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案例教学法在财经类《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时代金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统计学,教学,案例教学法,财经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1-14 13:00
【摘要】案例教学是统计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本文介绍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举例说明,然后分析了统计学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 案例教学法 财经类
统计是以数据表达事实,统计学是研究搜集、整理、显示和分析数据的科学,以数据为研究对象,以统计图表或报表分析报告为研究结果,目的是寻找统计数据内在规律性,从而认识客观事物。自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开始至今,约有三分之二获奖与统计有关,说明统计学在经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不仅要观察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根据数据去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找出内在规律,这就是统计分析的作用。“金融就是数据”,经济分析很大部分也是对数据的处理,因此《统计学》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将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另外一方面教同学如何分析遇到的财经问题,应用统计知识分析问题,并利用统计软件来解决这些问题。
当然统计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有很多种教学方式,如课堂提问方式,这种方式是教师在适当的地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回答,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要求学生能够认真专心听老师讲课,积极参与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如果问题设置得当,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还有项目教学法,该方法是以项目为中心,学生根据项目提出的要求进行学习,合作完成项目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并能够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具体的经济问题和现象,该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同学的积极性;还有实践性教学,该教学方式将同学融入到社会实践中,例如参观实地教学基地,工厂等,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实践教学环境,加强同学的实践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参观统计局,上海证券交易所等。但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根据统计学课程的特点,案例教学方式还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本文主要探讨在财经类《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并举例说明,同时指出在应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作用
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协会主席John Boehrer 教授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对现实问题或者某一特定事实由同学和教师之间或者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交互式的探索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增强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培养同学的评述性、分析性、逻辑推理能力和概括演绎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说服力等各种能力。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同学认知经验、分享经验,能够促进同学增加社会认知面以及提高同学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能力。由于统计学教学中还是侧重于统计知识的应用,只有结合真实案例进行教学与分析,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学习应用,教师在具体的应用中教学,这样就将教学的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了,因此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总结案例教学在统计教学中的作用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统计概念的理解
统计学的难点在于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如方差/偏度、峰度等。以往的教学总是将这些概念“填鸭式”的灌输给同学,同学听起来很费劲,不能理解其博大精深的含义和用处,虽然老师占了课堂的主体,但是收效甚微。而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课堂主体”的矛盾,在课堂上的不再是教师为主题,而是学生为主体,根据同学的需求来设置课堂的教学方式和节奏,可以通过一些案例的形式来讲解这些统计学上的抽象概念,使同学明白统计学的课本中为什么要保留这些经典的概念,以及这些经典的概念在经济金融等学科中的应用,从而可以制作一个教学案例,加深同学的了解,将收到不错的效果。
(二)有助于同学培养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基本都是来自于经济生活中,在课堂上打开些统计或者经济网站,如国家统计局,人大经济论坛等网站,可以找到很多统计学案例的素材和问题,通过老师的讲解,提高了同学解决实际经济金融问题,这些往往是同学感兴趣的,也是同学在未来工作中遇到的经济金融问题,调动了同学去了解统计知识和经济知识,缩短了教学和实践的举例,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如我们在讲授统计指数的时候,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上找出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加以详细讲解,并结合目前的实际,讲解一些与上证指数相关的知识,如股指期货等等,从而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统计学的案例相对比较难,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讨论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这种过程中,小组同学之间要分工明确,协调一致,查找所要的资料。只有团队之间的进度合理,才可能达到目标,发挥每个成员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这样能够增加同学之间的团队精神。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统计学教学不应仅仅注重知识传授,还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讲去做,让他们在交流实践中加深对统计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堂讨论与交流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作为课堂讨论和交流的主要参与者,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围绕自己的观点认真组织好发言,以便清晰地表达意见和看法,同时也注意保持与他人良好的沟通并力争在讨论中说服对方,这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
(五)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
案例教学法能够极大地提高老师的素质和能力。因为要实行案例教学法,教师就必须事先收集整理一些有意义的实际案例,还要有一定的教学过程的控制能力。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要选择既要体现统计学理论知识,又要与现实的经济和金融联系起来,要求教师要掌握两方面的知识,然而统计学教师往往是数学系或者统计系转过来的,对经济和金融知识有所欠缺,因此要做好一个案例,要求统计教师要学习很多相关的经济知识,无疑这将提高统计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选取教学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案例教学在统计学中的应用。统计学之所以较难,是因为存在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如偏度、峰度和方差等,在讲授这些概念的时候必须要将这些概念形象化,易于被同学接受,因此编写了如下的案例教学方案。
(一)案例教学目标
统计学中的偏度和峰度等概念比较抽象难懂,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将峰度和偏度概念形象化和具体化,并给出它们在判断一组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的应用,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具体情况来讲解峰度和偏度的应用,从而使得同学易于接受这些概念。
(二)案例的组织实施
课前布置好任务,教师通过E-Mail将该案例教学课的讲义发给同学,要同学去预习案例的统计知识和相关的应用,并结合同学的意愿和学习能力水平,分别组成一个6—8人的学习小组,派出代表在课上发言,将该组在讨论中遇到的统计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上课时,教师先将案例中的统计原理讲清楚,并解决同学反馈上来的问题,然后开始进行统计实证和分析。怎么样搜寻数据,整理数据,利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最后分析统计结果,教师列出一些问题,要同学加以讨论和操作,然后选出各小组代表全班发言,通过师生互动将案例内容和统计学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教师做一定的评论,根据讨论情况,发现同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课后,要求同学写小结,总结或者编写案例教学并分享在案例教学中的体会。
(三)案例教学中涉及到的统计原理和问题
1.偏度和峰度概念
峰度和偏度概念抽象,但是可以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引入,通过数据的矩来认识峰度和偏度概念,这样容易被同学接受。
2.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峰度和偏度
有多种方法。可以直接按照公式计算,也可以通过EXCEL中的“描述性统计”工具计算,或者通过Eviews等统计软件计算。
3.峰度和偏度的用处
峰度和偏度有很多用处,如描述人口的变化、财富结构的变化,结合相关金融知识,选取其在统计中的Jarque-Bera统计量的应用。Jarque-Bera统计量是基于峰度和偏度建立起来的,用来检验一组样本是否能够认为来自正态总体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Eviews等统计软件直接得到。虽然这种方法很简单,但是在金融有很重要的应用,因为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中就假设股票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的,如果这个假设不满足,那么Black-Scholes公式在中国市场上就会有偏差。
4.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益率
从国内的股票行情软件中,找到曾经发行过权证的中国上市公司的历史股票行情,求出其收益率时间序列,导入统计软件中Eviews,利用Eviews中的“Histogram and Stats”工具栏,可以得到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以及Jarque-Bera统计量,利用Jarque-Bera统计量来判断这组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发现上证指数和很多发行过权证的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并不服从正态分布,而国外成熟市场上的公司股票价格大多服从正态分布。
5.为什么现阶段中国上市公司股票不服从正态分布
存在着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自己并不会思考事件的意义。羊群效应是诉诸群众谬误的基础。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在资本市场上,“羊群效应”是指在一个投资群体中,单个投资者总是根据其他同类投资者的行动而行动,在他人买入时买入,在他人卖出时卖出。导致出现“羊群效应”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一些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同一群体中的其他人更具有信息优势。“羊群效应”也可能由系统机制引发。羊群效应的统计基础是破坏了大数定理,从而股票价格不服从正态分布。
(四)案例教学总结
通过本案例能够较好地加深同学对于偏度和峰度的理解,同时使同学能够了解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知识。通过同学的课后小结可以看出,同学对本案例的教学还是肯定的,同学要求教师以后多安排这样的案例教学的过程,同时激发了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兴趣和积极性,有的同学还撰写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研究等相关的论文。当然本案例要求同学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因此对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特别是非金融专业的同学。
三、提升案例教学效果的对策
尽管案例教学方法有很多好处,特别适合于统计学这种比较抽象的课程,但是由于案例教学相对还是比较新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因此要取得好效果还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建立和编写好的案例库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是根本,要求教师编写出大量优秀的教学案例,这种统计学案例编写是持续的、长期的。案例编写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分别编写,既要满足该专业统计学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同时又能够反映该专业知识,让同学真正体会到案例的用处,体现出统计学如何解决该专业的具体问题,从而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建立和编写统计学案例主要大概有三种途径:第一可以到相关的统计学网站上找写素材,如国家统计局,统计之都,人大经济论坛等;第二种途径是到CNKI等文献系统中找相关的文献素材;第三种查阅该专业的专业书籍,找出适合本专业的案例素材。开始编写教学案例时要精,要由少逐渐增多,不求数量,但求质量,也可以适当地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来完成编写某个案例。学生在编写统计学案例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熟悉了统计案例的基本过程,学会了如何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也加深了对相关统计知识和理论的认识,在此过程中还有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应始终放在学生的自主发现上。但是统计学本身特点是比较抽象,因此案例课程的学习和平时的课程有所不同,在课堂讨论前,要求学生做好充足准备,认真阅读教师发下来的讲义和素材,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这样课上才能跟上教师的思路,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要控制好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统计学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作为主持人,应该控制好课堂的气氛和节奏。大学同学发言的积极性相对中学生较差,因此要营造同学积极发言的气氛,甚至可以事先安排些同学在课堂上发言,这样可以避免课堂上过冷的气氛,如果课堂上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这时候教师就要出来引导大家识别两种意见的正确性,由教师和同学相互配合顺利完成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同学都是考验,教师和同学在此过程中可以收获到比传统教学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四)加强相关的配套措施
案例教学方式对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都有一定的要求,要获得较好的成效,学校要提供一些帮助和支持。可以选派教师到专门的统计部门去实习和考查并参与到统计调查和调研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教师的专业到专门的部门单位实习和调研,丰富和补充统计学教师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写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案例教学课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程,要花教师很多时间和精力,因此学校要区分对待,并适当加以奖励,或者适当变成一种奖励的制度;加快推进与案例教学要求相匹配的教学设备。要从教学设备、班级编排、教室布置等方面,逐步完善统计学案例教学需要的教学环境和设备。
参考文献
[1]林茜.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05).
[2]田爱国,田地.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比较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3(02).
[3]吴艳丽,徐阳.统计学案例的选择与编写研究[J].统计教育,2007(04).
[4]朱喜安.《统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法及其实现模式[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5]袁诚.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J].统计教育,2006(02).
[6]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6).
[7]徐国祥.统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杜玉林(1976-),汉族,男,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统计与计量经济学。
(编辑:陈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