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佛教,佛教人间
- 来源:专案经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舍利,纪念馆,佛教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5 08:11
佛陀纪念馆以行动教化人心,让佛国重现人间佛陀纪念馆,一场佛学、人学、美学的汇集,实践了佛陀涅槃时的嘱咐——众生需要佛法。西藏喇嘛贡噶多杰仁波切的赠与,星云大师的完成,十方大众的护持,成就佛光普照五大洲。
1998年4月9日下午2点30分,跨越2600年的圣物佛牙舍利来到台湾。
这一切彷佛穿越了时空,来到公元前543年,那年佛陀在拘尸那罗涅槃,佛牙舍利在时代的变迁存留人世,而佛法也因佛牙舍利开枝散叶、渊远流长。据记载,佛牙舍利目前在世上存有三颗,一颗在斯里兰卡康堤佛寺,一颗在中国大陆灵光寺,而第三颗佛牙舍利则历经新旧战争,辗转来到台湾……
佛法无边,佛法渊远流长
来到台湾的佛牙舍利,原本在印度那烂陀寺珍藏1千多年,13世纪伊斯兰教入侵印度,为护持佛牙舍利而被秘密带往西藏,供奉在萨迦遮楚秋的囊极拉斋寺。1968年中国文化大革命,囊极拉斋寺被毁,佛牙舍利下落不明。后来,了解是西藏喇嘛贡噶多杰仁波切拾获,为了保护佛牙舍利,他冒着生命危险翻越喜马拉雅山将之送回印度,经上师和多位法王认证,自此佛牙舍利被秘密守护长达30年。
贡噶多杰仁波切感到自己年事已高,希望能为佛牙舍利找到能托付的人。因缘际会下,1998年2月,佛光山星云大师到印度传授三坛大戒,他知道星云大师一生为佛教广布不遗余力,肯定佛光山为世界佛教交流的努力。于是,与12位仁波切联署,希望能将佛牙舍利赠送给星云大师。刚听到信息时,星云大师还一时意会不来,也不敢相信自己有这份福报。在了解详情后,心想台湾人民真的有此福报,他应当促成这好因好缘。
因为众生需要而建立宝塔
在迎请佛牙舍利的过程中,泰国僧王H.H Somdet Phra Nyanasamvara曾经说到:「佛牙舍利是体积很小的圣物,但到了台湾,需要的土地很大。」这句话在今日的佛陀纪念馆得到印证。而此正与当年佛陀涅槃后的嘱咐异曲同工,怎么说呢?据《释迦牟尼佛传》、《人间佛国》二书指出,昔日,佛陀弟子阿难流着眼泪,问佛陀涅槃后大家应当怎么做?佛陀沉思后说:「当我圆寂荼毘以后,你们收拾舍利,在十字路口建立塔寺,让过路的人知道思慕、信仰。」但,真的是佛陀需要礼拜供养吗?其实不然,是众生需要藉此启发善念、净化心灵,将思慕佛陀的情谊升华为学习佛德,实践于日常之中。星云大师为此曾言:「佛陀并不需要宝塔,而是众生需要,我凭着这句话而建宝塔。」大师的誓愿,让人感动。
给人方便的建筑哲学
历经14年,从土地获得、讨论规划、工程建设……占地100多公倾的佛陀纪念馆于2011年12月25日竣工。从入山口的礼敬大厅经由成佛大道、菩提广场到佛光大佛连成一线,途中可见滴水坊、护生图、八正道塔(八座宝塔)、三十七道品、恒河祇园、万人照相台、十八罗汉、星云大师一笔字、灵山、四圣谛塔、本馆等。在踏入礼敬大厅前,可看见右象左狮欢喜迎宾;进大厅后,贴心的餐饮服务、路线指示等各项咨询,若套用在星云大师所提倡的「四给」,这应是给人方便,运用接纳的服务氛围,希望来佛陀纪念馆的人们都能以欢喜心来瞻仰佛陀的智慧。
出大厅后,迎面而来是既庄严又令人赞叹的美景,相信来到此地的人们心中都会有一股激动,直觉这应该就是佛陀居住的地方,是仙境。脚步踏上的是成佛大道,也就是一步步亲近佛陀的心。
位于成佛大道的两侧为八座宝塔,每座塔各七层,高38米。星云大师分别给予一教塔、二众塔、三好塔、四给塔、五和塔、六度塔、七戒塔、八道塔的名字,而分别的释义,巧妙地勾勒出佛教修行的轮廓。例如一教塔,指的是一切佛法都在人间,也就是星云大师念兹在兹的人间佛教;又如八道塔,即是佛陀的教法「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也是星云大师常说的生活道。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每座塔的设计只有笔直的塔身,不过大师认为应该要加上基座,因为如果只有塔身,人们只能浏览而不会驻足,他希望每个人都能进来参观,喝杯佛光茶,而这也是八座宝塔强调人佛共有,佛在上、人在下。处处为大众设想的心意,不言而喻。
所到之处都是佛陀所在走过八座宝塔,步上的是37阶缓梯,象征佛教的「三十七道品」,这里是与佛光大佛合影的最佳地点,是特别规划让人们可以把佛化为实体照片的万人照相台,兼具教化意义。
再来则是进入到本馆,之所以称为本馆其实是有道理的,本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之意,也象征佛陀纪念馆没有主副之分,所到之处都是佛陀所在,是十方大众的共同成就。
在本馆四周的四圣谛塔,分别代表苦、集、灭、道。在《人间佛国》一书,星云大师如此诠释四圣谛到四弘誓愿:苦谛,因为众生多苦,所以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象征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心;集谛,因为苦由业集,所以发愿「烦恼无尽誓愿断」,象征地藏菩萨的大愿力;灭谛,为使众生证果,所以发愿「佛道无上誓愿成」,象征普贤菩萨的大行力;道谛,为令众生向道,所以发愿「法门无量誓愿学」,象征文殊菩萨的大智慧。
在佛法中,这四字正是扶持人间的四种力量,同时也是象征走向快乐的道理;如果套用在生活上,四字的组成就是帮众生「解决问题」,套用在项目管理,何尝不是。
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科技
进入本馆,设有三殿四馆,分别是普陀洛伽山观音殿、金佛殿、玉佛殿,其中玉佛殿为佛牙舍利供奉的地方;而四馆则为日后常设的展览馆,有佛教地宫还原馆、佛陀的一生、佛教节庆馆、佛光山宗史馆。其中佛陀的一生这个馆,在里头的电影院运用现代4D技术,以8分钟的卡通短片描绘出佛陀致力弘扬佛法的经过,而在外头则是通过壁画、声光效果、多媒体互动等方式,让人们可以了解佛陀从诞生、成长、出家、苦行、降魔、成道、说法、涅槃等过程。位于本馆地下一层的48座地宫,强调百年开设一宫,全部开启得历经4800年,佛法至今流传2600年,影响人们甚深,而4800年更能如是观。星云大师说,「你现在可以预见地宫,未来更可以那样遇见地宫。」本馆之后的建筑是佛光大佛,是全世界最大的铜铸坐佛,高48米,加上地基则为108米,等于36层楼。据星云大师说,佛像不是一个相,而是每个人本来的面目;看到佛光大佛如此庄严、崇高,也就是看到自己的庄严、崇高。
「无我」是最早的顾客关系管理运用篇幅简单介绍佛陀纪念馆的景致和理念,最令人感动的是,每位投入其中的人那份真诚、对佛法的敬重,以及对十方大众的体贴和疼爱,而此就是「无我」的精神,不去想我应该怎样、怎样,而是去想如果我是大众,我是来礼佛的人,来到这里应该怎样、怎样。这不就是顾客关系管理吗?
就以星云大师来说,整个佛陀纪念馆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他的身影穿梭其中。举例:净房(洗手间)的位置几乎是一想再想,多数人一下游览车第一件事就是上净房,于是星云大师用佛光山的人数流量来算极大值;对于残障人士专用的净房,他更是坐上轮椅实地测量,用自己的身体量距离,事事用心。
在《人间佛国》书中有个小标是「八十五高龄的『搏命演出』」,文里指出,星云大师在四圣谛塔的规划过程中,由于工程尚在兴建,使得乘坐的轮椅只能到二楼,再往上只有楼梯,几个弟子连同轮椅往上抬,碍于空间越来越窄小,于是星云大师徒步攀爬到最顶层,为的是评估四大菩萨的位置,适合室内还是室外。而这样的一步一阶的动作,兴建这几年来经常上演,星云大师简语说,他想把佛法的呈现做到这样,更表示,「一佛出世,千佛护持,因为有你们,才有今日的佛陀纪念馆。」
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时间再回到1998年4月9日下午2点30分,护持佛牙舍利专机抵达台湾,在专车运送到佛光山台北道场的途中,一场大雨让守护的法师和大众捏了一把冷汗,但到下圆山交流道后雨势退散,天空有如被洗涤过一般,祥云渐结。当佛牙舍利经过台北市松德路,快到供奉会场时,天边金光洒地而照,是庄严、是智慧。而今,2012年,佛陀纪念馆已经开放多月,每位法师、每位工程人员、雕刻家、画家、志愿者、捐献者、抄经功德、十方大众,无不法喜充满。诚如佛光四句偈「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佛陀纪念馆,功德无量。
文/杨沛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