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宽带 速度与激情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宽带,速度,激情,三网融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5-16 16:05
这是属于宽带的时代。
中国的经济与社会需要怎样的宽带支撑;
在宽带网络环境下,各行业会如何演化;
要想跑赢未来,宽带瓶颈又将如何破解?
中国宽带,是速度与激情铺就的路
径,更必须是理性与务实引导的路径。
3~5 年内,湖南省城市核心城区将全部实现光纤接入,全省城市家庭接入带宽普遍提速到20M 以上,最高接入带宽达100M;
2011 年,4M 将是重庆有线宽带的标配,并且运营商最快已能提供100M。预计6 月份后,重庆无线宽带速度将比现在快3 倍;
“要想富得快, 就要有宽带!”今年贵州省“两会”上,黔东南代表团人大代表潘春梅呼吁,加强农村网络基础建设,尽快实现宽带接入;
到“十二五”末,福建省将实现城市地区宽带网络全部光纤化,光纤入户带宽达100M 以上,农村20M 带宽覆盖率达到100%。
..
一场宽带提速运动已经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从政策决策者到城市决策者,从电信运营商到广电运营商,从设备提供商到外包服务商,从企业用户到普通消费者,无不被裹挟进这股大潮中,在狂飙的速度表盘中感受着前所未有的激情。
世界银行研究显示,宽带普及率每提升10%,可以直接带动GDP增加1.4%;美国布鲁斯学会研究显示,宽带普及率每增加1%,就业率将上升0.2%~0.3%;在宽带上每投入1 美元,能给全社会产生10 倍的回报;宽带还可加速信息传递、提高社会经济运转效率、帮助制造业提高5%、服务业提高10% 的劳动生产率..一长串诱人的数据,吸引着各国争先恐后地将宽带列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并将其提到影响国家长远发展与核心竞争力的高度。
中国也在行动。2010 年1 月,我国政府发布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希望借助三网融合推动电信网宽带工程建设;2010年4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对光纤光缆企业的政策优惠;今年3月1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十二五”期间的宽带发展重点,就是“引导建设宽带无线城市,推进城市光纤入户,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
“宽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5 月初,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斩钉截铁地说。
一场围绕着宽带提速的竞赛已经鸣锣。
网速飞起来
“实在是太‘给力’了。”广州的杨凡刚刚了解到,广东电信已大手笔启动年度天翼宽带促销活动,老用户可以享受免费提速,原512K客户提速至2M、原1M 提至4M、原2M/3M 提至6M、原4M 提至8M。
“原来通过传统宽带网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可能要几天几夜,现在半天就能搞掂,甚至可直接在线观看高清电影。”杨凡扳着手指头计算着。
从去年开始,广东、上海、江苏、济南、武汉等省市,先后把宽带“免费”提速或“低价”提速提上议程。“光进铜退”的光网中国宽带提速行动在全国蔓延,以性能更加优良的光纤替代传统的铜缆,网速将比目前的水平提升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从1997 年到2007 年的10 年间,中国铁路经历了6 次大提速;而从1999 年中国电信ADSL 正式商用到2010 年我国宽带接入用户规模达到1.26 亿户,中国宽带经历的是从无到有、从走到跑、从低到高的蜕变。”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宽带十几年来的发展,不仅拉动了GDP 的增长,更促进了我国经济方式的转变,从工业大国或农业大国向信息强国转变。
“今天,老百姓生活在信息时代,要想在信息的海洋里自在畅游,没有足够的带宽是无法实现的。”曾剑秋指出,从个人角度来看,未来视频无处不在,有了高带宽,个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无处不在的视频。从企业角度来看,高带宽使得开通高清视频会议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办公效率,节省了运营成本,更利于公司成长。
“我们就是要让‘趴’在服务器上的数据互联互通起来,让城市的各部门联动起来。”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专访时,神州数码网络公司技术总监向阳朝表示,目前中国城市的信息化进程就是要把各部门间的系统联动,实现数据互通,让各系统真正通过网络应用起来。而这样的应用对网络带宽提出了要求。现实中,许多城市制定的2008~2010 年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规划都已完成,但同时,越来越丰富的ICT 应用和平安城市快速推进对城域网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局部地区已经出现带宽瓶颈问题。
这也不难解释,工信部日前为何表示“十二五”通信投资两万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36%,其中80% 的投资将用于包括移动宽带和固定宽带在内的宽带建设。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20 年前后为大部分家庭提供100M 的宽带接入服务,近2~3 年家庭用户将实现20M 宽带接入——抢占“战略高地”、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逼面而来。
而在新世纪的第二个10 年以及“十二五”期间,宽带提速的味道更显得浓郁。“‘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期,我们要加快构建光纤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关键基础设施,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社会发展和经济创造能力提供崭新的平台。”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指出,宽带建设不仅关系到我国信息产业本身,更关系到中国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城镇化建设等重大历史任务的推进,城市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宽带网络支撑,各行业的信息化也需要宽带网络支撑。
城市和区域政府也在行动。早在2009 年6 月,北京市政府就提出了《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2009—2012 年)》, 目标到2012年底,实现互联网家庭入户带宽超过20M, 企业入户带宽基本达到10G,基本完成数字电视双向改造,将北京建成移动互联的网络城市和资讯获取便利的信息城市。随后,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各地都对未来地方经济规划提出了新的目标——一方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依托信息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
江苏省也将宽带提速作为信息化总体水平提升的关键节点。4 月25 日,江苏省政府与中国电信签署《“十二五”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中国电信在江苏全面推进“宽带江苏·光网城市”工程,到2015 年,省内各城市普遍具备50M 宽带提供能力,乡村普遍具备12M 宽带提供能力,电信宽带用户平均带宽达8M。同时,江苏将建设国内领先的物联网基地、云计算基地、游戏基地、国际互联网数据中心、呼叫外包中心,力求推动江苏信息化总体水平再提升。
应用跑起来
宽带竞速,应用是根本。对此,工信部电信规划研究院专家吕新杰曾做出提醒:“宽带提速和基础设施完善充其量只是解决了供给方面的问题,还需要有需求配合供给,才能转化为‘真金白银’。”这就好比无论建成了多么高级的高速公路,还需要有车,路才能最终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宽带的下行带宽再宽、速度再快,还要有用户来有效使用,最终才能产生好的投资效益和良性发展。
因此,宽带在上演速度的激情
同时,还必须让应用跑起来。
“滴”的一声,南京一所高校的大学生刘一飞把手机放在食堂的刷卡机上,两排数字闪了闪,刘一飞就拎着刚买的豆浆和鸡蛋冲向了图书馆——最近有两门课要交论文,每天早上,刘一飞都要赶在上课前去图书馆的自习室占好座位。在图书馆门口,刘一飞仍然只是把手机在门禁系统扫了一下,栅门就自动打开了。
“现在在学校里,只要用手机,就基本不用发愁生活了。”刘一飞说,手机现在不仅是他的饭卡、水卡、图书卡、门禁卡,还是他每天接收课程安排的“日程表管理器”,学校每天都会把课表发送到他的手机上,就连从图书馆借的书快到期了,都会收到提醒信息。这就是中国电信针对校园推出的“翼机通”业务,通过一部装有智能UIM-PASS 的天翼手机,提供身份识别、小额支付、信息发布等服务。中国电信相关人员表示,这套系统还可以应用在企业考勤、会议签到、车库管理、小额支付等领域。
“这其实就是无线宽带和互联网结合后的一个具体应用。”向阳朝告诉记者,与物联网的结合将是宽带建设后一大典型应用。“宽带提速不仅带来的是效率的提升,更为城市和各行业的业务创新与新业务应用创造了条件。”
不过,以宽带为基础的应用远不止于此。
“现在3D 网络游戏就带给了我们新的启发。”从事3D 开发的工程师陈磊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采访时说,宽带提速使得带宽的限制越来越小,3D 虚拟网络具备了成为现实的条件。“当宽带发展到足够快时,虚拟的3D 人物就能够替我们完成很多事情。”比如,在世博会期间被很多场馆使用的“虚拟游园”,可以进一步发展,“也许有一天,虚拟的3D 人物可以替我们出席会议,实现与人即时沟通;虚拟教学也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坐’在教室里;甚至‘阿凡达’也可能成为现实。”陈磊这样畅想。
从物联网到虚拟3D,从学校到办公室,宽带应用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宽带真的来了”。而对于以公共服务为重点的政府部门来说,宽带应用能打破多年的政府部门系统割据,数据联通将使民生服务迸发出更大的威力。
向阳朝对此也深有同感,他向记者表示,目前,城市中的大多数职能部门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但系统却是彼此孤立的,“数据都‘趴’在各部门、各单位的服务器上。而宽带提速将为数据联动和整合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以医保信息化和社保信息化为例,以前由于带宽难以承载大数据量,很难实现实时结算,而在宽带应用后,将可以实现参保人身份信息、医疗信息、社保信息在各部门间的联动,并实现实时结算,甚至城市间相互结转。再比如,交通将实现智能管理,城市资源的管理包括智能停车、无线智能缴费等。“普遍的宽带建起来之后,各系统上的数据就可以被盘活,逐渐形成数据的正循环,应用创新也会更多。”向阳朝表示,这也将极大地方便政府的管理。
此外,向阳朝还向记者透露,在宽带环境下,政府部门间的信息联动应用将在全社会展开,例如在金融业,依托网络的信用体系将被建立起来,个人和企业的贷款等行为将得到更充分监管,同时金融的效率也随之提高。“很多行业一旦数字化以后,社会效率就会有很大提升。”向阳朝说。
“宽带是教育和卫生领域信息处理和创新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同样,高质量的宽带对创意产业、金融服务、软件和IT 服务等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但眼下我们看到的宽带应用中,仅视频是需要占高带宽的业务,而SNS、博客、资讯等并不需要占多少网络资源。
“未来,随着中国宽带的提速,针对行业的应用创新将会越来越多。”该人士表示,比如,正在被移动互联领域推崇的“在线应用商店”就是宽带应用的一大创新,软件的载体不再是光盘,而是无形的网络。而未来,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宽带将为安全、服务等企业级应用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宽带大国
走向宽带强国
居住在北京二环边的刘先生近日想将家中的ADSL 从2M 带宽升级到4M,但到联通营业厅咨询时,服务人员告诉他,他所居住的小区是老小区,这个小区网络还没改造完毕,要等待至少半年。无奈,刘先生只能继续忍受看高清视频时不时“掉链”的痛苦。
刘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尽管在2010 年3 月,工信部、发改委等七部委曾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要求到2011 年,光纤宽带端口超8000万线,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8M 以上,农村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2M 以上,商业楼宇用户基本实现100M 以上的接入能力。但现实的情况是:国家虽然大力推广光纤宽带,但真正使用光纤宽带的用户还不多。即便是北京、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能够接入光纤宽带的比例仍旧很低。
“中国虽是宽带大国,却不是宽带强国。”去年,中国联通国家工程实验室副总工程师唐雄燕曾表示,从亚洲邻国发展来看,韩国定义宽带的标准为50M,日本早就在推进光纤接入,XDSL 近年来一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中国目前仍处于“低速宽带”阶段,发展速度着实堪忧。
就在前不久, 海外媒体传出消息称,韩国已实现家庭光纤上网可申请1G 带宽,日本也已进入以千兆光纤网络宽带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阶段,日本普通家庭用户基本上都已实现100M~200M 的带宽接入,部分家庭还可以申请到1G。根据用户需求市场调查结果,要满足包括高清电视、标清电视、视频业务、VoIP 和普通上网需求等, 下行接入带宽需求要达到20M~30M, 长远看需提速到50M~100M。
同时50M~100M 的宽带接入将使备受带宽限制的安防应用获得极大的解放。宽带提速起步较早的国家,已经尝到了甜头。反观中国,在2010 年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Ookla 对全球152个国家和地区的有线宽带网速的测速排名中, 中国只能排在第77 位,平均下行速率为2.94Mbps, 远低于美国、日韩等宽带建设发达的国家。要实现100M 的普遍接入,还尚需时日。
“宽带建设不应该只是运营商一肩挑的事。”曾剑秋认为,中国的宽带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各电信企业间存在势力范围分割严重的问题。即使是同一座城市、同一城区,不同小区所属不同势力范围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而电信和广电网络的博弈也在继续,连设备商都不敢过多、过早投入研发,生怕路线跟错。由于没有国家规划、行政推进,甚至有些城市里小区的物业有时也会出于自身利益,“刁难”计划光纤改造的运营商,甚至谁开价高就让谁进场。曾剑秋认为,种种问题反映出,我国国家宽带计划依旧缺位。
而在应用层面,来自政府、运营商的重视力度, 也并不令人满意。从前文所述“十二五”期间我国80% 的通信投资将用于宽带建设就不难看出,相对于应用开发来说,中国在宽带方面的投资更倾向于宽带的基础设施。例如, 在重庆,新科国际广场、日月光广场、雍江艺庭等新楼盘和高档小区由于具备了光纤到户能力,已经可以开通100M 超高宽带。只是“暂时还没有市场需要”,因此没有正式对外推出。
对比国外,日韩等国家之所以能成为宽带发展的全球样板,除了有政府对重大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外,同时还得益于互联网应用的广泛传播。
2003 年,韩国实施了被称为“宽带融合网络”(BcN) 的下一代网络建设计划,计划提供一个电视广播、语音通信和互联网的全国性融合网络。其中,IPTV 服务被认为是BcN服务的一个典范,诸如在线游戏等宽带服务内容的普及,也进一步刺激了宽带服务的发展;英国广播公司的iPlayer 上播放的“Catch-up”视频 和YouTube 网站,也进一步促进了宽带的使用,到2008 年,视频流量占了英国总宽带流量的50%;法国则以VoIP 来推动宽带发展,截止2007 年年底,在1600 万宽带用户中大约有290 万用户订购了网络电视服务。
“现在是采取具体行动,推动应用扩展的时候了。”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三网融合”的进一步协调推进,政府需要建立一套结构化的监控标准,以监管宽带的发展;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需要加强应用开发方面的创新,同内容提供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提供更多有吸引力的应用程序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