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转发了一位朋友的微信:中秋节其实就是一盒月饼从东家走到西家,又从西家走回东家的运动过程。
很快收到一些朋友的跟帖。从中选择几条有意思的,可以看到大家的认识--
A:最后谁都没吃--还挺怀念小时候的五仁月饼。
B:对,最后也没人吃,长毛儿了再运到垃圾箱!
C:月饼少吃,不管多好吃。
D:想当年可不是这样,都是自家吃了……
据传最近一位本市老领导说:月饼是个小事,却是困扰我们大家很久的一个问题。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就发现,月饼已经和交通有联系了,从东城送到西城,西城送到北城,转圈送。而且送来送去发现篮子里变得无奇不有,月饼篮子里有手机,有钱,有金银首饰。我还专门去天津走访了月饼厂,他们反映月饼越做越贵,鎏金的、包金的,往里放这放那的越来越不像话。
今年中秋前夕,旅行月饼的奇特景象少见了,天价月饼也减少了,往里放这放那的腐败月饼估计也少了。这是中央“八项规定”发力的结果。小到月饼,大到老虎,天下没有抓不了、管不好的事情,只有不抓、不管的事情。
反腐压力下的月饼,终于向传统文化和民俗回归,不再是炫富和行贿的媒介。
月饼本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的家庭食品。各国传统节日大多是农耕时代的产物,自然与吃分不开,比如西方人感恩节大吃火鸡。中国也不例外,我们把饼做成月亮的形状,家人分吃,寓意团团圆圆。月饼异化为腐败媒介和不健康食品,也就是这些年的事情。
前几天听到一个故事:有领导到安徽某地吃饭,当地的菜肴比较咸,提出意见后,当地的人批评他没有文化,说我们祖上是卖盐的,只有贵客来了才多放盐,让贵客享受多盐的尊敬。用多放盐招待贵客,未免太不与时俱进。现在早已经不是人们吃不上盐或限量供应的时代,而是吃盐太多引发一系列身体健康问题,应当少吃盐了。当初,多油多糖多肉的广式月饼打到各地,大受欢迎,这与过去的年代里各地的月饼缺油缺糖缺肉有直接关系。如今都学会拼命放油放糖放肉了,反倒更让人怀念没有肉的五仁馅月饼、豆沙馅月饼,以及老北京的自来红、自来白。
除了反腐、健康之外,还有一个环保问题。哪怕月饼没有浪费,百分之百吃掉,包装是不能吃掉的,统统都要扔掉。就算是有废品回收,仍然存在一个环保问题,牵扯到纸浆化学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工作。
【原载2014年9月5日《北京晚报·北京论语》】
苏文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