家,这个人的家可能是四川的。听到他说的“四川”和“刚找到家”的信息,小梅立即敏感地想到了赖强,并由此联想到了另一个孩子——赖成。为此,她要苏永固一定要搞清楚这个找到家的孩子是谁,因为这个线索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苏永固说,这个找到家的孩子叫肖来强,当年被卖到了隔壁村。他们是一起被带过来的,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来自同一个地方。苏永固还记得,当年他和肖来强是坐着火车被人贩子带过来的。听到这个消息后,小梅告诉苏永固:肖来强被拐离家前的真名叫赖强,当年同赖强一起被拐来的还有一个孩子叫赖成。随着交流的深入,结合苏永固关于自己家乡“油菜花”等与赖强几乎一致的童年生活记忆片段,交谈二十分钟后,小梅就认定,苏永固就是被拐离家二十一年的四川孩子——赖成。

  苏永固立即通过电话和视频与四川资阳的家人取得了联系,双方通过交流核对了苏永固的身体特征尤其是耳朵上的明显特殊特征,也验证了他童年对于家乡和家人的记忆。同时,家里保存的赖成的童年照片也与长大后的苏永固十分相像。通过视频,赖成父母已经确认,苏永固就是他们离家二十一年的亲生儿子赖成。

  小梅只用二十分钟,就实现了离家二十一年的孩子亲人寻子的愿望。

  十九岁的胡帅君,虽然年轻,却有着异常曲折的人生经历。

  当同龄人享受着家庭温暖的时候,他已经为生活到处奔波;当同龄人享受大学校园里读书时光的时候,为了生计,他已经在广东打工几年了。为了寻找记忆中的老家,为了见到自己的亲人,2010年,他在“宝贝回家”寻子网站上进行了寻亲登记。

  据胡帅君回忆:在他三四岁的时候父母离婚,离婚后母亲改嫁。父亲由于受到一系列精神刺激,精神有些失常。此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父亲离家出走,带着只有四五岁的他一直到处流浪,期间他们呆过煤洞,住过砖厂,经历过人们无数的白眼歧视和生活的艰辛。父亲精神不好,照顾自己都很难,根本顾不上儿子。后来,儿子被人拐走了。

  由于离家时年龄太小,所以胡帅君对于家的记忆非常模糊,他记忆中,自己的老家应当是农村,那里的房子是空心砖盖的。有很多桃子树,番薯也很多。和奶奶同一个屋檐下,但是是分家的,奶奶跟叔叔过日子,记得好像还有一个姑姑。叔叔当时是小学老师,父亲在家种菜。

  9月6日,通过QQ聊天的方式,志愿者小梅与胡帅君进行了详细的交流,耐心启发他的童年回忆,详细了解询问了有关他的寻亲线索。这个孩子还说:“我好想找到我的亲生父母,我从来就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多希望我还有机会能体会得到父母的爱,求求你们帮帮我寻找我的父母。”了解到小伙子的身世后,出于志愿者的社会责任和爱心,小梅对这个经历曲折的寻亲小伙子异常关注,决心帮助这个可怜的小伙子早日找到自己的家。

  根据胡帅君提供的模糊线索,小梅首先在“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对寻家资料进行了大范围的搜索,但是没有找到可以对应孩子的资料。小梅丝毫没有放弃,在志愿者“早餐”的帮助下,经过了无数次的资料排查和核实后,将胡帅君的家庭地址锁定在了重庆市綦江县石壕镇羊叉村。

  基本确定家庭地址后,小梅通过114电话查询找到了重庆市綦江县石壕镇,根据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终于联系上了羊叉村的村支书唐主任。小梅把孩子的情况详细介绍后,唐主任当时就说村里确实是有这么一个家庭,答应马上帮助核实情况。当晚,小梅把电话再打过去时,唐主任说已经联系上孩子的叔叔。之后,小梅迅速与胡帅君叔叔进行通话,核实了一下有关具体情况,所有的经历与说的相同,叔叔也当即确认,胡帅君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生侄子。

  于是,又一个被拐的孩子,通过小梅用爱心和智慧架起的桥梁,回到了亲人身边。

  到2010年12月,小梅已为二十多个被拐孩子找到了亲人。

  这是一个特别志愿者的催人泪下的故事。

  2010年12月4日晚8时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播出的2001至2010年全国法制人物特别贡献奖颁奖晚会上,除了10名获奖者之外,大会组委会还特邀了三位嘉宾。

  当大会向张宝艳颁奖之后,主持人张绍刚将张宝艳留下,给她介绍了一位嘉宾。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从后台走出来。张宝艳一看立刻快步迎上前去。嘉宾快步迎上张宝艳,两人紧紧相拥。接着嘉宾便激动得哭了起来。而张宝艳的泪水也止不住地流淌下来。

  主持人简单介绍了嘉宾的事迹,虽然介绍得简单,可是依然获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嘉宾叫李静芝,那不堪回首的二十一年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1988年10月17日傍晚,在西安新华书店上班的毛振平下班后抱着儿子佳佳来到金铃酒店。儿子在大堂里玩耍,毛振平去给儿子倒水喝,前后只有两分钟的时间,儿子就不见了。毛振平慌了手脚,他在酒店大堂里来回找了好几圈也没有找到。酒店老板得知情况后,又紧急发动酒店里的服务员出去寻找,可是一连找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找到。

  毛振平吓出一身冷汗,他的第一念头就是儿子丢了。此时,他的爱人李静芝正在陕北出差,她的单位领导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给她发了一封“家有急事,速归”的电报。

  接到电报后的李静芝开始忐忑不安。当晚,她梦见她进到单位大门口时,一个妇女抱着她的儿子,儿子一直在哭。醒来之后,李静芝开始猜测,是不是儿子出事了。

  果然,等李静芝赶到家里时,她的同事哭着告诉她,孩子丢了。

  李静芝当时就瘫了下来。当时大夫给她把脉,几乎摸不着了。之后,她整日以泪洗面。

  李静芝一下子病倒在床上。有一天,一位医生对她说,“我治得了你身体上的病,但是心理上的病还得你自己治。”大夫的话让李静芝清醒了下来,她对自己说:“我不能死,也不能疯。如果我死了或者疯了,我的儿子回来后看见妈妈是这个样子,那他会伤心的。”

  从那一刻起,李静芝下定决心,坚强起来,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儿子。

  李静芝夫妇联合亲戚朋友开始了漫长又痛苦的寻子之路。起初,他们以西安为中心,朝向周边各地区开始张贴寻人启事。不久,他们得到了一个线索,有人说在商洛地区看见一个跟佳佳特别像的小孩,而且这个孩子说自己的名字就叫佳佳,爸爸是卖书的。孩子现在住在商洛的一家旅馆。凭这关键的两点让李静芝断定,那个孩子肯定是她的儿子。可是,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她和丈夫连夜赶到商洛的那家旅馆时,旅馆的老板娘说,一个男子已经抱着孩子离开了好几天。李静芝一听,满心希望瞬间落空,当即瘫倒在地。还有一次,有人给李静芝打电话说佳佳有可能在兰考。李静芝听说后,一个人就去了兰考。当时的兰考不通车,李静芝一口气走了上百公里,后来实在走不动了,就躺在地上睡着了。等她赶到目的地时,村委会主任的妻子便带着她到村里的小学找儿子。这时,不知道从哪儿冒出了四十多个农村妇女把她团团围住,指着她的鼻子说:“这里没有你的儿子,你要是再来,我们就打死你。”李静芝在村主任妻子的帮助下从这些妇女的包围中撤了出来。回来的路上,李静芝途经焦裕禄的墓地。坐在焦裕禄的墓碑旁,面对空旷无际的中原大地,从来没有在人面前哭泣过的她,号啕大哭起来。那撕心裂肺的哭声,在中原大地上空久久回荡,不肯散去。

  很多亲戚朋友看在眼里,十分同情李静芝,可又爱莫能助,都劝李静芝再生一个孩子,可以渐渐冲淡对佳佳的怀念,丈夫也有这样的想法。可是,李静芝无论如何不同意。她说,如果再生孩子,她就不会再有足够的精力来寻找丢失的孩子了。对她来说,就算再生十个孩子,也无法治愈丢失儿子的伤痛,佳佳在她心中的地位没有人能够取代。

  李静芝和丈夫的感情原本非常深厚,但是孩子的丢失让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每次夫妻俩对视都会想到丢失的儿子,他们谁都不愿面对这样的事实,但是两个人在一起却时时刻刻都要面对。无奈之下,李静芝和丈夫离婚了。

  离婚后的李静芝,开始一个人寻找儿子。在旁人面前,她一直表现出坚强和乐观的一面。“我不愿意成为祥林嫂,如果我到处哭诉,最终不会有人同情我,所有人都要讨厌我。所以,我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勇气。我要好好活下去。我不想有一天我的儿子回来时发现我过得不好。”李静芝说,寻找儿子是她继续活下去的梦想,只要她还活着,她就会一直找下去,她坚信,总有一天她一定会实现她的梦想。

  寻子路上,有一件事让李静芝事后深感遗憾。十几年前,丈夫到都江堰寻子,丈夫觉得当时见到的孩子跟儿子很像,但是不敢确定。李静芝抱着很大的希望连夜坐火车去了都江堰,但是她一眼就看出了那不是自己的儿子。当时旁人劝她说,既然这个孩子和她的儿子很像,干脆抱回家,别再找儿子了。但当时的李静芝一门心思要找回自己的儿子,她根本无法接受其他小孩。时隔多年,李静芝后悔当时没把那个孩子抱回来,她觉得自己应该给那个孩子很好的教育,让他过好日子,然后再帮助他找回父母。

  此事的遗憾后来却转换成激发她情感转变境界升华的因子。在寻子的过程中,她见过的孩子不计其数。每见到一个被拐的孩子,她的心都在流血,都是对她的母性的一次无情冲撞甚至打击。

  于是,一个想法在李静芝心底油然而生:关爱被拐孩子,同“宝贝回家”寻子网站的志愿者一道,帮助这些孩子寻找亲人。

  1988年11月20日,四岁的张鹏在陕西临潼秦陵王硷村玩耍,一眨眼工夫就让人贩子骗走了。爱子失踪,母亲李荣、父亲张新民动员所有亲戚朋友,从临潼、西安的车站、广场、街道找起,再到渭南、咸阳、宝鸡、陕北、陕南等地,满世界散发寻人启事。不到一年,本来患有风湿症的张新民就拄上了拐杖,黑发变白。1999年,四十九岁的他临死前还在念叨没能见到儿子。

  接到报案的临潼公安分局刑侦大队队长、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寻找张鹏的工作虽然没有停止过,可是一直没有结果。

  张鹏被人贩子拐卖到了山东曹县一户贫穷的农家。尽管被拐时只有四岁,但聪明的张鹏却记得自己是个陕西人,记得母亲是个裁缝,记得自己的手曾被熨斗烫伤。更神奇的是,他不仅记住了家门口一些特征,而且记得父亲叫张新民。

  2000年,早已改名换姓的张鹏曾经给西安写过信,西安市公安局也曾专门做过一些工作,但仍然没能联系到他的生母。因为有着这样的情结,张鹏后来考到了西安一所大学上学,毕业后又在西安工作,可寻找亲人的努力一天也没有停止。

  2008年3月初,陕西电视台《诉说》编导靳斐接到一个叫“李静芝”的人打来的电话。电话里说她获得一些有关张鹏的线索。根据电话里提供的情况,靳斐找到了张鹏的母亲李荣。李荣听了,兴奋不已。可是她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如果是真的,她就可以见到丢失二十年的儿子了;而担忧的是,又怕上当受骗。为了稳妥起见,她再次找到临潼公安局民警请求帮助。

  原来,李荣当年发出了大量寻人启事后,就接到一个叫“李静芝”的人的电话,警察辗转找到了西安的李静芝。李荣按照警察提供的线索,找到了李静芝。李荣得知李静芝也是个丢了儿子的母亲,便一起去外地找孩子。但是那次跟着李静芝,李荣没找回自己的儿子,倒是替别人找到过孩子。

  后来,李静芝来到天津打工,便和李荣失去联系。一次,李静芝在网上一个“宝贝回家”寻子网站看到一条帖子:《青年被拐二十余年,现寻找亲生父母》,帖子上的男子说的他小时候的情况,让她联想到李荣失踪的儿子张鹏。于是,她托做节目时认识的陕西电视台编导靳斐,帮忙寻找张鹏的家人。

  几天之后,临潼警察终于找到了天津的李静芝,进而联系上了张鹏。于是,李静芝来到西安,陪着张鹏去认亲。

  分隔二十一年,母子团聚,抱头痛哭。场面让现场乡邻、亲人和民警无不为之动容落泪。而更让在场人感动的是,李荣同李静芝那长时间的紧紧拥抱,还有李静芝的感人精神。

  李静芝虽然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孩子,可是,她奔波全国各地,先后为六名被拐的孩子找到了亲人。

  2008年11月初,“宝贝回家”寻子网站与浙江卫视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寻亲大会在杭州如期召开,全国三千多名寻亲者和志愿者,都是自费从全国各地来到杭州参加大会的。这个由民间组织召开的全国大会,可谓创下了自费参加大会人数之多和与会者热情之高等全国之最。

  前来参加这个大会的,无论是寻亲者还是志愿者,心中都有一个愿望:见到他们心目中最为崇敬的大名鼎鼎的“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创始人张宝艳。

  李静芝参加这个大会,除了继续寻找自己的孩子和交流自己手中正在寻找的四个被拐孩子的信息之外,还有一个藏在心中已久的愿望,也是要见到张宝艳。

  当她在宾馆一办理完入住手续,便放下行李,来到了张宝艳的房间。

  张宝艳的房间里,挤得满满的。

  虽然,张宝艳几乎天天在网上同她的志愿者和请求他们帮助的人联系,可是他们几乎都不曾谋面。志愿者崇拜她,寻亲者渴望她帮助,而找到孩子的爸爸妈妈,更是想当面说一声谢谢。李静芝一看,只得退了回去,焦急地等待。当夜,为了接待参加大会的寻亲者和志愿者。张宝艳几乎没有睡上一个小时的觉。她觉得,不要说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就是“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和各地的协会管理者,也只有极少人与她见过面,她也想通过这次大会,与更多的管理者与志愿者见面,感谢他们作出的巨大贡献,再征求他们的意见,进一步把网站和协会办好,让更多的被拐孩子回到亲人身边。而那些参加大会的寻亲者也渴望见到张宝艳,取得她的帮助,早日找到自己的孩子。张宝艳十分理解寻亲者的这种心情,在头一个夜晚,李静芝没有找到机会。第二天白天,张宝艳更忙碌,她只好等晚间再找机会。第二天晚饭后,虽然李静芝早早就去了,可是比她早去的人,已经把张宝艳的房间挤得满满的。直到午夜之后一点多钟,她才有机会来到张宝艳房间。

  她看到张宝艳实在太累了,打算说几句话就走。

  对于李静芝的事迹,张宝艳从网上知道一些,她非常敬佩李静芝。

  当李静芝刚刚说出自己的名字时,张宝艳立刻迎上前去,紧紧地拥抱住了李静芝。

  李静芝从挎包中拿出了许多照片。其中几张特别让张宝艳感动:一张是李静芝的儿子失踪前不久拍的。另外两张是通过电脑模拟处理,画出的她儿子十五六岁和现在的“照片”。

  张宝艳看了这几张照片,特别是那两张电脑给照出的“照片”,无论如何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夺眶而出:二十年来,李静芝作为一个母亲,就是怀着这样令人心碎的情感,在寻找自己孩子的同时,为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寻找孩子。这是何等伟大的精神、何等广阔的胸怀啊!

  李静芝对她说:“你实在太累了,我见到你了就满足了,说说话就走。”

  张宝艳操着已经沙哑的嗓音连忙说:“没关系没关系,咱们姐俩好好聊聊。”

  张宝艳向李静芝交流失踪孩子的信息时,她提到了十几个孩子的姓名和情况。让张宝艳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孩子当中,有不少孩子李静芝不仅认识,甚至帮助过。有的还长时间在她家住过!李静芝说,自从她搬到天津后,她救助过许多被拐的孩子,这些孩子都叫她妈妈。其中在她家住过的,就有十几个。

  这些情况,张宝艳并不知晓。她问李静芝为什么不说出来,李静芝说:她应该这样做,不值得说。

  李静芝的事迹让张宝艳更加感动。她沉思片刻,整理一下自己的激动情绪,对李静芝说:“以后你不要再这样做。你一个人很不容易,不仅为了找孩子花了好多钱,耗费了精力,还要管那么多的孩子,还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养起来,这是多么大的负担和压力呀!以后你再遇到跟我说,我们网站和志愿者协会帮助你解决。”李静芝表示,感谢“宝贝回家”网站和志愿者协会。但是,她能够做到的,就尽量不给网站和协会添麻烦。她说她知道,全国还有那么多的孩子需要网站和协会去帮助。张宝艳听了,愈发感动,也受到了激励:有这么好的志愿者,网站一定会越办越好,会有越来越多的被拐孩子回到亲人身边。可是张宝艳想到,越是这样的人,就越要爱护帮助,于是向李静芝提出要求:以后一定不要再往家里领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及时跟网站和协会说,由网站和协会发动志愿者来解决。李静芝听了张宝芝的一番话,深深被她的关爱之心感动,说一定照办。

  两个中国普普通通的妇女,两个有过同样命运的母亲,两个肩负着同样责任的“阳光天使”,为了那一个个依然受被拐孩子灾难煎熬的母亲,为了那一个个失落的“小太阳”,忘却了时间,忘却了疲劳。

  东方破晓,朝霞喷涌。这个人间天堂城市,又迎来了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一天。

  2009年11月,张宝艳突然接到李静芝的一个电话,说她遇到了一点麻烦,请张宝艳帮助解决。

  原来,一个叫宁宁的被拐的孩子被卖到山东菏泽,如今已经上了中学。年初的时候,宁宁偷偷离家出来寻找亲人,可是没有找到。当孩子走投无路再回到养母家时,养母非常生气,把他赶了出来。没有地方去的孩子在网上得知李静芝的故事,便跑到天津找到李静芝,她收留了孩子。可她想,孩子正在念书,不能总在她这里呀。

  张宝艳对李静芝没有遵守对自己的承诺,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对李静芝又增添了些许崇敬,因为她理解李静芝,这是李静芝的高尚品质所致,是值得尊崇的。可是,怎样才能帮助李静芝解决这个问题呢?

  张宝艳跟爱人秦艳友经过再三商量,又与李静芝进行了沟通,夫妻两人决定亲自去一次菏泽。两人首先来到天津,然后与李静芝一起带着孩子去了菏泽。同他们一起去菏泽的还有几个丢失孩子的家长,想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孩子。

  他们到了菏泽以后,首先电话联系了宁宁的养父。宁宁的养父来到她们住的旅店。养父一口咬定孩子不是买来的,是捡来的流浪儿。宁宁的养父非常伤心,表示坚决不要宁宁了,认为不管怎么的,含辛茹苦养了宁宁这么多年,再养了也没有用。张宝艳说,宁宁心里对父母的思念,对被拐经历的阴影,以及宁宁心底因被拐产生的叛逆,都是可以理解的,希望他能设身处地地为宁宁着想,同时,也希望他能把宁宁来时的情况说出来,能有更多的线索让“宝贝回家”网站的志愿者来帮助宁宁寻家。尽管大家从多方面来劝他,可他还是不肯继续养育宁宁,并且称时间太长了,记不住当时的细节了,也不愿意提供宁宁被拐后的任何情况。最后,在大家不懈的努力劝说之下,宁宁的养父母终于同意让宁宁回家,继续上学。

  在“宝贝回家”两万多志愿者中,“独行战士”郭刚堂十三年行程四十多万公里历尽劫难寻子的故事,广泛流传着。

  1997年9月21日下午,开着拖拉机外出拉活的郭刚堂突然得到了一个令他震惊不已的消息,他年仅两岁的儿子郭振离奇失踪了。

  郭刚堂急忙赶到家,一个小女孩说,有个女人用手绢给郭振擦了一把脸,不大会儿,郭振就乖乖地跟着她走了。孩子丢了,家里就乱套了。特别是郭振的妈妈 ,不管是谁来到她家,就抓着人家衣裳角,给人家跪下,要人家帮把孩子给找回来。郭刚堂虽然着急上火,可还得看着妻子,一个月下来,一百六十多斤的体重就掉了五十多斤,只有二十七岁的他,白头发也长出来了,妻子也瘦得脱相了。

  开始时郭刚堂先印刷了八万多份寻人启事,邮寄给全国各地的公安机关,并开始在周边省市寻找。一个月间,郭刚堂就花去了二十万元,他开始负债累累。但所有的努力都没有任何结果,儿子仍没有半点消息。1997年10月,郭刚堂决定放下手中的一切,卖掉他的拖拉机,买了一辆旧摩托车,只身上路,寻找儿子。

  一天,郭刚堂刚刚出门,正好看到他已卖掉的拖拉机,他就从地上拾起一个大砖头,把拖拉机一顿乱砸。开拖拉机的吓蒙了,以为郭刚堂疯了。郭刚堂说,要不去拉那点活,孩子不可能丢,所以看着拖拉机就来气。

  郭刚堂离开家乡踏上了寻子之路,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找到儿子。他到处张贴海报,到处打听,一有线索,就马上去核实,经常一个人颠簸往返于崎岖险恶的高山峻岭之间。

  他走到一个叫巫山关的地方,道路狭窄坡大,非常难走。在他下坡的时候,后面过来一辆卡车,卡车上面拉着大石块。卡车刚刚超过他的时候,从车上掉下一块大石头正好落在他的摩托车前。摩托车撞上大石头,一下子把他摔出七八米远。他挣扎着起来一看,一下子惊出一身冷汗——如果他再往前半米,便是深渊!他头摔伤了,大腿摔得鲜血直流,好在摩托车没有出大问题。

  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想找个地方包扎都没有。他只好用自己带的纱布简单包扎一下,继续赶路。

  一次,因为摩托车坏了,他乘车来到山东临沂。他听说这里的一个农村买孩子的挺多,就去打听。他打听的那个人正好是买孩子的,跟他说给了解一下,让在一个小饭店等着他。他正好饿了,就买了两个馒头一碗汤,边吃边等。他还有一个馒头没吃完的时候,忽然透过玻璃窗看见一伙人抄着镐把铁锹等家什直奔这边而来,而领头的正是他打听消息的那个人。他觉得大事不好,抓起那个没有吃的馒头,冲出饭店撒腿就跑。那伙人呼喊着紧追不舍,他拼命奔跑,把鞋都跑掉了。他一口气跑了十几里地,直到他看不到后面有人追了,才停下来。他一停下来,就瘫倒在地半天没有爬起来。当他爬起来之后,就号啕大哭起来。他说,我哭,大山也感动了,可怜我,也跟着我嗷嗷地一起哭。后来他才知道,在这个地方,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当地人说孩子是他们花钱买的,就是他们的,根本就没有孩子是别人的那一说。如果发现有人来找孩子,逮着就往死里打。孩子没找到,命还有可能丢在那里。

  一晃五年过去了,郭刚堂住过桥洞,捡过垃圾,历尽千难万险、千辛万苦,可是一无所获。

  可是,郭刚堂依旧不死心,坚信孩子一定会找到。

  2002年3月的一天,郑州城郊一家不知名的面馆门前,出现了一位流浪汉。他衣衫褴褛,面色如灰,声称自己已经两天没有吃一点东西了。这个人就是郭刚堂。

  郭刚堂说,当时他不是一点钱也没有,衬衣口袋里还有一毛五分钱。这一毛五分钱他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能花的。

  他站在面馆门前,伸头往里面看了好一会,没敢进屋。这时,一个年轻人走了出来,问:“大爷,你有事吗?”

  郭刚堂一听,愣了。他回头看看,没有其他人,确定年轻人是在跟自己说话。这时的郭刚堂,忍着泪水不能流下,他还不到三十岁,说不定比那年轻人还小呢。

  他跟年轻人说:“老板,我好几天没吃东西了,你能让我吃点东西吗?”说着,眼泪终于止不住了,哗哗地涌了出来。寻子这几年里,虽然他吃尽了苦头,可是向人开口要饭吃,还是头一回。堂堂男子汉,沦落到这种地步,实在丢人。

  年轻人把他领进了屋,先给他倒了一杯水,让他喝,然后进了里屋。

  不一会,年轻人端出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放到他的面前,说:“吃吧,不够还有。”

  那顿饭,他一口气吃了三大碗。

  他说吃到第三碗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吃的是鸡蛋面,是自己长那么大吃得最香的一次,一辈子都不会忘。

  郭刚堂一直坚信儿子就在前面那个村子里等着他,他一定能够找到。为了加快进程,郭刚堂又举债买了一辆旧摩托车,又特意做了一面大大的旗子,把儿子两岁的大照片印了上去。从此,在漫漫的寻子路上,印有儿子大照片的“寻子旗”一直在郭刚堂摩托车后面高高飘扬,和他一起穿梭于那些城市,那些乡村,风里来,雨里去。每走过一个地方,虽然没有找到儿子,可他始终觉得,或许儿子就在前面五百米、一千米的地方等着他,或许拐了个弯儿就能够再相聚。

  一次过大别山的时候,雨就像从天上往下倒一样,落在头盔上震得他的头嗡嗡作响,两米远都看不到。摩托车不能骑了,就只有下来推着走。越走雨下得越大,路越来越难走,而且更可怕的是,路边就是立陡立陡的悬崖。实在走不了了,他便把摩托车放在路边,停了下来。

  郭刚堂看着混沌一片的天空,淋着瓢泼似的大雨,想到几年来的千难万险,又望着身边的深渊,忽然间一个危险念头涌了出来:我干脆从这儿下去算了,就一了百了了,就永远解脱了。

  正在他犹豫间,他一抬头,看见了插在摩托车后面的寻子旗。

  那面大大的寻子旗,被大雨淋了,失去了平时在郭刚堂身后呼啦啦飘扬的风采,没了精神,垂了下来。可是,郭刚堂突然发现,尽管大旗的大部分都被雨水浸湿打了绺,可是唯有印着他儿子照片的那一条,没有打绺。过去,郭刚堂每一天都不知道看过儿子这张已经深深刻在心上的照片多少次,可今天当他的目光一碰到儿子的照片时,他震惊了,奇怪为什么大旗其他部分都打绺粘在了一起,唯有印有儿子照片的那一部分没有打绺?他再睁大眼睛看儿子,发现正歪着头笑眯眯地看着爸爸的儿子,好像在问爸爸:你怎么还不来找我呢?

  郭刚堂激灵打了个冷战。他狠狠地晃了晃头,一下子明白了:天意,天意,这是天意。是老天托我儿子告诉我一定要继续找下去。

  雨过天晴。郭刚堂站了起来,骑上摩托车,上路了。

  喜洋洋火辣辣的阳光,很快收去了寻子旗上的水分。于是,格外清爽鲜艳的寻子旗,又在郭刚堂的身后,重抖精神,呼啦啦飘扬起来。

  2003年,为了减轻失去孩子的痛苦,郭刚堂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再要一个孩子。2004年,郭刚堂迎来了他的第二个儿子。这时,周围的邻居和朋友知道后,也都劝他,作为一个父亲已经尽了力了,现在又有了一个儿子,应该停下来重新生活了。

  郭刚堂听了,觉得也挺矛盾。如果停止寻找,把这一页翻过去,抓紧挣点钱,重新好好过日子,也是一种活法。可是,他一直有一种感觉,就是一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感到别扭,心里不舒服。可是,不想又不可能。郭刚堂想来想去,觉得不行,感觉再努力一点点,可能孩子就回来了,就那么一点点。假如说真的有点钱了不找孩子在家就是过日子的话,无论如何日子也不会过踏实了。

  于是他决定,继续找儿子郭振。

  一次次想停下来,又一次次出发,郭刚堂始终没有停下他的脚步。在这条寻找儿子的长征路上,每每看到那些街头流浪的孩子,每每看到那些被买来的孩子,郭刚堂总是会忍不住想,郭振现在还好吗?有没有挨冷挨饿?他是不是还记得他这个父亲?

  一个深夜,行走在路上的郭刚堂,偶然间听到了这样一首歌。

  “夜深了,宝贝你怕不怕黑?天冷了,宝贝你在哪里睡?你的脸上是否挂着无助的泪?没有你,我的心已碎……”。

  听到这首歌,郭刚堂感慨万分,觉得这首歌的巨大冲击力和穿透力击穿了他的胸膛,淋漓尽致地道出了他切腹的感受和心声。他得知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别让妈妈的世界泪雨飞》,是一个名为“宝贝回家”寻子网站的主题曲,这个网站是一个叫张宝艳的吉林省通化人创办的。于是,他打电话找到了张宝艳。他在电话中首先讲述了自己丢失孩子的经过,接着便提出要到通化去看望张宝艳。张宝艳说,这些年你为了找儿子几乎倾家荡产,就不必要花那么多钱到通化来了,你只要找人帮你在“宝贝回家”寻子网站上登记就行了。可是,郭刚堂还是坚持要到通化去。在张宝艳的努力劝说之下,郭刚堂才答应不去通化。

  郭刚堂登记之后,立即有许多志愿者同他联系,帮助他寻找线索,又告诉他遍布全国的“宝贝回家”寻子网站的志愿者已为许许多多被拐孩子找到了亲人。郭刚堂听了,顿时感到自己已不是孤军作战,力量突然间强大起来。他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知道还有一个这么好的网站。同时,他又通过志愿者,了解到还有许多同他一样命运的人需要帮助。

  他了解了“宝贝回家”网站之后,又给张宝艳打了个电话,告诉张宝艳,他原来想去通化,并不是真心的求助,而是他近年来受骗实在太多,他不知道这个网站是不是骗子,所以想去亲眼看看。现在他了解了这个网站,非常高兴。多年来,郭刚堂见到了太多和他有着一样痛苦和遭遇的父亲、母亲。他感同身受,主动向张宝艳提出申请,加入“宝贝回家”寻子网站的志愿者队伍,成为了“宝贝回家”网站的一名志愿者。

  从那以后,每次出发,郭刚堂便开始有意识地搜集失踪儿童的信息,一有消息就马上给孩子的父母打电话。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后,他就成功地为一个家庭找回了失散十八年的孩子。

  找到这个孩子,给郭刚堂的触动很大。一度悲伤的他不曾想还能为这些同命运的父母做些事情。此后,他开始尝试把搜集到的孩子头像制作成一幅照片画布绑在摩托车后面。再次上路的郭刚堂,与他同行的,不仅仅只有印有他儿子照片的大旗,又增加了越来越多失踪孩子的照片。

  于是,每到一处,郭刚堂都会到大街上拉开横幅,向路人介绍上面孩子的信息,并且收集被拐卖孩子的照片,贴到自己的画布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郭刚堂,他身后这张横幅上的照片也越来越多,最多时上面有五百多个孩子的面孔,画布长达五十多米。

  郭刚堂一路走来,再也不觉得孤单,因为他觉得他给越来越多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2009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郭刚堂得到了一条重要线索,山东临沂发现了一名被拐儿童,所提供的关键特征和自己的儿子非常吻合,这让郭刚堂觉得找到儿子的希望终于来了。

  这是郭刚堂这么多年以来找得最像的一次。

  于是,郭刚堂不仅带上儿子的照片,还带上妻子,立即赶往山东临沂。

  在一处破旧的砖瓦房前,他们见到了孩子的养母。

  开始时孩子的养母不说话,也不让见孩子。郭刚堂说,他们就是想见见孩子。如果真的是他们的孩子,他们也不领回去,孩子还是由你抚养。

  经过几番劝说后,孩子的养母终于同意他们去见见孩子。

  郭刚堂仔细查看了孩子的特征,虽然脚上的疤痕很像,但这个孩子的发际线和自己的儿子有着明显区别。而人的发际线从出生开始是不会变的,郭刚堂最终确认这个孩子并不是自己的儿子郭振。

  那个养父母虽然很贫穷,可是心地善良,尽最大努力,把孩子养得很好。郭刚堂虽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孩子,自己不是这个孩子的父亲,可是看到这个孩子健康成长,一种固有的情愫,让他对孩子的养母心存感激之情,向养母诉说了许多心里话,感激这位养母。养母听了,非常受感动。她在送郭刚堂夫妻的时候,那个养母让孩子管郭刚堂夫妻叫爸爸妈妈。

  那一刻郭刚堂实在感动。在郭刚堂上车要离开的时候,养母说:“兄弟,不管我们吃多大的苦,受多大的罪,都不会让这个孩子受罪。”郭刚堂听了这句话,立即下了车,就给养母跪下了。郭刚堂说:“大嫂,我替这个孩子的父母谢谢你。”这一场景,使在场的人无不动容。郭刚堂虽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孩子,可是,他作为一名特别志愿者,已先后为七名被拐孩子找到了亲人。

  “宝贝回家”寻子网站赢得了人心和社会支持

  网站又扩大爱心援助范围,三姐弟首先成为幸运儿

  公道自在人心。《新世纪》周刊举办的2008年中国影响力一百人中,“宝贝回家”网站的创始人张宝艳、秦艳友夫妇榜上有名;2009年中视国际等四十六家网络媒体举办的全国首届网媒感动中国人物的评比中,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以总票第一的绝对优势成功入选“中国网络媒体感动中国人物”。

  2010年6月19日,由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与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在北京发起成立了“宝贝回家”慈善基金。

  有了钱,“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不仅继续大力救助被拐儿童,还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所有需要救助的儿童。过去,虽然他们也曾救助过一些遇到各种困难的孩子,可是,那都是志愿者们自愿捐助的。有了“宝贝回家”慈善基金会,对这些孩子的救助就成为一种有组织的行为了,力量就更强大了。

  山西命运坎坷的露露、培培、炎炎三姐弟,就首先是受益这种有组织行为的幸运者。

  2010年4月22日,山西的志愿者收藏夹、波波等在柳巷发现了一个疑似叫赫博文的被拐儿童,遂展开跟踪和解救。当这三个人被柳巷派出所民警解救时,他们才知道,这两个被控制卖艺的孩子一个叫露露,一个叫炎炎。当时这两个孩子跟随一个叫高子云的河南籍女子在街头乞讨。

  通过民警的调查和了解,露露、炎炎还有一个叫培培的三姐弟,家在山东曹县魏湾镇新张菜园村。四年前,孩子的爸爸因故去世,孩子的妈妈丢下了都患有严重眼病的三姐弟离家出走。年迈的奶奶一个人实在无法生活下去,就以每天十元钱的价格,将孩子租给了这个叫高子云的女人带来太原乞讨。

  警方对高子云拘留十五天后释放了,志愿者将露露和炎炎送回了山东老家。

  可是,就在孩子被送回山东不到一个月的一天,志愿者又一次在太原的街头发现了露露的身影,而站在这个可怜的孩子身边的,依然是那个叫高子云的女人。太原的志愿者再次报了警。警察将高子云再次拘留后,释放了。

  2010年7月26日,山西一志愿者发现在太原市内的并州饭店门口,有一女子携带一个双目残疾的男孩在街头乞讨。志愿者在街头守候了整整一天,发现这名女子始终没有给这个孩子吃过任何的东西。就那么在太阳底下暴晒了整整一天。而当天的太原气温是37℃。更为严重的是,志愿者发现孩子的两条胳膊上布满了针孔,背部、腹部伤痕累累,于是志愿者报了警。

  在派出所,那名女子坚称孩子是她亲生的,并说出她的家就在河南民权县。经过调查,派出所真的在河南民权县找到了这名女子所说的地址,也了解到这名女子确有这么大一个自己的残疾孩子,于是志愿者和民警相信了这名女子的话。

  志愿者将这个妇女和这个孩子送回了在太原的租住处。然而,让志愿者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们将两个人送到租住处之后,再次在那间小屋内发现了高子云和正躺在床上睡觉的露露。而这个小男孩,竟然是露露的弟弟培培。

  至此,志愿者第三次解救了露露、炎炎、培培三姐弟。

  张宝艳虽然说不上日理万机,但是她每天几乎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夜以继日通宵达旦是常有的事。尽管如此,露露、炎炎、培培三姐弟的事,一直挂在她的心上。

  在她的安排下,2010年12月初,三姐弟在志愿者陪同下,来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治疗中心,进行眼疾治疗。

  一周后,露露、炎炎、培培三姐弟的所有检查都结束了,结果就是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由于三个孩子都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期,特别是弟弟培培的眼球已经萎缩,所以,手术难度比正常的白内障手术难度要大些,医院表示立即对孩子进行手术,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治疗好三个孩子的眼疾。护送三姐弟来京的“宝贝回家”志愿者如释重负:“志愿者们为解救这三个孩子,奔波近一年,终于有希望了。”

  张宝艳得知孩子手术的消息后,立即来到北京,在孩子的病房里守护了四天,12月13日,露露三姐弟摘下了眼罩。当眼疾最为严重一直处于黑暗中的小培培一下子看到从来没看过的景象时,吓得大哭。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现在眼前会有这么多奇怪的东西?而且,还不明白用眼睛“看”的意义,还是习惯用手去摸。直到几天以后,他才慢慢习惯利用眼睛的功能。露露及炎炎的手术也非常成功,三个孩子的视力都恢复了功能。

  为了安排好孩子治好后的生活问题,张宝艳又同山东曹县有关方面进行了协商。曹县民政局表示,一定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张宝艳表示,“宝贝回家”慈善基金会会一直关注这姐弟三人,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会安排孩子们及时上学,尽全力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救助,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吴琼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