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呵人生—低调王宇的不低调生活

  • 来源:越野世界
  • 关键字:王宇,越野
  • 发布时间:2013-11-09 09:37

  他是《守望的天空》里好赌却心疼媳妇儿的「卢大志」,他也是《坝上街》里八十年代标准小痞子「二泥鳅」;他在《情定爱琴海》里痴心专注,却在《老房有喜》里四处滥情……一张帅气的面容上却每每露出一丝坏坏的笑意,尽管大家都非常熟悉他的模样,却总也叫不出他的名字,他是王宇,他只是个演员。

  王宇是上海戏剧学院94级表演系的科班生,从影以来一直行事低调。在他来看:“拍戏是我的工作,低调是我的工作态度;戏里我是个演员,戏外我希望能做回自己。”

  对待工作,王宇一向都非常认真。

  在拍摄《守望的天空》时,王宇的父亲去世了。一般男孩子与父亲的关系都比较别扭,深爱而不亲近。而王宇与父亲的关系却非常亲近而融合,而且在他最初的偶像记忆中,排于首位的就是父亲。在那个工作最紧张的阶段,这样的意外打击让王宇很是艰难,然而他硬是咬牙坚持着走了过来,并且克制着自己的各种情绪,尽量不让自己的难过影响到身边的其他人。他说,快乐和痛苦都是生命的见证,每一种体验与感受都是一种生命的丰富形式。虽然爸爸离开了,但我有责任让妈妈继续开心的生活。

  王宇说,孝道是中国人的一种信仰,人不孝而不可信,孝顺是人性的首要标准,其次便是善良。在慈善方面,王宇一改以往低调行事的态度而高调出场,每年的4月2日,王宇都积极参与“世界自闭症”日的各种慈善活动。

  在今年9月份,他与香港著名影视演员莫少聪、熊欣欣一起参与“千里骑行送爱心”的公益活动,将价值百万元的爱心物资分别送到共和、玛多和玉树关爱对象手中。王宇在这次活动中,首次走进青海并同大家一起体验了各种的高原反应。在行进到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王宇的高原反应已经比较严重了,无数次的呕吐让他苍白而憔悴。他说,那时真的很难受,身体也很虚弱,不过看着年长于自己的莫少聪和熊欣欣都一直在坚持,一种惭愧且不甘的动力迅速激发自己的潜力。到活动行进至4800米的时候,王宇的情况略有好转,他毅然起身开始一同搬运物资。在这次活动中,王宇说,让他感触很深的不是自己参与慈善活动时的努力,也不是做慈善活动之后满足,而是在做这件事情时,受助人所给予他的“恩惠”:在救助玉树孤儿时,那个拉着他衣角唱歌给他听的孩子、那个昂着笑脸喊他哥哥的孩子……都让他感受到人性真实的美好,那里并没有受助的“苦难容颜”,只有需要帮助的“阳光笑颜”。

  越野世界:在众多车型中,你如何看待越野车型?

  王宇:我想,没有哪个男生会不喜欢这一系列车型的,都说越野车型是男性的专属,我自然也不例外啊,尤其是越野车型的纯粹男性味道,让我很是为之沸腾。不过,对于城市生活来说,纯粹的越野车似乎不太合适,所以我喜欢但无法专注。

  越野世界:在众多越野车型中,你最喜欢哪一款,理由是什么?

  王宇:喜欢牧马人吧。参加这次的青海慈善活动中,就有几辆牧马人一同前往。它们的通过性着实让我满意,而且其硬朗的外形也让我很心动。中国的越野车时代“雏形”不也正是源自于Jeep吗?而牧马人的经典延续更是我热衷于它的理由。

  越野世界:你生活中选择了哪款越野车作为你的座驾呢?为什么?

  王宇:我选择的是卡宴,因为它更适合城市里使用,除满足我对越野通过性的需求外,也能适应于城市中的走走停停,它的启动提速让我非常满意。卡宴的安全性也是我选择它的理由,我觉得开车是需要责任心的,每次启动车辆的同时都要努力去保证自己及他人的安全。

  越野世界:圈里人评价,你是个相当低调的艺人,而喜欢“速度”的人通常又不会是很低调的,对于这点你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呢?

  王宇:首先申明一点,我所谓的提速快只是相对来说的,我自己并不是一个喜欢“极速”的人,相反,我认为自己是更偏重于沉稳个性的。平时,我更喜欢一些幽默来点缀自己的生活,就如同我的微信号“乐呵王宇”一样,不快乐,不成活。无论是拍戏、旅行、上通告、跟朋友聚会,还是生活中的各种琐事;无论是严肃的还是轻松的,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让自己和参与其中的人都开开心心地完成。结果固然重要,而一个愉快的过程则更重要。

  越野世界:对于艺人来说,生活状态与工作状态差距较大,你在生活中的乐呵状态可以延续到工作状态中吗?

  王宇:有时候是可以的,但有时候则不行,需要视工作的情况而定,有的戏是不能以快乐的状态出现的。不过,工作之余我还是尽量让自己乐呵着进行的。

  越野世界:当前很多艺人都比较热衷公益事业,你是如何理解这种行为的?

  王宇:很难用什么词语来给这种行为下定义,不过,在我来看,这种行为非常值得提倡,我自己也非常乐意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不单单是为了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时候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帮助”。像我参加关于“自闭儿童”的各种慈善活动时,面对那些患儿,有时候我感觉“获得”的是自己。我们给予他们的只是一些外围的物资支援或帮助,而他们则可以给予我一些心灵上的抚慰。每次在活动中,面对那一双双孩童的纯净眼神,我都无法坚持日常习惯的种种掩饰行为,似乎一些常态的生活面具都无法在那样真实的眼神下继续悬挂。最初与他们对视的时候,我还有些手足无措的感觉,当习惯了那样的对视之后,又会为自己掩饰情绪而惭愧。因此,在参加慈善活动的时候,我更多的是获得,并非给予。

  文/郁离 图/王洪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