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一个学术传统浓厚的国家,重学术、轻技术的观念早已有之。为修补技术创新力上的短板,英国近年来从授课方式和就业制度上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如今的职教体系已成为该国提升人才竞争力的推动力量。
经过多年发展,英国职业教育已形成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核心能力培养和多元评价方法为核心的培训机制。
剑桥地区学院就是典型一例。它是一所大型的继续再教育学院,离闻名世界的剑桥大学不远。学院77%的资金来源是政府拨款,此外也依赖企业获得赞助。学院为四千名十五岁至十八岁的全职学生和九千名十九岁以上已就业的兼职学生提供培训机会。另有来自五十四个国家的留学生在这里拜师学艺。
来到剑桥地区学院,印象最深的是这里不像学校,倒像一个微缩社会:汽车修理车间、木工坊、建筑工地、美容院、美发中心、社会福利中心、饭店等一应俱全。这些实习训练场地面积较大,设备条件、检测装置先进,面向学生全天开放。剑桥地区学院的强项专业为建筑、水暖、美容、美发和餐饮服务。校方会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企业调研,以此判断课程是否跟上企业需求,落伍的课程则会被迅速淘汰。
剑桥地区学院的最高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成绩不好不是学生的错,而是教师的错。剑桥地区学院的学生评价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目标。入学第二年的学生就开始在社会上接活儿。以美容美发专业为例,学生评价表里有教师评价栏、学生自评栏和客户评价栏,而客户评价栏所占比重最大。
学院教学全部实现多媒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很完善,能满足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外部考核者的需要。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电子阅览室等途径查阅自己需要的图书和资料。值得一提的是,该学院学生中心的服务范围非常广,包括健康和福利顾问、课程信息顾问、社会情感学习顾问、学生联谊服务、资金资助顾问等。学校为十六岁至十八岁的家庭困难学生提供经济补助,十九岁以上的困难学生可以减免学费。健康福利顾问帮助学生戒烟、戒酒、戒毒。性健康课程则为怀孕的学生和年轻妈妈提供支持。
在走访剑桥地区学院、伦敦西北学院和西伦敦学院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教室即企业,课堂即社会”。“就业不看文凭,看证书(专业资格)”,“用人不看他懂得什么,而要看他能干什么”,这种新的就业和用人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成为英国社会的共识。
相比之下,中国倡导发展职业教育也已多年,但从官方到民间,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明显不够。在理念、教学、就业、投入等方面,职教地位很低,往往被看成是“次等教育”。近十年,中国高等教育扩容提速,博士、硕士、学士每年都以百万数激增,而技能型人才却少有这等喜人迹象。企业需要的是有头脑、能干活的人,而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则是识俩字儿、动不了手的人。从这点来看,英国职业学院的改革经验值得借鉴。
【原载2014年9月4日《南京日报·海外》】
樊霞 陈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