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世界杯之名

  • 来源:直销
  • 关键字:世界杯,营销
  • 发布时间:2014-09-04 13:12

  在体育营销的殿堂,两个宝座是所有品牌都觊觎的位置,一个是奥运会,另一个就是世界杯。这两个风靡全球的世界顶级赛事,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因而成为商业品牌竞逐的焦点。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在这个夏天强势来袭,无数企业摩拳擦掌,希望能借助世界杯的跳板直上九重天。然而,世界杯营销并不简单,不分青红皂白杀入营销沙场,待尘埃落定回头看一切皆空的营销先例并不在少数,何况而今的体育赛事营销早已进入到白热化竞争,如何让消费者在海量营销信息中精准鉴别企业的品牌与营销内容?仍然是一大攻坚课题。

  世界杯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世界杯为媒体带来的是流量,为线下快消零售带来的是销量,为生活服务类企业带来的是上座率,为旅游行业带来的是出境游人次——一切借势营销,都需要分析明确能驱动的结果,世界杯营销也不例外,不同企业不同产品能获取到结果不尽相同。基于可触达结果的营销活动借势,才有意义。

  任何营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探索厚积薄发的结果。不拘泥于传统,顺应时代潮流,不断革新,用营销新思维不断争创营销佳绩,这才是营销之道。

  世界杯或者任何的体育赛事并不是万金油,想要借力实现营销目标,企业首要考虑的是所处行业受众与赛事受众是否存在高度重叠?并不是每一个顾客都喜欢世界杯,一股脑儿踩上世界杯的营销大船,事后极有可能发现上的船不是诺亚方舟,而是泰坦尼克。

  把握营销内容的深度也是企业考量的重要因素。几乎百分百的企业都想借力世界杯借一把营销东风,可并不是所有企业的营销部门都有体育赛事的营销基因,甚至于多数营销部门人员在体育赛事的基础素养尚不如普通球迷,内容深度如何把握?一切可以让球迷认可的专业性内容,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绝对深度直达赛事关键点,第二种则是永远与主流内容背道而驰却拥有令人信服的理由——无论哪一种可能性,均要求企业营销人员拥有高度的内容把控水平,如果不具备此条件,也许就需要引入外部资源帮助梳理从策略到内容的全线。

  历届世界杯也好,奥运会也罢,顶级回报者通常都是直接的赞助商,这类企业均直接设立赞助预算与市场衍生传播预算以及营销计划,志在必得用世界杯套取商业利益;而在赞助体系之外的企业与品牌,需要考虑的就是“借势“,谨慎判断,小步快走,以清晰营销思路大浪搏沙,同步摸索规律与特征,将体育赛事营销的模式不断优化复制到更多万众瞩目的赛事,帮助企业获取营销面的竞争优势。

  文/王青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