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刘秀——大汉轶事之一(下)

  • 来源:章回小说
  • 关键字:刘秀,大汉
  • 发布时间:2013-06-14 13:17

  刘秀低头无语,不敢正看阴丽华一眼。其实,从他看到阴丽华,就没敢和她说话。十四五岁的阴丽华已经长成了大姑娘,出落得亭亭玉立、更加美丽。这让他更加自惭形秽,心中没了底气。当上将军的梦想破灭了,他还有什么资格去追求这个美丽、高贵的姑娘?

  聪明的姑娘早已看穿刘秀的心事,她嫣然一笑,轻声说道:“我知道你有什么心事!”

  刘秀心中一惊,不由得“哦”了一声。

  “亏你还是个男子汉呢,难道做官做不成执金吾,娶妻就娶不了……”阴丽华扔下半截话,接着说,“你要是真的当了新朝的执金吾,怕就真的娶不了……”

  刘秀惊愕得瞪大了眼睛。阴丽华大胆地望着他说:“你在京城念书这三年,多了知识、长了见识,看清了世事,你是刘氏皇室的后人,应该羞与莽贼为伍,而是要做上对得起高祖下对得起世人的大事。你说呢?”

  刘秀还能说什么呢?想不到一个这样柔弱的小女子会说出让他内心受到无比震动的话,他一时觉得满天的阴霾都已散去,眼前一片阳光灿烂、天高地阔。

  阴丽华看到了刘秀脸色的变化,微笑地问他:“文叔哥,你不想说点啥吗?”

  刘秀看了她一眼,突然像个孩子似的蹦跳着跑到一个土台上,挥起手臂,深情地朗诵起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刘秀的声音刚刚落地,阴丽华娇柔的声音随即响起: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心灵的沟通,让刘秀一下子充满了自信,从那天起,他立下了恢复汉业的大志,开始了举旗起事的准备。

  两年以后,这一天真的来了,刘秀能不参加吗?

  这正是:

  骑牛上阵非笑谈,

  毁家断路势不还,

  美人江山无轻重,

  舍生忘死为两全。

  第七回 力单势弱吃败仗

  拉帮结伙开胜局

  谁也没料到,第一仗会打得这么惨烈!

  刘寅组织起来的这伙人,将近八千人,自称舂陵军,第一个要攻打的目标是县城。可是,刚走到半路,就碰上了南阳太守邱锡正和守将梁皋率领前来讨伐的八千官兵。人马相等,舂陵军尽管有气势,装备却很差,也没有实战经验,两军一开打,就叫人家打得稀里哗啦,溃不成军。混战中,刘秀的母亲和二哥都被杀死。刘寅领着不到两千残兵慌忙后退,跑了好几天,才不见追兵踪影。

  队伍停下来休息,眼前是一片深山。刘寅打量四周,问身边的人:“这是哪里?”有人回答:“这是随州地界的绿林山,离家已有四五百里。”刘寅警觉地说:“我听说这一带都被号称平林兵和新市兵的所占,咱们要多加小心……”

  刘寅的话还没有说完,只听一阵锣声,树林中冲出无数的人来,一个个衣着不整、兵器各异,狂喊乱叫地扑过来。刘寅知道是遇到了绿林军,忙叫众人不要害怕,自己带了几个弟兄迎了上去。双方一打照面,刘寅就高声说道:“绿林兄弟,我们不是官兵!”冲到跟前的绿林军也看出刘寅这伙人不是官兵,领头的一个大汉狂喝道:“你们不是官兵,也要留下买路的钱财!”刘寅拱手说道:“我们是起兵反莽的舂陵刘氏……”那个大汉挥舞着手中的大刀厉声说:“我不管你是什么氏,要想从此过,要命的就要留下钱财!”刘寅身边的几个人气得挥起兵器就要冲过去,这时,绿林军里有人大喊:“快住手!”

  刘寅看清了,一边喊一边跑过来的人是李通。

  “不要打,都是自己人!”

  两边的人都收了兵器。刘寅问李通:“你怎么会在此?”

  李通咳了一声说:“自从和大哥约定起事之后,因占据此地反莽的平林兵首领陈牧和我相熟,我和李轶便来到这里,准备约他和我们合兵。谁知,我刚到这里,就听到家中出事了,只好在这里权且安身,一面打听你们的信息,一面扩充人马。伯升大哥,你们怎会来到这里?”

  刘寅懊恼地说:“说来惭愧,前天起兵,头一仗就被打败,兵溃至此。”

  李通说:“事已如此,不必懊恼,你来此正好,咱们两家合兵一处。”

  刘寅没等他说完,就把他拉到一旁,低声说道:“这里的人都是山贼流寇,非抢既夺,我舂陵兵乃为匡扶汉室大业,岂能和他们同流合污?”

  刘秀没等他说完,就把话接过去说:“大哥说得不对,绿林兄弟和我们同是举旗反莽,正可合兵共同对敌。天下反莽的义军都是一个目标,只有早日联合起来,才能不为新军各个击破,覆灭新朝也就指日可待。”

  刘谡也说:“文叔说得对,管他什么人,只要是反莽,咱们都可以跟他合起来干!”

  李通说:“伯升大哥,别犹豫了,跟我上山吧,刘玄也在这儿呢!”

  刘寅说:“这小子怎么会跑到这儿来了?”

  李通说:“平林兵里没有几个识字的,刘玄一来就被当作了主事的先生。”

  说着话,李通领着刘寅等几个人沿着山道走进大寨。

  说来也巧,占据另一个山寨的新市兵首领王凤刚好过来,要和陈牧商讨下山打劫官兵的事情。刘玄看见刘寅兄弟来了,赶忙介绍给陈牧和王凤。听说刘寅要和他们合兵反莽,铁匠出身的陈牧心直口快,乐得拍着大腿连声叫好。讼师出身的王凤却是阴沉着脸,话里有话地说:“听说你们舂陵刘氏乃是汉室宗族,你们找我们反莽,是不是要借助我们的力量复兴汉室?”

  刘寅哈哈一笑,说:“王首领怕是取笑我吧,天下人谁不知莽贼当政以后,我刘氏皇室已如平民百姓一样。当今,莽贼虐政,人人都受其害,谁不想奋起讨之?你我之心不是一样吗?”

  王凤用鼻子哼了一声,冷冷地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刘氏再受其害,也不至于和我们平民老百姓一样吧?”

  刘寅有些生气,刚要说话,刘秀拦住了他,指着刘玄对王凤说:“你看,刘玄就在你这里,他也是刘氏皇室,不就是因为家破人亡才投奔你这里来的吗?”

  陈牧有些不耐烦地挥手说道:“反正我是没想当皇上!推倒了莽贼,咱们能过上好日子就中!”

  刘秀笑着说:“陈首领说得有道理,当前最重要的是把反莽的人都联合起来,这样才能尽早推翻新朝。至于将来谁当皇帝,自古以来,都是明君当政,天下这么多人反莽,一定会有能担起重任之人,说不定王首领就是其人呢!”

  一句话说得陈牧哈哈大笑,说:“要是王首领当上皇上,我弄个将军就行!”

  王凤不好意思地咧咧嘴,没有笑出声。

  合兵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当下,几个人就合计这第一仗该打谁。不用说,刘寅首先提出要打邱锡正和梁皋,陈牧和王凤也觉得邱锡正和梁皋的兵马离自己最近,是个最大的威胁。

  这一仗真可谓旗开得胜、出奇制胜。邱锡正和梁皋刚刚把刘寅打得落荒而逃,正在一边向朝廷请功,一边大摆酒席庆功,根本没想到刘寅这么快就会卷土重来。等到刘縯的兵马来到城下之时,梁皋正喝得醉醺醺的,他提刀上马,对邱锡正说:“你就在家等着,看我这回把他们杀得一个不留!”

  狂妄的梁皋只带了一队人马,不到三千人。结果可想而知,舂陵兵个个带着复仇的怒火,奋勇冲杀;绿林军也不讲战术,怎么便宜怎么打,不到一个时辰,梁皋的三千人马就死伤过半,梁皋也在乱军之中被人杀死。舂陵军和绿林军追着梁皋的残兵杀进城里,邱锡正没来得及跑出城,也被杀死了。

  攻下了城池,绿林军打家劫舍惯了,立刻打开官衙府库,纷纷抢夺起里面的钱物,还有一些人窜到大户人家,趁火打劫。一时,城里火光四起、哀声遍地。刘寅气得脸色铁青,对着陈牧和王凤生气地说道:“这还有没有王法了?非抢即盗,跟贼寇有什么两样?”

  陈牧满不在乎地说:“这年头哪有王法?是官府把我们逼成了贼寇。”

  王凤用鼻子哼了一声,冷笑道:“我们这帮弟兄不比你们刘家有家业,不抢不夺指着啥活下去?”

  刘寅说:“现在咱们是义军,打下了天下,兄弟们都会有官饷粮银。”

  陈牧扯着嗓门儿说:“咱不管打不打下天下,只想兄弟们眼下怎么活。”

  刘寅还想说,被刘秀拦住了。他笑着对陈牧和王凤说:“二位说的有道理,从今往后,凡是从官府得来的财物,除了军用,我刘家一分不留,都归兄弟们所有。”

  陈牧竖起大拇指说:“好,还是文叔兄弟大度,够哥们儿!”

  刘秀抓住他的手,摇了一下说:“不过,话是这样说,天下那么多的州郡那么多的财宝,可不会白白就给你呀。”

  陈牧一拍胸脯,大声说:“那怕啥,咱们打呀!”从那以后,舂陵军陆续收编、联合了许多股义军,特别是王常率领的两万多人下江兵的加入,让义军的力量迅速壮大,攻打的城池不是破就是降,短短的几个月工夫就拿下了中原一带的大部分郡县。

  宛城就在前面,这是通向京城长安的门户。拿下宛城就可以长驱直入进攻王莽的老巢。

  此时,义军已经通称为汉军,刘寅也被公推为主帅。

  刘寅下令:兵分三路,一路夺取宛城以北的城镇,一路占领宛城以南的郡县,由他率领大部分主力攻打宛城。

  刘秀和王凤、王常带领了几千人马,没费力就拿下了昆阳。昆阳这个地方虽然不大,但却很重要,不但宛城的军需粮草都在这里囤积,就连京城的许多物资都靠这里供应。昆阳丢失的消息传到京城,王莽又惊又急,慌忙调集各地的军队,凑了四十万人马,派大将王寻和王邑立即赶赴昆阳。王凤看见昆阳被层层围住,害怕得就想弃城逃走。刘秀对他说:“咱们丢了昆阳,很可能就会前功尽弃。只要在这里拖住敌人,我大哥拿下宛城,就会很快发兵前来。”他又叮嘱王常一定要死守不战,等他出去搬兵。

  刘秀带了十三人,趁夜骑马冲出了新军的大营。奔波了几天,只求到不足一万救兵。他怕昆阳日久守不住,便挑选了三千精悍的骑兵先行,让其余的步兵跟随其后往回赶。

  新军攻打昆阳多日,架云梯爬城墙、用战车撞城门、挖地道偷进城,用了很多办法,怎奈昆阳城池坚固,再加上王常防守得严密,始终没有被攻破。

  这一天,新军主将王寻气恼之余,组织人马,发誓要在当天攻下昆阳。忽听营外有汉军杀来,他吃了一惊,以为是汉军攻下了宛城前来增援。他正要分兵前去迎敌,又见来报汉军只有几千骑,他不由得哈哈一笑:“区区千人,竟敢前来与我较量,岂不找死?”

  当下,王寻让王邑继续带领新军攻城,自己只带了一队不足万人的新军出去会敌。

  骄横的王寻根本没有想到,他的这一轻敌的举动会给他带来全军覆灭的后果。刘秀是抱着誓死破敌的决心,率领三千精骑,冲入敌阵,直奔主将王寻。好虎难敌一群狼,更何况这是一群杀红眼的狼,尽管王寻自恃武艺高强,但他的一把大刀怎么也敌不了千支枪,没过几个回合,他的身上已经被扎了不知道多少个窟窿。就在他的眼睛被头上淌下来的血模糊得啥也看不清的时候,刘秀的大刀横空一劈,他的身首分离,同时滚落地上。

  主帅一死,新军顿时大乱。此时,刘秀和他的三千精骑如入无人之地,砍瓜切菜一般杀进大营。守城的王常看见援军到来,率军出城。刘秀和王常的两股人马前后夹击,顷刻之间,新军的几十万人马溃逃得如烟消灰灭。

  就在这时,刘寅已经攻下了宛城。

  昆阳一战,彻底动摇了新朝的根基,王莽的皇帝梦就要做到头了。

  谁也想不到,一个危运也就在这时降临在了刘氏兄弟的头上……

  这正是:

  兵家胜败本无常,

  出手最怕将轻狂,

  智夺勇取一当百,

  引经据典说昆阳。

  第八回 遭妒忌刘寅遇害

  被追杀文叔逃亡

  瞎子拣驴镫——套到脚上了。刘玄做梦都想不到,他能当上皇帝!

  这事真就发生了。昆阳新军溃败之后,王莽已经再无能力阻挡汉军的进攻。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汉军就占据了中原的大半地盘。

  人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眼看汉朝的大业就要恢复,没有一个领头的人怎么行呢?

  汉军里除了刘家的几千舂陵军外,绿林军占绝大多数,这些绿林军来自大大小小几十个山头,领头的自封的名号千奇百怪,没有一个能登上大雅之堂。

  既然是要恢复汉朝,就要一个刘氏宗亲的人来做这个头,也就是当皇帝。那些绿林军的头头都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当皇帝的料,能捞个一官半职,也就足慰平生之愿了。

  按理说,汉军的将领里跟刘氏有血统、功劳又高、威望又重的非刘寅莫属。刚一开始议论这个事的时候,刘寅也很自信。可是王凤和一些绿林首领都嫉妒刘寅,怕刘寅当了皇帝对自己不利,便在暗中串联,抬出了软弱无能、能够挟持的刘玄。

  几股绿林军的首领拥护刘玄的人多,刘寅考虑到自己公开反对,就有争当皇帝的嫌疑,也会造成汉军的分裂。尽管刘玄不是当皇帝的那块料,但毕竟是刘家的人,眼下最重要的是合力推翻王莽的新朝。他也就压住了舂陵军将领的气愤不平,同意刘玄登基。

  刘玄胆胆突突地登上皇帝的宝座,建元更始,头一件事就是封官。不用说,绿林军的首领都封了将军以上的高位。刘寅排在王凤、陈牧等人之后,得了一个徒有虚名的大司徒,而战功赫赫的刘秀、刘谡只被封为偏将军。性情耿直刚烈的刘谡当场辞官不做。

  心怀叵测的王凤建议更始皇帝迁都宛城,让刘寅前去打扫帝宫,让刘秀持节北去山东河北招抚各地城郡。持节出行可是相当重要的身份,等于是钦差大臣,但是,王凤却让刘玄不给他一兵一卒,是个光杆司令。刘秀只好带着几个身边的人上路。

  临走前,刘秀对哥哥说:“我觉得王凤他们背后好像有什么阴谋,你要多加小心!”

  刘寅不以为然地说:“你不必多虑,他们不敢把我怎么的!”

  刘秀不放心地说:“你还是要谨慎,这些人没有诚信可言,啥事都干得出来。”

  刘寅手握宝剑,轻蔑地一笑,说:“我会怕他们吗?你放心地去吧!”

  刘秀是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出发的。好在他要去收服的这些地方,大都知道新朝就要覆灭、汉室即将复兴,刘秀一到,官府都出城欢迎。父城的守将冯异文武双全,王莽登基之后,他拒不归服,率众自守,听到刘秀来了的消息,不但早早打开了城门,还弃官跟刘秀走了。

  更叫刘秀高兴的是邓禹和阴兴从老家赶来了。刘家一起事,邓禹就从京城返回来了,一直关注着刘秀的动静,听说刘玄当了皇帝,让刘秀北巡,就拉着阴兴直接撵来了。太学的老同学朱佑也从老家急急忙忙蹽来了。

  三个老同学住在一个屋里,心眼贼多的邓禹突然提出一个建议,让刘秀马上去向阴兴提亲。这个建议正中刘秀下怀,他已二十六七了,早已过了娶妻的年纪,阴丽华也十七八岁了,也到了出嫁的年龄,再说,尽管不如意,他也做了将军,有了迎娶阴丽华的条件。

  邓禹自告奋勇担任媒人,跟阴兴一提,阴兴早就知道刘秀和妹妹男有意女有情,而且,他又看出刘秀不是一般人,当然没有二话。邓禹就提议趁热打铁,马上成亲。刘秀自然一百个乐意,他从见着阴丽华那天起,做梦都想着这一天。阴兴立刻动身回家,准备嫁妆,护送妹妹前来邯郸成亲。

  刘秀刚刚收复邯郸。邯郸守将耿纯为人刚正耿直,他也像冯异一样没有归附王莽。他早就对刘家兄弟有所仰慕,听说刘秀来了,立刻开城迎接。邓禹把刘秀要在这儿成亲的意思告诉他,他乐得拍着胸脯说:“这种美事,包在我身上了!”

  耿纯这边忙着张罗婚房嫁妆,阴兴那边送亲的队伍也已上路。此时,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刘寅被刘玄杀了!

  刘秀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原来,王凤等人早已串联好要除掉刘寅。刘寅锋芒外露,头脑简单,意气用事。刘秀虽然对外从不张扬,内心却极为有数。这哥儿俩在一起,一张一弛,如虎添翼,令王凤他们又惧又恨。王凤找了个名堂把刘秀打发走了,便借刘谡在外散布“刘玄是个什么东西,凭啥当皇帝”为由,把刘谡抓来要斩。刘寅当庭为刘谡辩护,王凤就在刘玄面前说刘寅和刘谡是同谋。刘玄本来就惧怕刘寅,自己当了皇帝,势力虽然强大了,但总觉得刘寅对他是个威胁,于是,便一狠心下令把刘谡和刘寅一起杀了。

  刘秀悲愤欲绝,心乱如麻。

  怎么办?回去说理已无济于事,说不定还会送死;起兵对抗,自己又没有实力。

  夜深人静,邓禹陪刘秀独处一室,悄悄地说:既然刘玄还没有收回诏命,就说明他还心虚,不敢加害于你。眼前只有一条路,继续往前走,利用这个机会,收一个城交一个友,留着为自己所用,终有一天……”

  刘秀紧握住邓禹的手,没让他再说下去。

  不用说,娶亲的事是不能办了。

  刘秀让邓禹回去截住阴兴,让耿纯守住邯郸,自己带着人前去蓟城。

  蓟城不大,县令开城迎进刘秀等人,刘秀好言安抚一番,当晚在驿站住下,准备第二天一早即走。岂料,半夜时,城中突然火光四起、杀声一片。众人从梦中惊醒,知道有变,急忙起来。

  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船迟又遇顶头风,糟糕的事情总往一起赶。刘秀不知道,他到邯郸之前,多股义军已经逼近长安。被尊为国师公的刘歆看到王莽的江山不保,就联络了几个人,想要杀掉王莽。他以为自己是刘氏宗亲,凭着这一功劳,就能够坐上皇帝的宝座。没曾想,王莽察觉了他的阴谋,先把他杀了。紧接着,樊崇率领的赤眉军就攻破长安,杀了王莽。等刘秀到了邯郸,各处游走算卦的瞎子王朗找到他,对他说:“新朝已灭,汉室当兴,刘玄不是当皇帝的料,我算出你才是真命天子,值此北行,正是你独立称尊的大好机会。”

  王朗此举,其实只不过是想借机讨点赏钱,也许侥幸还能弄个一官半职。哪想到,刘秀没等他说完,就勃然大怒,下令把他赶了出去。王朗恼羞成怒,刘秀前脚走出邯郸,他后脚就大肆宣扬自己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一直隐藏在民间。当年在长安被王莽杀掉的刘子舆是个替身。王莽已死,新朝已灭,该他出来继承汉室皇位。

  王朗多年游走于周边城府,凭着一副伶牙俐齿,结交了不少权贵。这些年,这一带的官府百姓既对王莽的新朝没有好感,也对更始官兵的敲诈勒索抢劫杀人深恶痛绝。再看到双眼失明的王朗突然眸清目亮,一时都觉得他能够多年藏而不露,肯定不是凡人,跟着他,他要当了皇帝,自然能够得到好处。因此,王朗一呼,应者甚众,短短几天,就有很多官府都投了他,一下子就聚集了上万人马。

  王朗恨透了刘秀,也知道刘秀是他夺取天下的最大障碍,所以,他一面发兵去追赶刘秀,一面发出悬赏十万钱捉拿刘秀的告示。刘秀到了蓟城的时候,蓟城县令已接到了通告。他财迷心窍,暗中和王朗的人串联好,定在半夜打开城门,里应外合抓住刘秀。

  冯异领兵多年,警惕性很高,他见县令面带媚态,便心生疑虑,睡觉没敢脱衣,外面一有动静,他早已披挂整齐、提刀上马,等刘秀他们出来,他已杀退了驿馆门外的敌兵。

  敌兵越来越多,刘秀不敢恋战,拼力冲向城门。冯异杀散了守兵,对刘秀大声说:“你们快走,我来断后!”

  刘秀跑到天亮,身边只剩十几个人,冯异死活不知,敌兵却紧追不舍。

  刘秀一时陷入绝境。往北跑,那是王朗的势力范围;往西跑,那是刘玄控制的地方;往东跑,临近海边,无遮无挡;往南跑,刚刚招抚的一些城郡又大都归顺了王朗。

  刘秀不知道该往哪去,只能一个劲儿瞎跑。连溜儿跑了好多天,身后的敌兵还是没有甩掉。一阵接一阵地抵挡,刘秀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到最后,就剩他光杆司令一个,身上还有许多处伤。他骑的马也浑身是伤,好多天没有吃着草料。他觉得让马跟着是个累赘,目标还大,不忍心看着它被杀死或是饿死,就卸下鞍镫,放它走了。

  王朗下了死令:一定要灭掉刘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刘秀不能往有人烟的地方跑,遍地都有捉拿他的通告,还带着他的画像,想要抓住他领赏的人肯定不会少。他只能往偏僻没人的地方躲。他已经好多天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吃过一顿消停饭了。

  这一天,刘秀又饿又累,眼冒金星,他偷偷溜进一块地里,抠了几个甘薯,赶忙跑到树林里,顾不得沾泥带土,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刚吃了一个,远处又传来一阵喊叫声。

  追兵又到了。刘秀没处跑,只好爬上一棵大树。追兵来到树林里,连喊带叫,有人还把草丛点着了,浓烟呛得刘秀喘不上气来。就在他头昏眼花快要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一个个的追兵突然都像发了疯似的又叫又跳地狂奔而去。

  原来,大火烧了树林里的红蚁窝,数不清的红蚁倾巢而出,见人就咬,把一群追兵咬跑了。

  刘秀没想到,红蚁救了他一命。

  刘秀跑进一片深山,喉咙干得要冒火,他想找个山泉喝口水。刚喝了一口,追兵又上来了,而且是从山上山下、四面八方围上来的。刘秀心想,这下算完了。就在他绝望地等着追兵来抓他的时候,突然看见一条大蟒蛇从眼前的草丛爬过,钻进一个山洞不见了。情急之下,刘秀也没顾得多想,一头钻进了那个山洞。洞口虽小,洞里却很宽敞。刘秀顺着山洞往前走,那个山洞很深,居然一直通到山那面。

  刘秀站在半山腰的洞口,望着眼前的蓝天白云,禁不住一声长叹:想不到我刘秀福大命大造化大,蟒蛇还会救我一命!

  刘秀正在兀自感慨,忽然一阵山风吹来,他的脚下一滑,身子像一片飘落的树叶跌进了山谷……

  这正是:

  奸妄昏庸得势权,

  妒才嫉能害忠贤,

  扼腕叹罢细思量,

  今天依然似昨天。

  第九回 揉草药玉娘救主

  养伤病刘秀收妻

  刘秀没有死,他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农家的土炕上,一个姑娘正伏在炕边打着瞌睡。

  我怎么会在这里?刘秀心中充满了疑惑。他想坐起来,可是任凭他怎么使劲,身子就是不听使唤,像是飘在半空,脑袋也像撕裂一样疼痛。

  姑娘被他惊醒了,赶忙按住他,说:“别动,你不能起来!”

  “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我家!”姑娘柔声地说道:“你身上的伤很重,要好好静养。”

  刘秀说:“我在这儿躺了多久?”

  姑娘笑了:“你已经睡了三天三宿了!”

  刘秀还要说话,姑娘拦住了他,说:“你不用问,我告诉你吧!”

  原来,她就是几年前刘秀在新野县城卖粮时救济过的那个姑娘,叫孙玉娘。她和老父亲几年前辗转来到这里,在玉泉山的一个废弃的土屋落了脚,就靠着在山上砍樵和采药卖钱过活。孙玉娘看过王朗发的悬赏告示,觉得那上面的画像很眼熟。这一天,她正在山里采药,看见草丛中躺着一个人,浑身是伤,血迹斑斑,昏迷不醒。她认出了这个人就是画像上的那个人,也正是救济过她的舂陵刘氏公子。她从通告上知道了这个人是刘氏皇族的后人,正在起兵反莽,恢复汉业。孙玉娘看见刘秀还有气息,本想立刻就把他背回家中,可是,她听见四处都有王朗的追兵在喊叫,就把他拖进一个山洞藏好,拿着刘秀的血衣和短剑跑到山顶,放在一个面临大河的峭崖上,故意朝着王朗的追兵走去。追兵问她看没看见一个逃跑的人,她就把追兵领到了峭崖上,指着地上的衣服和兵器说,她看见那个人跑到这儿,无处可去了,就扔下这些东西跳河了。那些追兵看见峭崖下滚滚奔腾的河水,无奈地拿着刘秀的衣服和兵器走了。天黑以后,孙玉娘和她的老父亲用树枝绑了一个担架,把刘秀抬回了家。

  刘秀听孙玉娘说完,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救了我。”

  孙玉娘说:“你是我的恩人,当初若不是你救济了我,我和我爹都不一定活到今天。再说,我知道了你是汉家后人,正在做着大事,救你更是应该的。”

  正说着,刘秀来了尿,想要起来,他挣扎了几下,都没有抬起身子。

  孙玉娘拿过来一个尿壶,说:“你别动,我给你接。”

  刘秀红了脸,说:“那怎么行呢?”

  孙玉娘笑了笑说:“我都给你擦过身子了,没啥。”

  接完了尿,孙玉娘给刘秀盖好被,轻声说:“你先睡一会儿吧,我给你做点吃的。”

  孙玉娘出去了,刘秀又睡着了。等他迷迷糊糊地醒来,听见屋外有人在说话。

  “你说,这个人值多少钱?”

  “十万户啊!”

  “哈哈,要是咱们把他交出去,一下子就成了大富户啊!”

  “咱们做梦也梦不着那好事啊!”

  “这不,现成的馅饼就从天上掉下来了吗?”

  “爹,你还真想发这个财呀?”

  “哈哈,傻丫头,你说这个财咱们能不发吗?”

  屋外对话的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刘秀听出了说话的这一男一女正是孙玉娘父女。他听到说话声中还有“嚯哧嚯哧”的磨刀声。

  他们是要把我交出去领赏,还是要杀了我?刘秀心中升起一片悲哀。人心叵测,为了钱财什么良心都可以不顾。天哪!想不到,我刘秀遭了这么些磨难,最后还是落了一个这样的下场?

  刘秀使出全身的力气想要爬起来,可是,挣扎了半天,一点也动不了。他的眼角溢出了泪水,头一晕,又昏了过去……

  当刘秀又醒过来的时候,没睁开眼睛就闻到了一股扑鼻的香味儿,床边摆着一大碗冒着热气的鸡肉。孙玉娘就坐在床边看着他。

  “啊,你醒了,快趁热吃吧!”

  刘秀有些疑问:“你家哪来的鸡?”

  孙玉娘说:“家里养的一只正下蛋的老母鸡,我爹给你杀了,让你补身子!”

  刘秀心里一热,眼睛又湿润了。他心里很愧疚,他不该误解这对救命的父女。

  刘秀吃着鸡肉的时候,眼泪还是流了下来,他不知说啥好,用什么话都无法报答这种恩情。

  夜晚,皎洁的月光从窗户洒进来。刘秀要睡了,孙玉娘坐在一只条几上靠着床守着他。月光照在孙玉娘的脸上,他看清了孙玉娘的面容虽然很憔悴、清瘦,但却无法掩盖姑娘的那种青春的光彩和秀美。他的心中浮起一股怜爱,轻声说:“你回去睡吧!”

  孙玉娘轻轻一笑说:“我不放心。”

  刘秀不由得抓住了孙玉娘的手,说:“这样你会熬出病的,你上床睡吧!”

  孙玉娘害羞地低下头,没说话。

  刘秀说:“你这样照顾我,已经没有啥忌讳的了,这一辈子,我要是能有你在身边,我就知足了!”

  孙玉娘摇摇头说:“你是皇室后人,干的是大事,要是成了,你就能当上皇帝。我一个平民女子,怎么能配得上你?”

  刘秀激动地说:“要是真有那一天,我当了皇上,一定娶你当皇后!”

  “你别说了!”孙玉娘伸手捂住了他的嘴。

  一个是正当年的男子,一个是花样年华的玉女,肌肤相亲,尽管刘秀有伤在身,男欢女爱,势在必然。孙玉娘极尽温柔体贴,让第一次尝到性爱滋味的刘秀在极度兴奋的同时,又莫名生出一丝遗憾。想不到,他梦寐以求的和心中的恋人阴丽华的刻骨欢爱竟发生在这个素不相识的乡村女子身上!

  半个月过去了,刘秀的身体已经养好了。

  孙玉娘已经看出了刘秀心中的不安,知道他要走了。这一天,吃完早饭,孙玉娘拿出给刘秀准备好的衣物,对他说:“我已经打听到了,这几天山外有人在找你,你要走就走吧!”

  刘秀想了想说:“那你也跟我走吧!”

  孙玉娘说:“你出去行军打仗,我跟着你,只能拖累你,不能照顾你。”

  刘秀动情地把她揽在怀里,吻着她说:“我不舍得离开你!”

  孙玉娘娇羞地说:“我的身子已经给了你,这一辈子生死都是你的人,无论你在哪儿,只要没忘记我就知足了!”

  刘秀走了,孙玉娘把他送到山口。刘秀走出很远,回头看见孙玉娘还站在那儿望着他,像一棵玉树,又像一尊石雕。他的心头一热,不由得双膝跪下,发誓地说:“皇天在上,我刘秀要是有朝一日得志,一定回来娶你!”

  刘秀很走运,他走到山外,就碰到了四处寻找他的邓禹和阴兴,接着,又找到了冯异。刘秀在山里养伤的这半个月里,王朗以为他已经死了,就撤回了各地的追兵。邓禹在路上拦住了阴家送亲的车队,阴兴让车队回去,立刻和邓禹赶往蓟城,没走两天,听说刘秀被王朗追杀逃出了蓟城,就跟在追兵的后面紧着撵。当得知刘秀跳崖已死的消息时,俩人一百个不信,依然四处寻找。冯异在蓟城和敌兵奋战了多时,知道刘秀等人已经走远,才杀出重围,一路追赶过来。

  刘秀又喜又忧。喜的是死里逃生,重又相见;忧的是人少力单、无有立足之地。自保都很困难,更不用说要和王朗对抗了。

  邓禹提出了一个建议:眼下不光是要召集人马,更重要的是要四处宣传,揭穿王朗假冒皇室弟子的骗局,让他失去民心。

  刘秀觉得邓禹的这个建议很好,可是,他忧虑的是,眼下到哪儿联络人马呢?

  真是睡觉送来个枕头,下雨捞着一把伞。想不到,这工夫,守在邯郸的耿纯带着他的全部兵马来了!

  这正是:

  良家女子不平常,

  知恩图报最善良,

  男儿有幸枕边伴,

  相濡以沫日安康。

  第十回 娶妻增兵平四海

  定都登基封三宫

  耿纯的到来,给刘秀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他带着刘秀去见上谷太守耿况,耿况是他的父亲。这工夫,耿况刚接到王朗的通告,让他归顺。耿况正在犹豫,刘秀到了。听说王朗是个假冒的皇帝,耿况立刻同意跟着刘秀去打王朗,还派人去渔阳,让渔阳太守彭宠也来帮助刘秀。说也巧,彭宠也刚接到王朗的通告,拿不定主意跟谁呢。他跟耿况很要好,王莽称帝后,俩人拥城自守,拒不听令。当耿况派来的人说王朗也是个冒牌货,他马上答应出兵帮助刘秀。

  啥叫顺溜儿?刘秀这会儿就尝到了滋味儿。有了耿况和彭宠的几千人马,接着,又有信都太守任光、和成太守邳彤等人带了上万人马来支持他。昌城人刘植对刘寅兄弟早有敬仰,刘秀一到,即带领本家子弟和宾客几千人出城迎接,加入了他的队伍。邓禹暗地给刘秀出了个招儿,让他借着持节的名义,把在这关键时刻跟着他的人都封了官。刘秀一想,可不,有权不用白不用,封官许愿也不用他花一分钱,这种交人买好的机会傻子才不用呢?于是,他就把这些人不但都封了大将军,有的还封了侯位。他们的部下也都封为偏将军都尉等职。没过多久,连攻打带劝降,就收复了几十个城郡。

  刘秀安排自己信得过的人把守这些收复的地盘,然后,集中全部兵马向邯郸迸发,那是王朗的老巢。刘秀想起自己差一点就丧了命,恨不得立刻打下邯郸,宰了王朗。

  离邯郸还有不到一百里,刘秀遇到了一个拦路虎。盘踞真定的皇室远亲真定王刘扬拥有十万兵马。王莽当了皇帝都没敢把他拿下,刘玄当了更始皇帝,虽说是打着汉家旗号,可是,那帮绿林出身的更始官兵到处敲诈勒索、抢劫杀人,让他又很不满。王朗在邯郸当了皇帝,他还真以为是藏在民间的刘子舆呢,王朗派人给他下诏,还让他当真定王,他还觉着恢复汉业有了希望,真想帮着王朗出点力呢。怎么办?刘秀的兵马总共才几万人,别说打王朗,就是对付刘扬也不一定有胜算,再说,还是刘氏一家人,为的都是恢复汉室祖业,怎么能在这时同室操戈呢?

  刘秀很上火,想不出啥好主意。邓禹说:“对付刘扬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合,那样,收拾王朗就易如反掌了!”刘秀忧虑地说:“我也想这样,可是让谁去呢?”

  这时,刘植站出来说:“我跟刘扬熟悉,还有点交情,我去吧!”

  刘植去了两天就回来了,乐呵呵地对刘秀说:“成了,刘扬愿意跟您联合!”

  刘秀大喜过望:“太好了,太好了!”刘植接着说:“不过,他还有个条件!”

  刘秀忙问:“啥条件?”

  刘植说:“他要您娶他外甥女郭圣通为妻,结成亲家,这样,他才放心。”

  刘秀立刻皱起了眉头,说:“我已有了妻子,怎么能再娶他的外甥女呢?”

  刘植为难地说:“我已经替您答应人家了!”

  刘秀发急地说:“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经过我的同意就擅自做主呢?”

  邓禹看见刘秀要发火,赶忙拦住说:“我看刘将军做得对。”

  刘植被封为骁骑将军。

  刘秀绷着脸说:“对什么对?我要娶了郭圣通,那……”他刚要说孙玉娘,话到嘴边又改成了,“那阴丽华怎么办?”

  邓禹说:“古来有之,大丈夫三妻四妾不足为怪,更何况,眼下要顾全大局,你娶了刘扬的外甥女,那刘扬就会和你一心一意,这一个妻子可顶十万兵马,你掂量掂量孰轻孰重?”

  刘秀一拍脑门儿,猛然醒悟地“啊”了一声,对刘植抱拳歉意地说:“谢谢刘将军为我做了一件大事!”

  鸿运当头,刘秀凭空捡了一个媳妇,又多了十万兵马,顺水顺风,大军直逼邯郸。

  瞎子再精明,靠骗术蒙人,一旦被揭穿,就会一败涂地。王朗城破被杀。

  早不来晚不来,刘秀刚刚打到邯郸城下,更始皇帝刘玄就派了尚书令谢躬带着两万兵马赶来了,说是帮他来打王朗。等到打进了邯郸,刘玄又派使者来叫他撤兵回朝,加封他为萧王。邓禹怕刘秀答应回朝,着急得直劲冲他使眼色,岂不知,此刻的刘秀早已今非昔比,不把刘玄放在眼里了。他态度谦卑、语气却很强硬地对使者说:“回去对皇上说,刘秀受封可以,不能回朝。王朗虽然已灭,但河北大部还没收复。”

  使者说:“皇上有令,收复河北之事交由尚书令代劳。”

  刘秀一声冷笑:“既然尚书令有这个能力,皇上为何不早派他前来?”

  使者不高兴地说:“难道你想抗旨不遵吗?”

  刘秀没有说话,他身边的一些部将早已横眉怒目、拔剑在手。

  使者识趣地和尚书令谢躬带着他的兵马回去了。

  刘秀带兵北上。

  河北,古之燕赵之地,各自成国。王莽称帝之后,天下大乱,义军遍地,铜马、赤眉、青犊等几股大的义军都有几万到几十万人,他们在各地攻打王莽的军队,最终打进了长安、杀了王莽、灭了新朝。这些义军大都是农民,只想推翻暴政、度过灾荒,能够平安过日子,没有什么更大的野心和明确的目标。更始皇帝刘玄从宛城迁都洛阳之后,派使者叫他们归顺。其中,力量最强的赤眉军首领樊崇首先率队归降。可是刘玄只把几个头领封了个没有地盘和实权的虚官,二十几万赤眉军官兵都没有粮饷,樊崇就又反了。赤眉军一领头,那些义军也都和刘玄较上了劲儿,四处进攻,很快就打到了洛阳。刘玄的军队不是义军的对手,节节败退,洛阳守不住了,刘玄又慌忙迁都长安。樊崇率军紧跟着打过去。

  刘玄的更始皇帝眼看当到头了,谁知,突然又冒出几个皇帝,都是自称刘氏皇族的后人,打的都是恢复汉家大业的旗号。

  刘秀刚刚打败了河北最大的义军铜马,收降了二十万人,已是兵强马壮、天下无敌。部将们就劝他自立皇位。刘秀起先还端着架,谦虚地说:“更始皇帝在位,我怎可做出君臣不分、大逆不道的事来!谁再说这样的话,可别怪我不客气!”

  朱佑和邓禹是刘秀的老同学,知道他的心思缜密、处事严谨。也许,他们在一起念书的时候,他还没有非分之想,如今世事更迭、人心思变,他已和当年不是一个人,“做官要当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的想法早就时过境迁。手握重兵、脚踏阔土,羽丰翼满,这样身价的人不想出人头地,岂不成了傻子?刘秀不想贸然称帝,只不过是还有一块遮羞布没有扯掉。朱佑和邓禹俩人想了半宿,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天早上,刘秀召集众将议事,突然有军士送上一卷素绢,说是刚才一个云游道士所献,那道士送完就飘然而去。邓禹接过一看,那素绢上写着一段谶语:“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邓禹看完,故作惊讶地啊了一声,忙把素绢呈给刘秀。刘秀看了一眼,不动声色地递给邓禹,说:“这是什么?”邓禹拿着素绢,走到众将面前,大声说道:“天意啊天意!这个谶语我在长安念太学时就曾听到,如今又现,真是天意啊!”

  许多人看了素绢,都不解其意,一齐催问邓禹:“你快说说,这上面说的是啥意思?”

  邓禹认真地说:“这段流传的谶语暗藏着天地玄机,顺势者必能成就大业。四七之际,说的是高祖创立汉业至今二百二十八年,要有火德之人重振汉业,这个新主就是刘秀。”

  邓禹话音一落,冯异走出来,也从怀里掏出一幅素绢,对刘秀说:“我也刚刚接到几个城郡联名写来的奏表,说是听到了这个谶语,恳请萧王顺应天命,上为社稷,下为百姓,安定天下,光耀汉业。”

  冯异说完,跪了下来,众将突然得令似的一齐跪下,同声高喊:“请萧王顺从天意!”

  刘秀倒转身子,不知是偷着笑还是装作犹豫,待他回过身来,一脸严肃,把手一挥说:“既然天意如此,众位厚爱,我刘秀只好遵命!”

  刘秀在一片欢呼声中,登上了皇帝宝座。这一年,他已年过三十。登基的地点是在河北的一个小县城——鄗南。不过,一年之间,他就灭了更始刘玄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短命皇帝,剿灭了赤眉等几十股义军,把都城迁到了长安。从此,开始了东汉纪元。

  刘秀做稳了皇帝宝座,封完了有功之臣,自然要过宫廷生活,安排三宫六院。

  刘秀的身边已有郭圣通和阴丽华两个媳妇,叫谁当皇后呢?

  说心里话,刘秀喜欢的是阴丽华,这是他第一个心仪的女人,是这个女人激励他从平庸中走出来。可是他也知道,没有郭圣通,他不可能这么快当上皇帝。刘秀很犯愁,夜里睡不着,越想脑袋越疼,猛然间,他想起了一个人——孙玉娘。

  刘秀想起来,自己曾经亲口许诺有一天当了皇帝,要娶这个救了他性命、给了他刻骨爱恋的平民女子当皇后啊!怎么被他忘了呢?

  刘秀还算良心发现,第二天就派人去找孙玉娘。

  半个月后,派出去的人回来了,说孙玉娘听说刘秀当了皇帝,等了一段时间不见音信,以为刘秀早把她忘了,就绝望得投河自尽了。

  刘秀很伤心,亲自去给孙玉娘重修了坟墓,又给孙玉娘的老父盖了房,留下了钱。

  不过,刘秀为此去了一块心病,有了孙玉娘当借口,他不用再为立阴丽华还是郭圣通为皇后犯难了。

  那么,刘秀到底心里喜欢谁呢?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正是:

  刘秀走国汉业兴,

  三女助夫最有功,

  说书论史莫见笑,

  你家无妻也不行!

  责任编辑 成林

  插图 吕金竹

  作者:韦尚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