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干系人众多,统一开会是沟通最常使用的方式之一。但除了开会之外,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让沟通更有效率。
说到佛陀纪念馆这个项目的最困难之处,应该就是「所有的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之所以如此,主要就是来自佛光山上上下下一再坚持的「佛陀纪念馆是属于『大众』」的想法。
通常,由建筑师、结构技师、水保技师、机电技师、环保技师等组合而成的团队,在星云大师到来时,会针对个别细项数据、面临的问题、执行的进度,包括每一个平面、立面、大小尺度等,逐一提出讨论。
也因为干系人众多,所以,佛陀纪念馆的会议,更是不计其数。如常法师曾经在《人间佛国》一书中提及,光是一场「佛陀的一生」常设展,在聆听星云大师的理念后,干系人的讨论就不下30次,然后是不断地开会,再一次次修改。
由于干系人众多,统一开会是沟通最常使用的方式之一。但除了「大家面对面,坐下来开会」之外,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让沟通更有效率。总的来说,大成工程运用了以下几个项目沟通管理的方法。

首先是态度上的诚恳。佛光山负责工程统筹的满舟法师就曾不讳言地表示,一般只要是两个以上的个体,就会有不同的立场及想法,意见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他认为佛陀纪念馆工程能够建立融洽的团队共识,最主要是大家「诚恳沟通」的结果。其次是通过「走动式管理」,立即解决问题。包括佛光山的星云大师在内,每一位管理者都是「走动式管理」的实践者。大成工程佛陀纪念馆所长,同时也是PMP的蔡国基就以星云大师为例指出,不论他再怎么忙,每天都会在不同时间,到现场来巡视工程进度。
大成工程佛光工程处处长傅再贤指出,星云大师在赶工阶段最关键期间,每天几乎都会到工地现场讨论及指导我们,并且做每一个接口的协调工作。正因为星云大师的走动式管理,所以也容易做好变化管理。而且,只要工程人员一通电话打给星云大师的助理,他一定亲自抽空过来一起面对面沟通。
为了能在极度压缩的工期内完工,采取「走动式管理」的大成工程派驻在佛陀纪念馆的员工们,有很多次更是直接拿着设计图稿等,在台北总公司及工地两处奔波及沟通,免去了中间传话的误差。

此外,身为项目经理的傅再贤,也会随时将星云大师的想法,用邮件传给每位同仁,让干系人能同步掌握住业主的要求,可以让事情处理得快速且有效率。
大成工程佛陀纪念馆副所长,并同为PMP的许天聪补充说,大成工程所采取的「走动积极管理机制」包括了:运用e-mail文件群组功能,适时与公司与现场团队沟通及发布相关信息,达到「信息同步资源共享」。假设问题发生在现场,就以现场会勘及讨论来立即解决。再者,大成工程也懂得善用模型,以及其他方式辅助沟通。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项目顺利进行。为了避免双方的认知不同,并且再次确认双方的想法一致,大成工程想到一些辅助沟通的工具及技巧。
辅助法之一是「模型」。傅再贤表示,星云大师每次到工地来,都只说他的想法,例如他希望纪念馆及大厅需要多大的柱子。「之后,我们就按照他的想法,做出相同大小,且是方、圆不同的柱子模型给他参考及确定。事实上,这样便可以缩短来回更改的时间,让项目的进行更有效率。」他说。

其二是让「部分实体重现」,有利决策判断。许天聪印象深刻的一项变更就是:星云大师对每栋建筑的外观、色泽非常重视,务必要求与全区各建筑整体意象互相配合,因此总免不了不断地比对色泽样品后才有结论。
许天聪进一步解释,在外观材料选色选样过程中,一般惯例都是由承包商提供样品板给业主选定即可。但是因为星云大师的视力已经大不如前,再加上事必躬亲的做法,最后是采取在现场结构体外墙施工样品,以实体呈现的方式进行色样的选定。这样的做法虽然费时,但仍然可以省掉事后敲掉重做的「返工」问题。
文/李雪雯、PMP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