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向阳下乡记》周正清新乡土记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刘老根,民工,马大帅
  • 发布时间:2014-10-17 13:22

  如果要反映中国农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农村题材电视剧是最好的“纪录片”。《马向阳下乡记》以“第一书记”下乡为切入点,既有情感温度又是现实热点,作为区别于目前以“东北风”为主的农村题材作品,以其本分、周正、清新、有趣,体现了农村中人与人、人与干部甚至人与山水的关系。

  扎实创作

  传统的农村题材的过于雷同化,使得其推陈出新的速度很慢,是否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就此渐渐失去了活力?但是纵观荧屏上的农村题材剧,收视都不俗,因为贴近现实生活,拍摄风格淳朴自然,语言生动,人物鲜活而吸引农村和城市的观众。中国农村题材剧创作的起点是比较高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有以《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为代表的“农村三部曲”。新世纪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先后出现了《刘老根》《希望的田野》《当家的女人》《民工》《马大帅》等一批精品剧目。近两年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高峰期,《乡村爱情》系列稳固占领着市场并一度成为观众手中遥控器停留时间最长的电视剧。虽然农村题材创作在文艺界有着深厚的传统,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缺位成为常态。《马向阳下乡记》是以“第一书记”下乡为故事蓝本。编剧谷凯创作之初,历时两个月,先后在山东省等地,采访了42位第一书记和多位大学生村官,对这个题材的定位、走向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思路。谷凯从《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三部曲到《能人冯天贵》,他创作的每一部农村戏都致力探讨“农民与土地”的大命题。对于《马向阳下乡记》,谷凯在保持对农民与土地深厚人文关怀的同时,大胆采用轻松,明快的轻喜剧风格,强化突出城乡之间从环境到观念的反差,描绘了一幅别具韵味的田园风景,生动地表现“第一书记”在解决基层发展、组织建设、和谐稳定等难题时的真情实感。

  满怀深情鼓与呼

  导演张永新,是山东影视传媒集团青年导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他执导的《买房夫妻》《小洋楼》《风车》等电视剧作品在业界具有较高的美誉度。自2013年7月1号《马向阳下乡记》开机以来,他带着吴秀波、王雅捷等演员一头扎在山里,经过几个月的拍摄,拍出了农村的未来,农民的笑容;也拍出了第一书记们的费尽心力,第一书记们的笑与泪,把新农村鲜活的事迹和生动的面孔一一描摹,也总结出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第一书记”的大智慧其实是来源于爱,这一深刻的主题。

  吴秀波实现角色突破

  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讲述的是“不靠谱”小公务员马向阳的乡村奇遇记。一个毫无农村生活工作经验的商务局市场科科长、一个“业内只出三成力、七分心思在业余”的曾经的“马大能耐”一纸调令,转眼就成了大槐树村的“第一书记”。从公务员到村官,从城市到农村,马向阳感受到自己的格格不入。各种困难也随着地里的庄稼一茬接着一茬地扑面而来。“马大能耐”的“斗志”被唤醒、激发,经过365个日日夜夜的奋斗,“马大能耐”成功地蜕变成了一个开开心心、踏实肯干的“农哥们”。最终,他选择了留在这片土地。吴秀波接演这部戏剃掉了胡子,很多人说自从《北京遇上西雅图》之后就没再见他以这么“清新”的形象出现过了。自毁为“半拉老头儿”的吴秀波,对这部剧不遗余力地推荐,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是他的一次不同以往的尝试——他觉得应该没人会找他演农村戏,但是演完,他非常留恋马向阳这个人物和农村那片土地。照他的话说,自己突破了两个界限,一个是入境,一个是一心,然后,就和这个人物和农村融在了一起。“《马向阳》这部戏拍的非常顺畅,而且整部剧所传达出来的东西也非常干净。我希望这部戏能够带你去一个郊外,去进行一次新的游历,让你知道更简单的对比,有更简单的那种情绪的波动和感受。”吴秀波说。

  吴秀波马向阳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旅行

  Q:马向阳是怎样的一个人?

  A:三十岁出头,在城市的最底层的一个小干部,被公派到一个小村子去当书记的青年人,去之前没想那么多,可不去不行,他又是个爱旅游的人,把去这一趟当成一次旅游,但这确实成为他整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旅行。

  Q:怎样把自己带入到马向阳这个人物身心里,这困难吗?

  A:马向阳和所有城市人都一样,对未来有一套规划和梦想,但这梦想套用一个俗词,它基本就是高大上的,第二毛总想着不就是奥过一阵就回去了,没想到能呆住,本真的乡土和本真的人唤起了他的初心。我们老说这个戏里的马向阳是所谓大智慧,但他最终知道了那个大智慧其实就是爱。这个戏就是两个词,一个叫入境一个叫一心。入境很难,你要去习惯这个地方的风土,很少有入境能一心的,真的要把心踏踏实实的放进去才能一心。

  Q:拍摄农村题材剧有怎样不同的感受?

  A:我们拍摄的地点是在一片山区,周围全是绵延不绝的山脉,有时候没有商店,每天收工出工要自己爬山。城里人去农村有多不适应我们全赶上了,还赶上雨季,雨季来的时候山里常常断电,别说电视,灯都没有。可是你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呆长了,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现代工通信具,你会觉得心里格外安静,头一个星期就想应该逃出去,两个月后你偶尔回趟城又想赶紧逃回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村的老人,有一个老太太,八十多岁,驼着背,很健康皮肤黝黑,我特别爱和她聊天,后来一阵我们拍个大场面,她来当群众演员,天天特别开心,觉得又能赚钱又能免费吃盒饭,她那么大年纪了,你却能看到她的那么一颗纯真的初心。跟我们一块的孩子包括村里的狗我们都认识,非常留恋也非常可惜,这土地应该更有生机。

  Q:你之前并没有演过农村题材剧。当初为什么决定出演这部戏?

  A:我一直以为所有的戏是我选择的,但其实是缘分和戏本身选择的我,我从没想过我能出演一部农村题材,演员是有局限性的,但我见了导演,决定来拍。这样的情况有两次。一次是《黎明之前》,一次是这个戏。我劲儿导演在第一次在酒店大堂见面,我说你给我讲一下,我实在没信心看剧本。一部电视剧的场次太多了,很多导演拍完了也无法讲出整部电视剧的细节和情节,更何况是拍之前。可导演全部讲完了,每讲到动情之处,他也掉眼泪,我也掉眼泪。我跟他说,我虽然没演过,也不知道怎么演,但凭你四个小时的讲述,我愿意跟你去完成这个戏。我其实跟马向阳是一样的,带着我所有的顽劣、不羁和习性走进这个戏。马向阳也是带着这些特质进入他的农民生活。

  Q:刚播完一个《离婚律师》,又播《马向阳下乡记》,很多人还在津津乐道池海东的雅痞?你对这个词怎么看?

  A:现代题材的男主人公,创作上都想打破一定会高大上,为了提高收视率,势必也会被处理成有高收入又有品位的形象,所以这个雅,其实跟我关系不大,我平时不拍戏,人家见到我就说这不就是一半大老头儿嘛。痞,这个词开源于什么呢?现在已经不是像我们最早的主流意识形态了,如果要塑造一个好人,一个全心全意的好人,为了提高收视或多或少会加入一些他的缺点来制造更强烈的对比效果,当然我非常感恩每次因为演完一个戏别人会给你一个称谓,但绝大部分原因是来自戏剧。

  Q:和搭档出演情侣,情绪怎样调节?你怎样看待这部戏里的马向阳对待自己女友的感情?

  A:如果在演戏过程中你不拿她当男女朋友,特别生分,那么一旦开始演戏就要求入戏,不太可能,在生活中你不是跟她一起生活,但至少你得感同身受,比如适当的关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