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工作的地方在坦桑尼亚农业示范中心,地处荒野农村。援非农业专家们常年生活在这里,为了调剂生活,大家会在周末或节假日搞点娱乐活动,钓鱼就是其中的一项活动。
示范中心的院内有一个大水塘,里面生长着一些鱼,有罗非、胡子鲇等,体型也比较大。这些鱼是下大雨涨水时通过排水沟游入院内水塘的,大多比较好钓。同事们常常会钓到胡子鲇,两三斤重不足为奇。
除了在中心的水塘钓鱼外,同事们偶尔也在休息日去几千米以外的瓦米河垂钓。上周日,他们又起早去河边钓鱼。上午10点钟时,我看到他们没有回来,就叫上小简去河边看看他们钓得如何。
同事们在瓦米河上的一座小桥附近垂钓,小桥的下游就是当地的抽水站。在种植季节,这座抽水站用于灌溉当地万亩水稻田。抽水站入口处的小河上有一条拦水坝,拦水坝下游是比较宽阔的河面,两岸长满了芦苇,芦苇丛前有一块不太宽的泥沙滩,滩上有一个黑人小伙子正坐在那里洗澡。我十分奇怪,据说这段河里有鳄鱼,他还敢在河里洗澡,难道不怕吗?
我与小简到达时,小田与小魏正在桥上钓鱼。他们一共带了5支鱼竿,因为桥离水面比较高,他们的钓线放得很长。钓了一会儿,他们又将鱼竿拿到河边的小石滩上去钓。这天,河流因上游下了雨而涨水,河水浑成了“黄汤”。这种情况下,鱼儿很难看到鱼钩上的诱饵,不易咬钩。此时已是正午12点,烈日当头,很晒人。好在钓鱼的地方有一棵大树可供遮荫。小田与小简在树下守着河岸边的4支鱼竿,另一支鱼竿小魏守着。小魏倒会选地方,他蹲在小桥下的桥墩上,把一支鱼竿支在水面上。
这里有水,有芦苇,有鱼,有鸟儿,自然环境还是不错的。我在河边转悠时,不时看到芦苇丛中爬着一两尺长的蜥蜴,还有水鸟在河滩上、在芦苇秆上搭着许许多多鸟窝;河里还有一只旧木船,看上去像一棵大树干被挖空后制成的独木舟,很有原始非洲气息。
他们在这里不但能钓到胡子鲇,还能钓到黄辣丁。黄辣丁算是久违的鱼种了。我记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能从河沟里钓到,后来就算在市场上都很少见到正宗的河产黄辣丁。在这里,他们能很轻松地钓起许多黄辣丁。
他们就在河岸边悠闲地钓着鱼,放牧人的牛羊也会来捣乱。小田正在聚精会神地钓鱼时,先是一群羊从河边的坡上跑了下来,到河里喝起水来,接着一群牛也从坡上跑了下来,站在河里喝起水来,有几只牛还径直走到了插鱼竿的地方。上游是牛羊在喝水,下游是我们在钓鱼,这个场面太有趣了。当然,牛羊喝水的时间不长,也就十多分钟,放牧的小伙子就将它们赶走了。
当天,大家将钓的鱼拿回驻地,做成水煮鱼,河里的鱼鲜美无比,熬出的汤乳白浓稠,那才是真正的美味!
文/图 坦桑尼亚·华林居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