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联想掌门人杨元庆在亚布力论坛上发表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观点,引发了关注。他是这样说的:有些企业试图把价值链其他环节都外包,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营销环节上,希望获得快速成功,圈来资本市场的钱。他们不去琢磨如何苦练企业内功、怎样做好研发、把控产品质量、管理好供应链、改善售后服务。显然,这样的业务模式最终是行不通的。
虽然杨元庆的这段话是在互联网大会上所讲,针对的是科技公司。但是,我认为同样适用于直销行业。
直销,不仅让很多个人建立起成功的事业,同时也让很多企业,对直销企业的成功羡慕不已,甚至想在已经相对成功的事业上,增加或是转型进入直销,加速自己企业的成长与壮大。
所以,很多人看到了安利,基于一个梦想,温安洛·狄维士从地下室开始,造就了全球第一大“直销帝国”;凭借直销,一个年届退休的老太太玫琳凯·艾施,用5000美金打造了全球500强之一的玫琳凯化妆品公司;还有雷士蒙的永久、罗百礼的如新、陈上喜的尚赫、李金元的天狮……我们看到的世界上高速成长的知名直销企业,无一不是拥有一个传奇故事。而在直销发达的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地区,更有着数以百计、千计的直销公司在竞争中成长壮大。这些传奇故事和繁荣发展的局面,无疑给市场一个强大的启发与暗示:创办直销公司是一种企业高速成长的可行模式。
基于这种原因,很多企业在转入直销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错觉,即直销能够实现快速的增长。而实际上,我们看看今天的安利和玫琳凯,已经创业超过了50年,如新、永久,已经超过30年了,尚赫、天狮已经25年了。这些企业今时今日的成就和业绩,绝对不是快速和短期内能够创造出来的。
就如杨元庆所说,企业要“苦练内功,做好产品研发、把控产品质量、管理好供应链、改善售后服务”。要苦练内功,还要企业回归到行业的本质上。直销企业做什么,直销企业的经销商做什么呢?
直销其实不外乎做3 件事:
1. 使用产品;
2. 分享使用产品的心得;
3. 从使用产品的满意者中,寻找和建立合作伙伴。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产品是直销企业和事业的核心。直销企业的业绩,必须建立在产品的销售上,而不是纯粹的事业投资。有数据显示,直销企业的群体中,有75%的人是纯消费者,25%的经销商,5%的领导人。在直销事业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扮演,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直销事业里成为大腕,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很好的销售员。直销企业也是一样,不是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每个企业的成长都会经历一个过程,但是就如杨元庆所说的,要苦练内功,内功也不是一下之就能达到顶峰的。有时候企业成长太迅猛,也不一定是件好事,企业的管理团队,经销商团队,都需要时间的磨合和他们自身的成长。如果企业的业绩做大了,但是企业其他价值链没能跟上去,那么企业的品牌就很容易被破坏。
企业成长的核心——产品,更是需要时间去开拓和规划。我个人觉得,产品的开发必须先从企业本身的产品理念和哲学开始。现在新进的直销企业,已经没有必要去开发产品,也无须人云亦云的去跟风其它大型企业的拳头产品。直销企业的产品开发,应该建立在企业本身已经拥有的核心优势上,比如有些企业本身在某一个产品类型上,如特定的草本植物上,本身就是种植、研发和生产聚一体的企业;或是企业本身以某一种养生、健康、美容理论,作为产品开发的主体;又或是企业基于某一项生活哲学,如绿色、有机生活等开发的产品系列等。
企业经营直销,尤其在中国,本身就应该具备生产能力。经营直销,企业当然是希望能有更好的销售管道,所以必须要以自己本身的产品为主,引入的产品,也应该和自身的产品理念和哲学。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高效益的市场效果。直销和传统销售一样,最终目的即是希望自己的产品能有更多的消费群体,如果我们只有经销商,没有消费群体,那最终企业的产品是没有价值的。
企业文化,培训,市场策略,经营模式等等的构成,实际上都和产品本身息息相关。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成功直销企业及近5年在美国真正成长快速的直销企业,都有很明确的产品理念和哲学,他们很少会去开发与企业理念不相符的产品,即便是这个产品在其他公司业绩良好。
企业的各项战略规划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产品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当产品能真正有实际的需求时,企业才能平衡直销中的各项利益和利害环节。
直销的本质和很多传统销售企业一样,即要把好的产品带到千家万户,直销只是在经营模式上和所谓的传统销售有分别,所以我们不要本末倒置,一味追求“量”。直销和互联网科技企业一样,要修炼“内功”。
刘忠源
帝瑞集团副总裁、索益然咨询管理公司总裁、英国布鲁奈尔大学法学荣誉学士,资深直销职业经理人,曾任东南区最大直销软件公司总经理,近10年在华任职高级管理层经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