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海竿钓鲇鱼,钓组篇

  • 来源:垂钓
  • 关键字:钓组
  • 发布时间:2014-10-22 14:49

  1.海竿。2.7~3米的中性钓竿2~6支。竿子太长或太短都会给夜晚抛竿、换饵、遛鱼、提鱼造成不便;竿梢不能太硬,过硬的竿梢反映信号不灵敏,容易延误提竿时机。每年洪水归槽时是钓鲇鱼的好时机,此时鲇鱼很多,钓者使两支竿子即可,不宜过多,以免照看不过来;旺季过后可根据鲇鱼的多少决定钓竿的数量。

  2.渔轮。以3000型以上的中档纺车轮为宜。这种渔轮上线速度快,能使吃钩鲇鱼快速离底,防止鲇鱼钻进障碍物。

  3.主线。选用优质的6~7号强力线,线长100米。

  4.子线。子线应比主线小1号,要有韧性。钓者在购买子线时可用牙咬一下,若线变扁,不易被拉断,即为好线。鲇鱼有锋利的牙齿,使用这种线组不至于在强拉硬扯的过程中被鱼轻易切线——辽河钓位遛鱼多有不便,“强拉硬扯”很平常;再者,辽河鲇鱼虽多为0.5~2千克的小河鲇,但也有3.5千克以上的鲇鱼,一旦遭遇大家伙,线细难以应对。

  笔者发现,一些新钓友习惯用2~3号线作子线,断线跑鱼后还在奇怪为什么跑了。实际上,断线的真正原因是他们对辽河的鱼情、水情认识不清。

  历史上,辽河鲇鱼资源非常丰富,但品种只有两个,一种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小河鲇,特征是上颚两条长须,下颚两条短须,即四须鲇,体色以灰色、灰花色居多。在自然水域,这种小河鲇生长速度缓慢,当年的幼鱼到年底可长到100~150克,性成熟需2年,成熟的小个体一般在100克左右,长到500克以上至少需要3年时间。另一种是怀头鲇,也称东北六须鲇、东北大口鲇,即百姓俗称的“怀子”,其特征是头比小河鲇大,上颚有两条长须,下颚有四条短须,即六须鲇,背部多为灰色或黄色,体侧为灰黄色,有非常明显的金黄色侧线。“怀子”是大型鱼,在野生的环境下,当年出生的幼鱼到年底可长到1千克以上,两年可长至3.5千克以上,3年会超过5千克;雄鱼需4年性成熟,雌鱼需5年性成熟,小个体的成鱼一般也在10千克以上。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辽河污染加剧、捕捞过度以及过度干旱,致使部分河段干涸,“怀子”几乎绝迹,只剩下小河鲇,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0年辽河发洪水才有所改变。那场洪水过后,辽河不但出现了多年不见的怀头鲇,还出现了南方大口鲇和人工杂交品种怀鲇鱼。这些鱼很可能是发洪水时从养殖户的鱼塘中逃出的,但也不排除渔政部门投放鱼苗。

  南方大口鲇属大型鱼,幼鱼六须,成鱼四须,腹部为灰白色,有黑色斑点,尾鳍内凹,分叶不对称,上叶比下叶长,该鱼生长快,两年可长到1.5千克以上,3年可长到3千克以上;怀鲇鱼是拿怀头鲇作母本,小河鲇作父本杂交而成,其特征是头部比小河鲇大,背部及体侧为灰黄花色,有金黄色侧线,其生长速度甚至超过南方大口鲇。

  随着辽河水质的持续改善,1千克以上的鲇鱼将非常常见,因此钓线拉力不足是不行的;另外,由于流水作用,中鱼后提竿摇轮时往往是顶水操作、逆水而上,阻力相比在静水里大很多,因此钓者一定要选择拉力相对大一些的子线。

  笔者现在主要用淘汰下来的海竿主线作拴钩子线,海竿主线都是6号以上的优质强力线,在两三年的时间内遭遇多次挂底断线,反复拉扯也会使线老化,正好用作拴钩子线使用,不但节约了成本,还使废物得到有效利用。

  笔者使用6号主线作子线,钓两三斤的鲇鱼可以直接提上岸,从没断过;钓六七斤以上的曾断过,因此需要借助抄网。笔者在渔具店买过2.5号、线径0.25的优质线,为了验证其能否应付大鲇鱼,我特意做了试验,结果证明,2.5号提不起下落的5斤重的物体,因此即便选择新线作子线,也不能低于5号(子线拴钩时会打结,抗拉强度会减弱一半左右),因为辽河里有六七斤以上的大鲇鱼,一旦狭路相逢,因钓线拉力不够导致跑鱼是很遗憾的。此外,大鲇鱼栖息的水底往往有大障碍物存在,遛鱼并非明智之举,只能靠强拉硬拽,因此子线拉力不够是不行的。

  当然,由于渔民安设地笼、拖网大肆捕捞,以及不法分子电鱼、炸鱼等行为,会使附近鱼情变差;另外,辽河每发一次大的洪水,鱼情就能好上两三年,尔后鱼情变差,这时使用相对细一点的3、4号线尚可。

  5.鱼钩。笔者习惯用丸せ钩,这种钩刚性强,钩尖锋利。春末夏初选用15~16号,夏末初秋用18~20号,18号最佳。钓鲇鱼的选钩原则是:让鲇鱼更容易咬到钩尖并刺透鱼嘴。笔者采用丸せ系列钓钩,以日本伽码卡兹、凯雷钩为宜,这两种钩子的钩尖外歪且锋利,正适合钓鲇鱼。二者相比,凯雷钩更锋利一些,但刚性略差,易钝,使用时需勤换钩;伽码卡兹钩刚性虽强,但没有凯雷钩锋利,笔者推荐使用凯雷钩。夏秋季节,使用18号钩挂虫饵为最佳,20号稍微偏大,16号钩挂虫饵略小,鲇鱼不易咬到钩尖。

  6.铅坠。宜采用80~100克心形扁坠。这种铅坠前部小,后部大,提竿摇轮上浮快,不易挂底。铅坠不可过轻,辽河水流急,铅坠太轻不利于夜晚投饵到位。

  7.钓组。笔者的常用钓组有以下5种。

  ①串钩钓组

  串钩钓组分三种:坠上串钩、坠上坠下各一钩、坠下双钩。

  坠上串钩钓组是指钩在坠上,且最多不宜超过两个,钩间距13~15厘米,离坠最近的拴钩点到铅坠中心点的长度与子线等长,以10~11厘米为宜,另一条子线长13~15厘米;

  坠上坠下各一钩钓组需用通心坠,坠上钩的拴钩点到铅坠中心点的长度和子线等长,坠下宜用连接环,子线长7~8厘米。

  上述两种钓组适用于钓点不易挂底,且水流很缓的情况下使用。

  坠下双钩,适用于泥底河坎下使用。

  ②单钩钓组

  单钩钓组有两种,一种是坠上钩,拴钩点到铅坠中心点的长度与子线等长,该钓组除了在水流较快时容易挂底,不宜采用外,其他情况均可使用;另一种是坠下钩,该钓组使用活坠,子线7~8厘米,鲇鱼咬钩后不易挂底,因为鲇鱼拉着子线的同时,钓者也在拽着主线,故铅坠不易挂底,这是笔者最常采用的钓组。

  一般来说,“谷雨”至“小满”节气,水温并不高,鲇鱼开口小,钓者宜选用15~16号钩;6月~10月初,水温较高,鲇鱼觅食活跃,开口大,宜选用18~20号钩;秋末冬初,钓者应相应减小钩子的号数。钓鲇时,钓者要多备几副钓组,形成习惯。

  8.夜光棒。事先将夜光棒袋中的软塑胶套用软线缠在竿梢上,用502胶水固定,再插上夜光棒即可,可重复使用。用夜光棒比用铃铛方便得多,且抛竿时不宜脱落。

  9.支竿架。应使用前支竿架,后支竿架不可用,因为多数钓位土质松软,后支竿架很难插牢。

  10.抄网、夜钓灯(头灯)、鱼护和夜钓驱蚊装备必不可少。

  文/辽宁·郭全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