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星云大师学习「无我」规划法及「滚动式」管理

  • 来源:专案经理
  • 关键字:星云大师,滚动式,管理
  • 发布时间:2014-08-25 08:13

  面对各种千头万绪的工作,又该如何进行一步步的规划,以便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以下佛光山星云大师的两项做法,或许可以给所有为计划而苦的项目经理们,指引出一条方向。

  许多项目经理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验,老板把你叫到办公室中,告诉你要负责一个新的项目。只是这个项目,老板自己也只有简单几个字的模糊概念及想法。剩下的该怎么做?就有劳你这位项目经理去逐步完成。

  此时,头脑可能更加「空空」的你,面对各种千头万绪的工作,又该如何进行一步步的规划,以便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以下佛光山星云大师的两项做法,或许可以给所有为计划而苦的项目经理们,指引出一个方向。

  首先,就如同一栋房子主梁一样,如果中心主轴抓得稳,在「一以贯之」下,就不必担心整个项目的规划,与当初的理念不符。在星云大师的心中,这一把尺就是「以众为念」--在佛教里的说法是「无我」,但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所谓的「考虑使用者需求」。

  跟随星云大师超过半世纪,也常跟随星云大师一起看工地的慈惠法师就曾一语道出,「大师盖的房子就像他做任何事、讲任何话一样,出发点都在『以众为念』,一切都以众人的需求去考虑。」

  考虑每一位使用者需求

  而从整个佛陀纪念馆的规划过程中,便处处可以看出「以众为念」的思考模式。因为星云大师的脑海里,整个佛陀纪念馆的设计与规划,都与「大众」脱不了关系。

  星云大师就曾在《人间佛国》这本书的序言中写道,「完成后的佛馆,它是十方的,是大众的,只要有人需要它,谁都可以来亲近它;它也是文化的,是教育的,无论个人、家庭、学校、机关团体,都可以在这里团聚、联谊,都可以在这里围绕、教学。我们希望来者能体会众人愿力的成就;我们也期望众人感受世间善缘的美好。」

  正因为纪念馆的目的及功能是「大众」的,所有空间设计等,也都顺着这个主轴进行规划,并且考虑到每一位到访者的需求。例如八正道塔的设计具有实用性功能,除了二楼以上作为天宫、陈列佛教文物外,每座塔的一楼,都规划给各种族群尽情运用。例如一教塔的一楼,是年轻朋友活动与集会的处所;二众塔的一楼,则有许多适合青少年的设施。因为星云大师认为,父母带了孩子来,这里有专属于他们的地方,父母就可以放心的去拜佛、抄经或参加活动;六度塔的一楼,是公益基金成果及一笔字的展出。他希望这『一笔字』的缘份,能为公益基金增加善款,让社会的公益服务能永续经营;至于最靠近山门的七诫塔与八道塔的一楼,则是接待信徒喝茶、提供服务的客堂。

  决策采用「多数决」

  又例如本馆中每一面「佛陀行化本事」,都有中英文的解说牌,字体大小连老人家都能清晰阅读。而且,星云大师还特意把解说牌面设计成斜板。除了视觉角度的舒适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预防参观者顺势靠坐上去,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自身该有的礼仪。

  这种与「无我」相对的「大众」概念,贯穿了整个规划设计与决策的完成。而为了落实「无我」这个中心主轴,星云大师便再三强调「集体创作」的重要性。他认为佛陀纪念馆是大众的,不是个人的,也不是某一个单位的。因此,除了与工程人员讨论外,也多次召集常住法师们在工地中开会。

  如常法师曾表示,「大师很开放,全佛光山的人都可以加入讨论。不只如此,信众的看法、佛光会的看法、学者的看法,他也一一听取、思考、归纳,然后大家投票表决,做出决定。」

  除了寻求各方使用者的意见之外,另一个落实「以众为念」的好方法就是「把自己的经验值」当作估算、设计及规划的标准。

  承包商大成工程佛光工程处处长傅再贤,就非常佩服地表示,星云大师对建筑物中的每一个空间,都会亲自去感受。

  依经验值进行估算

  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他的精密思考及设定。例如纪念馆里的路宽设计成9米宽,就是因为星云大师考虑到「如此才能够容纳下并排的两部车通行」。

  再以人之常情的「如厕」需求为例,星云大师对每一个净房都仔细检视。尤其在残障人士专用净房,还坐上轮椅实地测试--以自己的身体量距离,而不是用标尺或者用数字。

  对于净房所在的位置,更是一再设想。《人间佛国》书中曾形容过星云大师的设想:有人从佛光山游逛到佛陀纪念馆,走到了,第一件事是要上净房;设想游览车远道而来,一下车就有许多人要上净房;设想游览车司机长途开车,下了车又不能离开太久,也需要就近的方便处。于是就在馆舍外增建净房,因应需求。

  至于需要多少净房才够使用?星云大师则用经验值来处理空间大小的问题,他用佛光山的人数流量来算极大值,比如一场4小时的活动,过去大概的使用者数量是多少?

  在项目进行中,规划活动细节念及参访者多是全家出游,一定会有老人家同行,星云大师便曾跟工程人员说:「你们年轻人不懂得老人家的辛苦,走一阶一阶的梯级是很吃力的。」所以舍阶梯而造斜坡,所有地方都是无障碍空间。

  到此一游,大家都想拍照留念,但未必能找到综观全景的好位置。因此星云大师设计了一个让镜头可以尽纳全馆气势的「万人照相台」。任何人站上去,都会有最佳的背景;而且还设了轮椅坡道,方便身障人士进行。

  除了「无我」的规划原则,根据傅再贤的观察,星云大师在管理上,也运用了项目管理中的「滚动式管理」,让他印象深刻。在项目管理最佳实务

  中,滚动式管理又称为「涌浪规划法(RollingWavePlanning)」。

  大型项目一开始时,要把项目计划的活动细节规划得很清楚,是很困难的事。因此,项目经理可以采取这种「逐步完善(Progressiveelaborative)」的规划手法,一方面进行项目,另一方面规划更详细的活动细节。

  很早便参与土地平整的傅再贤,用手指了指整个佛陀纪念馆园区表示,原本的规划只有佛陀纪念馆一处,其他现在看到的建筑物,当时根本是一片空白。建了本馆之后,星云大师才觉得好像少了些什么,依序才有了大佛、八塔及走道、回廊等。而为了不让参访的信众「一看就光」,所以又再规划、设计了礼敬大厅等。这整个规划的手法,完全是采取了滚动式管理的精髓。

  文/李雪雯、PMP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