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大都市的买房故事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0-02-20 14:52
  根据北京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进行计算,北京市的房价收入比达27:1,相当于夫妻双方不吃不喝努力27年才能买到一套房。然而统计数据中没有包括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个例,与其陷入数据的汪洋中,不如走近一个个如我辈般辛苦谋生的真实人物,感受他们的买房故事。

  纽约所有收入都给了账单

  自从来到纽约,孙文就一直向往着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八年来,他第一次坐在自己的房子里,第一次有了家的归属。

  妻子给他送过来一杯茶、一页纸。孙文不用看就知道,妻子拿过来的是一张家里的每月开支清单。

  孙文清楚每个月他们是不只花那么少钱的,最起码每月455美元的停车费用就没有列进来。他们位于曼哈顿这套公寓用了39万美元的银行贷款,另用33万元美元作了首付,基本上接近付了一半。这33万美元是他们全部的存款。

  他们两人加起来的年收入接近10万美元,也就是说他们所有的收入全部交给了这张清单。

  “想想家里年收入近十多万美元,已经远远高于纽约市都会区的平均家庭收入7.5万美元,可今后的日子我们将过得紧巴巴的,不知人家过得是怎么样的日子?”妻子皱了皱眉。

  东京两代人才能买一套房

  东京人多地少,寸土寸金,买房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房价很高,且有日益攀升之势。

  华人老李在日本打拼19年,到了45岁时方才买了自己的住房。他看了很多楼盘,选中了东京市相对偏僻的板桥区,房子使用面积约60平方米,总价约4000万日元(100日元合7.51元人民币)。他交了首付10%的定金,贷款返还时间为35年。

  老李在一家中小型企业工作,每月可供支配的收入为35万日元左右,剩下的钱供小孩的教育费和一家四口的日常生活支出,日子还算过得去。但一提到退休后还有20年要还贷,老李就显得有些无奈。因为那时每月的收入只有养老年金,每月不到10万日元。他打算把房子留给孩子,当然房贷也要父债子还,自己则回中国生活。

  很多日本老人感叹说,一辈子奋斗就弄了一套房子,这是大多数工薪族的缩影。

  日内瓦只要还息就能住下去

  奥利维耶·奥纳夫妇是地地道道的瑞士人,两人都在工作,有一个五岁的儿子。他们租住在日内瓦的一套高层公寓里。有人问奥纳为什么不贷款买房,他回答说:“没必要,买房子还得交一大笔首付。其实说起来买和租没什么区别,惟一的区别就是买房把钱交银行,租房把钱交保险公司。”

  瑞士虽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只有30%左右的人拥有房屋的产权,其余人都是跟奥纳一样租房住,且这种现象已经延续了数十年。

  瑞士是高收入国家,人均月收入达到5800瑞士法郎(约合3700元人民币)。然而,这里的物价也堪称世界之最。地价和房价过高,是绝大多数普通瑞士家庭不买房置地的最主要原因,在日内瓦更是如此。

  在瑞士贷款买房时,银行和律师根据每个人(家庭)的收支情况,根据个人意愿来制订还款计划。还贷时间没有期限,本人还不完子女可以接着还。在收入不高时,很多人每个月只还利息,几乎不还本金。在收入增加后,可以接着还本金。而且,由于在拥有房子产权后必须交房产税,有时税钱比银行利息还多。而用于还贷款的收入是免税的,因此有人说,在瑞士买房子还是不还清的好,还清了也许交的钱更多。

  布鲁塞尔房子功能胜过面积

  10年前,陈先生踌躇满志地踏上了到欧洲求学的道路。经过一番拼搏,陈先生现在总算是在布鲁塞尔扎下了根,并有了自己的一个“家”。陈先生的家位于布鲁塞尔火车北站附近,距离市中心外围的内环路不过数百米,大致相当于北京二、三环的位置。

  在布鲁塞尔,人们主要通过报纸上刊登的广告和房屋中介公司这两大途径获取房源信息,再者就是碰运气,沿街寻找打出“待售”标志的房产。

  比利时最大的房屋中介机构之一ERA公司的销售人员奥雷莉说,虽然时常也有客户询问房屋面积多大,但房价并非与面积直接挂钩。较之单位面积价钱,人们更关心房屋的功能性,比如是否有花园和车库、是几室几厅、厅或室的大小感觉是否合适等。

  由于财力有限,陈先生只买了个不大的一居室,面积50多平方米,两年前以10万欧元左右的价钱购入。

  陈先生说,别看他的房子离市中心不远,似乎地段不错,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由于靠近火车站,陈先生家周边环境并不算好,价钱也相对低一些,而在郊区茂密树林中的一栋栋别墅,那才是有钱人的家,往往价钱也高得令人咋舌。

  莫斯科买房简直是天方夜谭

  “普通人在莫斯科想买套房简直就是天方夜谭!”30岁的维佳谈到他的坎坷购房路时满腹苦水。

  据莫斯科市政府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莫斯科市住房均价达到每平方米6100美元,而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房价持续下跌,但目前新房均价仍为每平方米5300美元,市中心平均房价达每平方米2万美元。

  而莫斯科人的月平均工资是1300美元。对于普通人来讲,在莫斯科买房可望而不可及。维佳说,现在莫斯科百姓大都住在政府福利房里,年轻人也不得不与父母同住。结了婚的有的住在祖父母传下来的房子里,有的只能租房,只有家里条件好的才得以在父母资助下买一套新房。

  维佳最终选择了大环外(相当于北京五环)一个69平方米的两居室,每平方米价格为1500美元。东拼西凑之后,维佳一次性付了全款。“为什么不贷款买房?”面对疑问,维佳解释道,俄罗斯房贷市场并不发达,对多数俄罗斯人来说,住房抵押贷款还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事物,而苛刻的贷款制度更使按揭购房成为空中楼阁。

  “俄罗斯人没有住房公积金这样的福利,只有少数大企业才会为员工谋福利,出面和银行签署一些贷款优惠合同。即便这样,老百姓还是很难承担高额利率,宁愿跟亲朋借钱也不愿贷款。”维佳说。

  (曾文锋荐自《阳光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