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什么?
- 来源:杂文选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文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10 14:00
前几天,被做电视的朋友赶鸭子上架,去录制了一期问政类的节目,冒充了一回“点评专家”。
这一期节目的主题与文化有关。说老实话,当我收到邀请并被告知被问政的部门时,我自己都不由自主地苦笑了一下,因为,所谓文化,实在是一个宽泛而模糊的概念,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城市建设为重点的时空背景下,文化建设往往被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文化部门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被“边缘化”。如果不信,你可以看一下各级统计部门的各类报告、资料,城市之间的竞争排序,几乎全是GDP、财政收入、投资规模、招商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等这一类的“硬”指标,又有多少人关注这个城市的居民平均每人每年读了几本书、看了几场文艺演出,或者百姓究竟过得开不开心、快不快乐?正因为如此,央视的记者在各地采访“你幸福吗”的话题时,才会出现千奇百怪的回答。想想看,从上到下,从南到北,大家整天考虑的大多是基础设施、财政收入,百姓想的就是怎么多挣钱或者怎么花钱才更有土豪范儿,还有谁会考虑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呢?
这样说,绝不是责怪各级领导对文化的重视不够,而是当今的考评体系、考核指挥棒,让他们没有更多的选择,而且,从逻辑上来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古代的先贤也是这么告诉我们的:老百姓只有先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才有可能去读书品茶谈经论道。换句话说,就是搞文化建设也是需要资金投入、首先口袋里要有钱的。这样看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它只看到了由物质变文化的这一个方向,而忽视了文化也可以变物质的另一个方向,只强调了城市硬实力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和影响。其实,在城市综合实力建设上,“软硬兼施”才是真正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选择。
台湾有一个著名的文化品牌“诚品书店”,在全球范围内纸质图书市场一片下滑的背景下,“诚品”却可以把书店做成一个二十四小时营业的文化休闲、精神享受的绝佳去处,开到哪里,火到哪里。这家书店在大陆的第一个店面,没有选择北上广深这些“硬实力”很牛的城市,而是在苏州做了一个规模很大的“诚品苏州”的文化综合体项目。你说,这是一个文化项目,还是一个招商项目,或者是城市建设的地标级项目?“诚品”的老板为什么首选苏州?看一看苏州的城市精神文字表述,就会明白了。2013年,苏州市委重新对城市精神进行了提炼,总结出了新的“苏州精神”: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他们把“崇文”放在了第一位,而最终的追求是“致远”,这样的城市,它的境界、它的内涵,岂是那些“暴发户”可以比肩的。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中国古老的《易经》第一次提出了“文化”的概念,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也许还是没有想通:文化,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原载2014年9月8日《大江晚报·杂谈》】
宛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