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际租赁教学思考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国际租赁,教学,思考
  • 发布时间:2014-01-14 13:05

  【摘要】随着国际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国际租赁业务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国际租赁发展迅速,越来越受到业内的青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际租赁的发展仍然相去甚远。这与我国国际租赁业务开展本就比发达国家晚了几十年,且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有莫大关联,但有关国际租赁的教学研究也存在不足,理论发展欠缺。因此,改革国际租赁教学,对发展壮大我国的国际租赁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国际租赁 教学 思考

  国际租赁,也可称作租赁贸易,是出租人与承租人签订有关设备等物品的租赁合同,这种合同一般租期较长,出租人购买设备,然后将设备出租给承租人,承租人将设备用于生产经营,在租赁期满后,可根据双方的约定对设备进行处理。国际租赁作为一种整合融资与融物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我国《财务管理》等课程中却未对国际租赁理论给予应有的重视,使得学生对国际租赁不怎么感兴趣,了解也不多,导致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不够深入,从而也不利于国际租赁市场的繁荣。因此,我们应着手于国际租赁教学课程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讲解国际租赁行业的发展历程,并穿插相关案例,尽量让学生融入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从事国际租赁实践或理论研究,壮大我国国际租赁行业的人才队伍。

  一、国际租赁的发展历程

  国际租赁行业发端于美国。1952年,美国J·H·杰恩菲尔德创办了一家专门经营租赁业务的公司,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经营此类业务的公司,名叫美国国际租赁公司,它标志着国际租赁行业的发端。之后,国际租赁市场繁荣,不仅在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也悄然兴起。

  (一)发达国家国际租赁的发展

  截止2000年,据《世界租赁年鉴》统计,全世界租赁成交额1978年是410亿美元,1987年是1038亿美元,2000年达到5000亿美元,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而电脑租赁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长,从融资租赁在设备购买的市场渗透率(租赁交易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率)来看,美国为30%,德国为18%,日本为8%,发达国家平均的市场渗透率在15-30%;从融资租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美国租赁业对GDP的贡献已超过30%。而中国的租赁业对GDP贡献不到3%,特别是电脑租赁行业,更是少之又少。

  (二)我国国际租赁的发展

  我国国际租赁开始于1979年成立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租赁公司,它由北京市机电设备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日本东方租赁公司合资设立。同年7月份,中国租赁有限公司也成立了,从而开始了我国租赁行业的新篇章。兴起于八十年代初的我国国际租赁行业取得了较可喜的发展,但到九十年代,我国国际租赁行业开始出现问题,相应也放慢了发展的步伐。在发达国家,国际租赁的市场渗透率可达到10%以上,而在美国,这一比例更高,达到30%左右,但中国的这一比例还不到3%,远落后于美国,甚至不如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尤其是因为我国有关国际租赁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缺乏行业自律,国际租赁业务发展普遍出现问题。据非现场检查指标反映,很多国际租赁公司已偏离租赁这一主业。有11家租赁公司以经营借贷业务为主,租赁资产低于总资产10%的有5家;15家租赁公司的融资租赁余额约为58亿元,占资产总额的29%,而且,自去年以来租赁业务还在萎缩。一些租赁公司不良资产比例高,有一半左右的公司租赁逾期率超过20%,核销损失后,有的公司可能出现资不抵债。部分租赁公司已出现支付困难。

  二、国际租赁教学现状

  在我国的国际租赁教学中,从事教学的人才缺乏,即使是这方面的人才,在教学方面,也多是表面的理论讲解,对于国际租赁最重要的模块,即风险管控方面,却表现得相当乏力,如何设计方案,把控风险,是我国国际租赁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国际租赁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从事国际租赁教学工作的人员,大多没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功底,也没有接受过必要的培训,专业知识方面不是非常扎实。因此,我国国际租赁教学人才缺乏的问题很严重。正如一个企业能否得到快速发展一样,对于国际租赁教学来说,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资本。没有从事国际租赁教学的专门人才,租赁市场的发展将严重受阻。

  (二)国际租赁风险控制方面的教学薄弱

  教师在从事国际租赁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风险控制这一领域,这是租赁行业发展的核心,正是基于制度规范、诚实信用,国际租赁市场才能蓬勃发展。然而我国在这两方面都极为薄弱,下面做具体分析:

  一方面,我国有关国际租赁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甚至相互矛盾。在我国新合同法出台前,对于国际租赁合同纠纷,一般只能从原《经济合同法》和《民法通则》中去找法律依据,而这两部法律规范的一般是传统租赁,对于国际租赁并不是非常适合。这种法制状态,非常不利于我国国际租赁市场的稳健发展。1998年我国终于施行了新合同法,国际租赁纠纷终于有了名正言顺的法律依据,但这部合同法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对国际租赁的实质性违约和非实质性违约方面,没有比较严格的划分,这也让许多国际租赁损害赔偿失去了实质性的意义。有关国家租赁纠纷法律规范的不足,上文提出的仅是一小部分,足以证明我国国际租赁法律体系漏洞较多,急需进行国际租赁法规钻研,完善法规体系,这需要教师在从事教研工作中落到实处,为完善国际租赁法律体系添砖加瓦。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提醒学生,如果国际租赁的制度风险是其中小部分的话,那么较大部分的风险还是来自于人,制度的实施靠人,制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规范人的行为,如果人们都诚实守信,制度也就如同虚设。国家租赁业务的风险,更多地是来自于承租人。承租人的信用,决定国家租赁市场的昌盛。自出租人将其所有的设备出租给承租人那刻起,承租人能否妥善保管好设备,并如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关系到融资租赁合同能否继续履行,也就进一步关系到国际租赁市场的发展。国际租赁行业的发展,仰赖于承租人的信誉。

  三、国际租赁市场风险管控方案设计

  正如前文所述,我国国际租赁市场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法律法规不完善,另一方面是承租人的信用问题。因此,管控国际租赁市场的风险,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一)完善我国国际租赁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国际租赁长期未得到法律的有效规范和保护,不利于国际租赁市场在我国的持久发展,因此,完善我国的国际租赁法律法规,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为我国国际租赁市场的培育保驾护航。新合同法已经将国际租赁单列,作为一种独立的经营行为,表明国际租赁业务的地位已经在法律上得以明确。除此之外,我国应进一步探究国际租赁内在的运行规律,完善国际租赁行业的具体行为规范,真正保障国际租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实行国际租赁减免税办法,鼓励中小企业对国际租赁行业的投资。

  (二)加强国际租赁理论的深度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国际租赁展开深入的研究,只有在理论体系充分的前提下,国际租赁市场的发展才有理论指导的支持。对于国际租赁产生的渊源、国际租赁与传统租赁模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国际租赁市场运行的规律和国际租赁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都应涉及,并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研究,弥补我国国际租赁理论研究上的不足,从而助益我国国际租赁市场的繁荣。

  (三)建立国际租赁市场信用机制

  教师在国际租赁教学过程中,对于租赁市场信用机制如何建立以及完善,往往很少涉略,其实这才是国际租赁市场发展的长久之计。一方面,我国应提高国际租赁市场的准入门槛,让其有别于传统的租赁模式;另一方面,应对进入国际租赁市场的企业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的规制,对于不诚信行为,尤其是承租人的不诚信行为纳入信用考核体系,并将这一信用评级作为其在国际租赁市场运营的考核因素之一。

  (四)加大对国际租赁教学的投入

  长期以来,我国对国际租赁教学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有关国际租赁的教学人才欠缺,教育设备落后,教学方法缺乏新颖性。在设有财务管理和金融专业的学校,应充分重视国际租赁教学的改革和研究。积极培养符合国际租赁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国际租赁理论的研究,爱才的同时也惜才。

  参考文献

  [1]朱怡宁.中国国际租赁业现状[J].科学决策,2002(12).

  [2]李荣.中国国内及国际租赁业务发展浅析[J].消费导刊,2011(04).

  [3]王桂兰,刘莹莹.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J].国际租赁黑龙江[J].对外经贸,2007(03).

  [4]江小华.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剖析[J].上海金融,2004(04).

  张玉洁(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361001)

  (编辑:陈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